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每课余与大学生们一起谈论运动、健康与美,他们都会迫不及待的问道:“老师,我好胖呀!老师我如何通过运动瘦腿、如何瘦脸?”“老师,我的身材不好看,上下比例失调,肩部太窄,髋部太宽,什么运动可以改善?”“我的小腿太粗,如何可以再细些?”“老师,我如何吃才不会胖?”……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如此关注自己的身体之美?如此关心自己身体是否肥胖?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外在形态与相貌外观为什么如此关注?当然,在当今的社会生活里,女孩子们追求相貌的美丽、身材的苗条、性感,追求个性的天性无可厚非,有的体型胖的学生想瘦,体型正常的学生想瘦、体型偏瘦的学生还是想瘦?我们时时反思,是什么样的社会审美文化,促使学生如此追求人体外在的以瘦为目的的美?当代人对自我身体的重视和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他们不仅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想拥有一个时尚的身体(在他们的心目中时尚或许比健康更重要,谁站在时尚的尖端谁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关注作为私人所有的身体,而且关注被他人所注视的身体;不仅想塑造一个完美的身体,而且想展示自己塑造好的身体(不管是关注他人的身体,还是想要展示自己的身体,这其中都存在着一个看与被看的机制)。此时,我们将身体的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的身体已经自然而然地与社交、运动、休闲、消费、时尚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彰显个人身份特质一个标志。在这种身体文化如此被看重的社会现象的背后,又潜藏了些什么与以往不同的健康人体、人体审美与人体运动之美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于是我们开始努力思考与探索,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客观世界,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社会和人群。我们对于这两个世界的认识是运用了不同的认知体系:世界—认识—记忆—思考—知识—考试—改造,生活—感受—体验—情感—艺术—欣赏—生存。

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更多的教育是正面的说教。长期以来,我们教给学生们的都是正面的、应试的东西。背诵、记忆、练习、测验、课本和试卷——不断重复机械的学习过程,他们是有意或无意的作为学习的工具被管教的。被迫做学习的工具是为了将来做更能挣钱的工具。于是他们在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中一天天长大。学生生活中除了死记硬背公式定律、课文和喋喋不休的被灌输的经历,他们几乎没有体验、感悟、思考过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没有多少快乐可言,知识的学习不能很好地与现实社会、生活、人生相关联,这样的学习哪有乐趣?于是学习便成为多数学生讨厌的负担了。

我们以前和当下的教育,都比较少的关注学生们内心的真实体验:他们烦躁吗?无聊吗?快乐吗?兴奋吗?焦虑吗?忧伤吗?自信吗?苦恼吗?失望吗?渴望吗?愤怒吗?压抑吗?他们能经得起挫折和打击吗?他们能妥善地处理感情问题吗?更重要的,他们获得过被信任的感觉吗?他们获得过被他人需要的价值感吗?(这是除了对智商以外的情商的关注)如果没有这些体验经历,学生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单调、乏味!他们进了大学,考分、考证、考文凭,终于有靠出卖劳动力挣钱的能力和机会了。他们工作了——可是,他们不会生活了!

随便看一下新闻,你就不时会看到有某某大学的博士自杀、某某硕士跳楼的消息,这已经不是高学历者自杀的首例,很遗憾也不会是最后一例。我们很为他们悲伤和惋惜,因为他们的死,只是向我们证明:高等学历只证明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仍然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不到幸福,甚至摆脱不了痛苦、焦虑和生活对他的考验。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审美教育并没有真正成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没有取得与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并列的地位,而仍然处于被动发展的境地。我们国家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个体体验到安康和幸福,那我们教育的目标就应当是:使人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具有幸福感的生活,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围绕这个目的,体育教育、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除了自我价值的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肯定,我们还非常渴望寻求我们生活的意义,我们缺乏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我们认知的客观世界和社会人群,缺乏在情感中凝聚感悟,用艺术的眼光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更应是当代人的追求。

人只要正常地活着,没有感觉能力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当代人感觉能力日渐退化,变得粗陋、简单甚至麻木,这些问题正威胁着我们。人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正在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和网络提供了交流和表达的无限可能。我们不能理解“家书抵万金”(现在已经很少有“万金家书”了)。我们用的是“伊妹儿”,是即时的短信、微信。现代交通几乎消除了空间的隔阂。所以,离别变得可以风轻云淡。更可怕的是随着自然环境的被污染,沙尘暴、雾霾在各地经常出现,城市里的人们要见到灿烂星空、皎洁月光已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奢望;在高楼大厦的水泥丛林里,在乌烟瘴气的尘嚣中,夜空已经被分割或者掩盖,夜空、星星和月亮所表达的人类情怀,在都市中被完全泯灭。当我们克服了空间,我们就不再理解“离别”;当我们开创了交流,我们就不再稀罕“思念”;当我们每天端坐在视频前,与外界在没有表情、没有肢体动作、没有眼神的交流、没有真实的环境和氛围的关联中,我们的感受能力渐渐变得迟钝,感受的空间渐渐变得狭窄,就算“物质极大丰富了”,没有感受能力,作为“感觉”的幸福又从何而来?

人类未来的福祉,是建立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人类能够得到幸福的外部条件,人类未来的幸福,还要建立在人人都能感受幸福,都有能力“感受”的基础之上,这是内因,内因才是关键。而唯一专职用来激发、保持、丰富人们感受能力的东西就是艺术、审美。

审美依赖的是心灵的敏锐、情感的丰富和充沛的想象力,而僵化的知识往往可以掩盖和扼杀敏感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大量的具有丰富知识却不知人间烟火和人情冷暖的“机器人”和具有专门技能的没有创新精神的“劳动工具”。所以,当前通过艺术欣赏和审美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丰富情感的体验场所、经历,提高感受能力,已经成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但是,现实中的人,我们的学生对美的需求却是强烈和渴望的,身为高校的体育教师我们也时常反思这样的问题。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对于当代体育教育中的对人体生命的美、人体运动美、人体塑性美等的理解、感知、传授、引导、应用是否能与时俱进?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体审美、人体运动审美、运动与健康塑性等内容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们需求的满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个距离不仅仅是对人体外在架构、胖瘦、高矮、身体比例、脸型等外在显性形态部分的认知、学习、体会、感悟的欠缺,更是对人的生命的美、人体美所包含的人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放,不断追求真、善、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和促进人对美好、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实践的重要原动力的思考、理解、体会、感悟的欠缺。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从这些现象入手,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对当代人体之美和人体运动之美的文化、教育进行必要的探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

杜文 rY7yay99pDlTIsgmPVN1dvxLALmu6WEjgz2YNgV1VUeTBorsHjgtQPuin7BHYa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