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本研究的创新

制造业企业规模及其结构在近20年一直是产业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大多散见于产业组织的研究之中,缺乏对制造业企业规模及其结构优化的系统性的研究。本书基于转型期我国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环境,对制造业企业规模及其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企业规模结构优化的思路。主要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影响制造业企业规模变化的基础性因素。

在现实经济中,无论从固定资产,还是从职工人数、资产数量和产品数量来衡量,企业的规模千差万别。不同产业因生产技术特征不同,企业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冶金行业与五金行业;不同地区同一行业因市场容量和产业发展成熟度的差异,企业规模差别较大,如世界几大汽车制造商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规模上的差别;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类企业之间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竞争博弈的结果就是有的企业越做越大,而有的企业越做越小,出现规模差异,我国彩电行业中几大企业的发展和众多的小规模企业的萎缩就是很好的例证。另外,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职工人数、资产数量和产品数量的增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某些阶段职工人数增长快,在某些阶段资产数量增长快,而在具备了生产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后,企业的产品数量增长就快一些。现在,跨国界的企业兼并层出不穷,这些企业在兼并后,雇员数量和产品规模基本不变,但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从资本扩张的角度,如何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对企业的成长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规模的实质。

对于企业规模,一般可以从雇员人数、资产数量和销售额来界定。在我国,过去几十年,尤其在高度计划经济年代,谈到企业规模,往往都是由职工人数指标来衡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衡量是不科学的。比如,有的企业职工本来不需要那么多人,但为了追求职工人数所体现的企业规模,就追求人员的增加。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不是根据自己资产规模和生产规模来确定自己的职工数量,而是按照国家的计划指令确定人员指标,结果不仅造成人浮于事、冗员过多,而且造成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产品价格降不下来,效益不好。 尽管从整个宏观层面上来说就业率很高,但是“藏人于企业”的隐性失业较高。造成的结果一是企业的人均占有资本较低,本来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得不到发挥。二是随着企业人员的增加,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链条加长,内部管理成本和委托—代理成本会迅速地增加,企业的管理效率下降,产生管理上的X(低)效率(莱宾斯坦,1966)。最终使得“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减员增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一个改革的难点,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许多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改革成本,冗员至今仍然是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因此,从企业职工人数来衡量企业的规模,会使企业的发展迷失方向,给企业带来许多弊端。

另外一种衡量企业规模的方法是通过生产能力和产品数量来界定的,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产品数量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同样一个企业,其产品的产量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其产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用企业的产量来衡量企业的规模,那么,在不同的时间段企业的规模变化非常大。市场需求千变万化,这将使企业的规模大小莫衷一是。2000—2004年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刺激汽车市场的需求,各大汽车厂家纷纷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扩大投资,提高产量,产出规模连连攀升。但是,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前期的汽车业的过度增长,使得市场饱和,市场上积压严重,各厂家又纷纷削减产量。这一增一减就发生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在这短暂的时间段中,企业的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基本不变,但是,用产量衡量的企业规模将有较大的出入。企业产品的地域性,具体来说,就是针对那些依附于区域市场的企业,其发展的空间受区域市场容量的限制。不同区域内的处于同一产业的企业,由于市场需求的不同,用产量衡量的企业规模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啤酒行业的企业,由于其产品属性所限和高额的运输成本,使得厂家都把产品的大部分留在本地销售,企业的产量规模受地域限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各地消费偏好的差异,因此,各区域对啤酒的需求量不一,这就决定了各区域的啤酒厂以产量衡量的企业规模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不容易把握。

对于企业的产品规模,特别是对于大中型企业,还必须考虑企业经营多角化对企业产品规模的影响。对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由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是资本扩张的一个普遍选择。 世界工业500强中,很少有一个企业生产单一的产品,也很少有在单一的产业中活动的。它们中的大多数不仅有多种产品,而且活跃在多个产业之中。多角化经营业务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企业会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结合本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范围。日本三菱集团是世界知名的企业集团,在这个集团中有众多的企业群,它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而且还会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改变产品方向。三菱不仅生产民用品,而且还根据政府的需要生产军用品,民用品与军用品的规模会经常变化,也就是说,企业的产品规模会经常调整。如果以产品规模来衡量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的规模,企业规模变动的频率和变化范围将加大,无法对企业规模进行有效评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独从企业职工人数和产品规模来考察企业的规模有很多弊端。鉴于此,本书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还必须重视企业的资本规模。

(3)企业资本规模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充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市场。但是,制造业规模的庞大并不代表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大。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产品是低端产品,处于产业链上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另外,从行业内企业的特征看,企业的规模不大,企业依附于国外的跨国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尽管在某些区域内,形成了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产业集群,但是集群的整体的竞争力有待提高。我们知道,决定产业竞争力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便宜是我国发展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所在,在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环节上,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但是,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还需企业采取一些策略,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的规模与策略,技术的装备水平和能力,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售后服务等。但是竞争无论是生产经营的规模,还是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通过资本去实现。没有资本就谈不上生产经营的规模,谈不上技术装备,产品的质量最根本的也是由资本的实力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从企业资本规模的角度来谈产业的竞争力,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是从现象层面的解释向内在动因的深入,找到了影响竞争力因素的作用机制。从企业资本规模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在国内还不多见,本书试图加以弥补。

(4)企业资本向产业集中与分流。

产业资本的聚集是产业竞争力提高的前提,而产业资本的聚集要依赖于众多的企业将资本集中于该产业。由于资本总是要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什么领域、什么行业、什么产品能够获取最大的利润,资本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流向那里,就要在那里聚集和集中,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抗拒的一条规律。 因此,企业资本向一个产业的扩张是产业竞争力提高的基础性条件。从产业内分工与协作的角度来看,企业资本向一个产业的集中,也要注重产业资本的分工协作,一个利润率高的产品的出现需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作为支持条件,以保证中间产品的低成本。由此,笔者认为,企业资本向一个产业的集中不仅仅是向一个产品的集中,而是根据区域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向一个产业链的集中。

产业竞争力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传统产业和夕阳产业中资本过度集中带来的产业竞争力下降。过去,在我国传统产业和夕阳产业中,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产业的层面来看,资本规模大,但是从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来看,许多企业资产规模很小,形不成规模,产品成本过高,技术落后,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终,使得产业的竞争力不高。要提高这些产业竞争力,就必须解决资本过度集中的问题,将过剩的资本分流出来,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聚集和集中。笔者认为,通过有效调整资产存量和使用增量资本,将使传统产业和夕阳产业中资本不至于过度密集,资本的边际效益提高,同时,新的产业由于得到资金的支持,将会迅速发展,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增。这将使传统产业和夕阳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5)企业网络中企业资本规模的新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交通快速便捷通道的网络化,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网络化的结果使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资产利用率提高,交易风险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间技术传递快,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最终,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的附加值低的环节转移出去,从雇员的数量上来说,企业规模有缩小的趋势。这仅仅是企业网络化的表面现象。笔者认为,现象背后的是企业和企业网络资本规模的扩大,依托于企业和企业网络资本规模的扩大基础上的网络和网络中企业的产业竞争力的增强。这里所说的企业网络和网络中企业的资本的范畴与传统企业的资本的范畴不一样,它应当更宽泛一些,而且各种资本的重要性会有所变化。如在高新产业区中,人力资本、企业和企业间由于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所带来的利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的知识资本。以知识资本为主体的知识创造、积累、共享和运用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知识资本的积累和流通将成为知识型产业发展的基础。知识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企业如何善用知识的力量,把知识、知识资本当作提升竞争力,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求生存、创造财富和价值、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6)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的背后是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反映。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制造业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助于制造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高。尽管时过境迁,经济技术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企业组织方面的规律还是可循的。比较国内与国外制造业企业的规模,从中发现企业组织形式方面规律性的东西,结合当今技术经济的特点,提出有创新意义的建议。 q++nc4h5ODhQBMJtkidHEOv8+yf/AQJ50GmSfGUKuKKzbH9XMJh3WZ15sQ9fWz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