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研究框架、方法及创新点

0.3.1 研究框架

本书由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和实证研究三个部分组成。基本框架是: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包括第1~2章,主要从企业边界、企业规模效应和企业规模与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企业规模及结构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从理论上说明企业规模变动的原因及方式。以上二点作为本书立论的基础,为后续的研究创造理论平台。第二部分为历史研究,包括第3~5章,主要考察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变,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制造业企业规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前,也即新经济高速发展以前,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随着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也在上升,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回顾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演变,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与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是对基本理论部分的补充,包括第6章,主要从新经济的特征出发,研究在新的企业组织—企业网络条件下,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并提出,产业环境、企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三者互动的观点。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包括第7章,主要是对国内外汽车制造业企业规模及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对比,提出政策建议。本书选择汽车制造业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汽车制造业发展历史较长,产业中企业规模及结构的变化脉络清晰,并且与产业竞争力的水平有对应关系。二是许多国家都将汽车制造业作为本国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因此,研究的资料数据比较翔实。三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企业规模结构差异较大,表现出来的就是产业竞争力的差异。这有利于从企业规模结构的角度对汽车制造业作横向的对比研究。四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网络的发展对汽车制造业有深刻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生产模式。随着生产模式的变化,企业规模以及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产业竞争力在企业规模结构优化的驱动下,也在不断地提高。本书的研究框架和逻辑思路如图0-1所示。

图0-1 本书的研究框架和逻辑结构

0.3.2 研究方法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研究的事物“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是什么样”,并运用这种标准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好”与“坏”的判断。实证研究方法指明事物的现实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以及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而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和主观认识。根据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定义,本书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对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然后结合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变动规律,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变迁,回答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应该是什么状况”,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及结构进行分析,回答我国制造业规模结构“是什么状态”,最后依据制造业规模结构的标准,推导出“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应该怎么样”,以及采用“该怎么样”的途径和措施,以实现研究的目的。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因此,通过对某一事物作质的规定性的分析,然后再用定量分析来揭示被隐藏起来的一般规律,就能够全面地把握事物的外在表象和内在规律。据此,本书在很多章节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在第3~5章以及第7章。本书采用的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方法。

(3)历史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结合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运用企业规模结构的基本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对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作深入的研究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这样做,使论文既广博专深,又不分散、不失之偏颇,各个部分之间层次分明,逻辑严明,结构合理,融为一体。在最后部分,为了支持本书的观点,还选择了制造业属性较强的汽车业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历史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使本书既有一般研究,又有特殊研究,做到了点面结合。 cHE/OIOUp4S9a6HJweodIqFjWElG6CsjIr+ec6V/p0vjS5l5pcYbZwj8H+ahPA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