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示了中国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数量规律
有不少学者对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基本都只考虑了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本书采用通径分析模型,研究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更深入地揭示了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数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对能源强度有正的直接影响和负的总影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有正的直接影响和负的总影响,煤炭消费比重对能源强度有正的直接影响和正的总影响。
(2)探索出一种从经济结构差异性角度计算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的数量方法
“十一五”中国制定全国节能20%的约束性目标以来,有学者对各地区的节能潜力进行了估算,有的以全国能源强度较低的地区作为标准,有的对节能潜力进行了定性分析,但几乎没有文献在各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差异性影响约束下计算各地区的节能差异系数。本书通过建立能源强度的对数面板模型,计算得出了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的30个地区节能差异系数差距较大。节能差异系数最小的5个地区为江西、江苏、福建、浙江和广东,节能差异系数最大的5个地区为宁夏、青海、贵州、新疆和山西。通过将节能差异系数在“十二五”中国节能任务地区分解的应用中发现,由于充分考虑了影响能源强度的非经济结构影响因素和经济结构影响因素,本书关于各地区的节能潜力计算结果比目前国家制定的各地区节能任务分配更合理。
(3)揭示了各种经济结构对地区能源强度差异性影响的数量规律
目前研究中国各地区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文献较多,通常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是单独研究某一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二是利用全国各地区经济结构和能源强度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但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出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差异性影响。本书采用固定效应的不变斜率和变斜率模型,研究各地区高耗能行业比重、投资率和煤炭消费比值对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性影响,揭示各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差异性影响的数量规律。固定效应不变斜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耗能行业比重、投资率和煤炭消费比值对各省能源强度均有正的影响。变斜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率对各地区能源强度影响不明显,高耗能行业比重和煤炭消费比值对各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