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学者曾经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从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部分能源消费品种与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的关系、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十一五”以来,中国学者开始了对中国各地区和各行业节能潜力的研究。在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研究领域,多数学者定性讨论了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关系,部分学者定量研究了经济结构的某些方面如产业结构或进出口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在节能潜力研究领域,大多仍限于定性讨论,部分学者定量研究了各地区没有考虑经济结构影响因素的节能潜力,还有部分学者从技术节能角度研究了某些行业的节能潜力。综合来看,对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的数量关系研究、数量规律揭示及中国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和节能潜力的研究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

1.2.1 研究目的

与国际比较,中国经济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有其固有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产业结构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了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使中国以高耗能产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在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从需求结构来看,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步入工业化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平稳且不断下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外贸需求也不断下降,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能源储藏特点为“富煤缺油”,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严重偏高,石油消费所占比重虽逐年增长,但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4)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均衡发展战略转变为非均衡发展战略。由于政策倾斜和东部地区地理区位优势,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装备水平和经济结构差距不断加大。

上述经济结构特点成为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本书将立足于中国及各地区经济实际,系统疏理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的数量关系,力图从经济结构的不同层面充分揭示中国及各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数量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确定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的方法,为当前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节能政策、节能目标的分解及考核提供政策参考,同时丰富中国能源经济学的研究。

1.2.2 研究意义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无论在总量还是结构方面,都表现出相互约束的关系。经济增长需要能源要素作为支撑;能源产业的进步也需要经济发展提供市场、技术和人力支持,能源生产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中技术、开采或运输能力的限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能源的上述关系表现更加突出,能源不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在有限的能源资源约束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能源经济学研究者则希望通过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包括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结构等之间的数量规律,为实体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以上分析,本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日益发展的能源经济学研究需要对中国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之间的数量规律进行重点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快速下降转变为反复反弹。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将节能减排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来,中国能源强度再次大幅下降。从产业能耗、区域能源强度变化来看,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之间呈现出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些都给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源强度变化和节能减排正成为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目前理论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多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有学者通过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能源要素,以期解释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关系;有学者分别从产业、区域等角度,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也有众多能源经济学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能源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对经济结构和能源强度之间数量规律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对中国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进行研究,探索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数量规律,将给能源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也是对能源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深化。

1.2.2.2 实践意义

中国及各地区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国家制定相关能源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深入研究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实际意义:

(1)认识中国及各地区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之间的数量规律是国家确定未来能源供给、优化能源效率、安排和分解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5年能源强度要降低20%左右,“十二五”期间,国家又提出了能源强度降低16%的约束性指标。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和实施需要全面了解中国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在节能指标区域分解中也需要研究中国各地区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

(2)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在保证供给的同时,需要深入了解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的关系。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2007—2008年,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通过保障能源供给、建立海外能源基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等方式大力提升了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但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看,理清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更合理地预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品种和数量,可以有的放矢地建立相应能源储备,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4gSMeYRpZkJA2TZJ6g5PqgrXgpv1q/o5K7AVsaQHCE+prJrPTy6oIe4CYl9dJQ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