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宏观经济景气理论

2.1.1 经济景气理论的内涵

景气,是一个抽象的经济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景气概念,是指经济繁荣、兴旺、上升;所谓不景气,则是指经济萧条、衰退、下降。广义的景气概念则认为,景气就是经济运行所处的状态,包括了通俗意义上的景气和不景气,只是景气程度不同而已。可见,景气是对经济波动所处状态的一种表述。而经济波动,也即经济周期。米切尔(W. Mitchell)和波恩斯(A. Burns,1946)给出了关于经济周期的经典定义:经济周期是某些国家总量经济活动中可以发现的一种波动,在这些国家中经济工作主要以实业企业的形式组织;一个周期包括同时发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紧缩和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但并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到10年或12年;它们不能再分为更短的与其具有相同特征的周期

在大多数的研究文献中,经济景气理论与经济波动理论并没有被严格区分,都理解为是关于经济周期性运动研究的一种理论。就笔者理解,从狭义的角度,两者在研究侧重点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波动理论更着重于对经济周期性运动的性质、形成机理,周期运行的表现及规律等方面进行的各类定性研究,当然也包括引入不同的数学模型对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的理论分析;经济景气理论,则更多地集中于研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具体态势的定量描述,主要表现为运用各种景气指数、景气信号等对经济周期进行计量、监测与预警。基于此,也有学者将景气理论归于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一部分,这一认识也未尝不可。在本书的研究中,正是利用景气理论及相关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行状态进行定量刻画。

2.1.2 经济景气理论的发展

最早的景气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在1888年巴黎统计学会上,人们就以不同颜色对经济状态进行评价,以黑、灰、淡红和大红这几种颜色来测定经济波动,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经济学家福利斯,他根据几种颜色测定法国1877—1887年10年的经济波动并绘制国家宏观经济波动图,阐明宏观经济波动的现实存在。虽然该方法能够阐明宏观经济波动的现实存在,但是其缺乏定量测度且随意性大,因此,20世纪初便出现了系统的、有组织的关于宏观经济的预警,即景气的研究。

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关于宏观经济景气的研究应属美国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和哈佛指数。1909年,美国经济学家巴布森发表了关于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指示器——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该指数在20世纪初被公认为反映美国经济宏观动向的晴雨表。1910年,专门从事经济监测的美国布鲁克迈尔经济研究所也编制了涉及股票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等方面的景气指标。随后,1917年,哈佛大学设立了从事经济景气监测的经济调查委员会,由珀森斯教授主持研究工作,编制出了美国一般商情指数,即哈佛指数,这组指数是根据13项经济指标数据时间差异关系分别编制的,包括投资指数、生产量及物价指数和金融指数三类。从历史拟合角度分析,该指数对20世纪初期至1929年美国历次经济危机都作了较好的反映,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果,不仅能指示景气状况,而且具有超前向导的作用。在西方曾风行一时,英国的“伦敦与剑桥经济研究所”也采用合法指数编制方法编制了反映英国景气状况的指示器——英国商业循环指数。但是哈佛指数由于未能有效预测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而遭遇失败。至此,西方工业国家对宏观经济波动监测与预警的研究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其编制的反映景气状况的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但是其研究机构均以民间机构居多,主要以个人研究方式进行,并且其研究成果属于科研性质的个人研究,与社会活动尤其是政府活动的联系较少,进入实际运行的更为稀少,虽然有一定的定量分析,却未能建立预警模型。

20世纪30年代中期,景气理论再度兴起,到50年代不断改进,发展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时期。1937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继续进行经济周期波动的定量分析,负责人由著名的经济学家米切尔担任,推出了经济波动的扩散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一个在宏观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逐步扩散的过程,各部门经济波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其后,1950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的经济学家穆尔从近千个统计指标的时间数列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数,构成了一个新的多指标信息综合方法——扩散指数。该指数以宏观经济综合状态为测度对象,相应地编制先行、同步、滞后三种指数,而不仅局限于经济运动的某一侧面。该研究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纪60年代起,景气监测系统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将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景气监测系统输出信息在其刊物《经济循环发展》上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标两种形式提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已从民间研究走向官方实际应用的阶段。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首席经济统计学家希斯金60年代提出了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亦称合成指数,是由多个指标加权平均求出,用于综合多指标的信息。希斯金认为,虽然扩散指数作为一种基本构造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存在不能反映经济波动幅度、干扰较大的缺点。为了克服扩散指数难以检测经济波动幅度的缺点,合成指数理论应运而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变动幅度的信息。该理论对经济景气系统的构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后,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摩尔的商业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先行指数系统。

美国国际经济周期研究中心的主任摩尔,在长期研究商业经济周期循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国际经济指标系统”。他认为,世界经济会出现周期性循环,因此对经济周期及通货膨胀进行经济测度很有必要,这种研究既有利于改善经济指标的预测效能和时效性,又有利于加深对构成世界经济的各国经济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理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78年建立了应用先行指数系统(就业先行指数、通货膨胀先行指数等)用以监测成员国的经济动向。次年,欧共体也开始了成员国景气指数的研究。此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系统。

可见,从哈佛指数失效后的经济波动扩散理论开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模式开始形成。其采用先行、同步、滞后三组指数构成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模块改变了早期的经济景气理论,如哈佛指数,仅以单一经济活动侧面来反映景气变动的模式。希斯金开发了季节调整方法,剔除了时间序列分析中季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监测景气系统的质量。研究分析方法由过去用颜色进行描述的主观片面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转变,更为科学。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研究是以1984年后出现的投资失控、消费膨胀等现象为经济背景开始提出的。1987年,吉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开始了我国经济循环的测定和监测研究,其研究报告中所设计的监测预警指标分为三大类:一是先导指标,如工业贷款额、货币流通量等;二是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国内商业纯销售等;三是滞后指标,如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此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等以及一些理论学者陆续展开了对经济景气测定的工作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景气监测系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促进了我国景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2.1.3 景气理论对财务指数构建的启示

由于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的各个环节,因此目前宏观经济的景气研究已包括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通货膨胀等方面的监测预警系统,由此形成丰富的经济指数系统,如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等,国家统计局的各类物价指数等,中国经济信息网的中经景气指数、中经物流指数、中经社会需求指数、中经行业指数等,甚至包括证券交易所的各类股票价格指数等,但是始终都缺少对我国企业整体财务态势的定量描述。

而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周期波动的过程,因此可以将景气理论应用于企业发展分析,目前这一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的景气调查。企业景气调查(business survey)是以企业家或企业有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定期收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现状的定性判断,据以编制景气指数,以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所处的状态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景气指数具体包括: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负责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其他景气指数,根据某个具体指标编制的指数,如由产品订货指标综合而成的“产品订货景气指数”等。可以看到,在企业景气调查中,同样也缺少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景气分析。

将宏观的经济景气理论应用于微观的企业财务分析领域,这是我们财务指数构建的基本思想。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经济景气有密切的关系。景气的扩张,使得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则带动了生产与销售,进而导致生产者对未来产生乐观的看法,因而促成进一步的投资,经济景气乃继续扩张,景气的继续扩张更刺激了需求,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当经济运行到达波动高峰后,景气开始紧缩,需求减少,产品销售量下降,企业减少生产量,进一步的,生产者调整未来生产计划安排,经济继续收缩,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直至经济运行达到波谷。如此反复,企业的经营绩效对应宏观经济运行,也相应存在着一个周期性起伏波动。另一方面,经济周期波动对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影响,又会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资产使用寿命、要素资本投入、资本结构等财务状况方面,“实际上,经济周期波动是各种财务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综合反映” ,从而企业的财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存在不同的财务特征、财务定理和财务模型,表现为一种财务周期。“财务周期的产生源于经济过程价值流量的规模、速度、结构与物质资源流量、流速、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当价值流与物流不协调并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时,财务状况将出现周期性波动。究其原因,一是经济过程生产力物质资源流量、结构和速度的异常变动对公司财务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二是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能满足经济过程变化的客观要求;三是企业物流、信息流不能满足财务价值流程要求而引发财务活动周期性波动;四是市场营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对公司财务的直接作用 ”。

由于企业存在着财务周期,从而使得我们借鉴景气理论分析思想,构建财务指数体系具备了可行性。从景气理论出发,上市公司财务指数是以一定指数形式,对上市公司这一群体的财务总体运行状况进行客观反映与动态监测,以分析过去和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整体态势和景气程度,并预报财务经济运行过程将要走向的景气状态。

当然景气理论应用于财务指数的构建,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指数的具体构建还需要从财务指标的选取、指标的赋权与指数的具体编制等多方面考虑,这些我们将在后文的分析中逐步加以明确。 jkisXsoGtsOGs4NgnoKCSXNro0LxbekAwD+Fw2z6bgME+IyStCQUwcRvxADpJn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