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简要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前文明时期:此时期上启人类的初始至传说中的大禹传子,包括旧石器时期(此时属传说时期)。在茫茫中华大地上,活动着一大人种,即蒙古人种。经历100多万年的采集和渔猎,我们的初民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中国已无疑成了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有众多初民生活的遗址被发现,说明中华大家庭并非所谓“西来”的。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时期:它包含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包括所谓“轴心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首先出现了甲骨文,文字的出现使人们可以记录大事及多种思维的结果,无疑是人类的巨大进步。由于有了文字,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影响后世的中华元典:《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元典系统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坚概念、人文精神、忧患意识、天道自然的宇宙生成论,以及阴阳、道器、有无、理气等范畴,并且在诸子辩难、百家争鸣的时代已张扬展开,在这一时期象形会意的文字、诸子思想、宗法伦理已臻完善,并对后代开始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已开始使用青铜器。这是一种铜锡合金,块范筑法的器物,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是,它优先应用于生产工具。作为祖先崇拜的天、地、人三大祭祀活动,在此时已经成立了定势,它形成了慎终追远、重史立言的一种宗法制。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的探索定格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而使这一时段成为古代帝国的完成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国文化的很多基本层面都已固定,如度量衡的统一,文字的厘定;教育模式、户籍控制、官吏的铨叙都有一定规范;经学和史学体系有了一定范式;集权制已经形成,儒家文化被经学化、官学化;各王朝的家天下制度已经肇始。

第四,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中叶,是汉民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融会期。历史上,我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相互影响,使得中原文化向东南推进。

第五,唐代中叶至明代中叶,是我国近古文化定型期。在此期间过去的领主庄园经济渐趋破产,地主—自耕农经济逐渐定型,逐渐推进的两税代替租庸调,使传统的赋税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唐末宋初,“实物经济”式微,货币(纸币)大量流通,城市已由单纯的政治、军事中心演变为经济和文化的集散地。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市井文化趋于活跃,反应市民生活及情趣的小说、戏曲,在内容及形式上都别具一格。

第六,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即明末至五四运动时期。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渐趋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了清代,由于面临内部压力和外力的冲击,逐渐使清末的社会向着现代化社会转型,东南沿海成了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而中华民族在空前危机与共同奋斗中形成了新的凝聚力,在新崛起的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开始向现代民族转变,国家形态终于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开始向现代化国家体制转变。由于新型工业文明的诞生和成长,传统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面临着千年未有的巨变,但所有的这些转变无论在时间范围内还是空间范围内仍在进行中,而距离转变的完成还有很长的距离。

思考题:

1. 何谓文化?

2. 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3. 试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 evC07EiNl9bA9boz8zzBvAJncAYkIdSYPADR8Rc2QlBBPpH00gr0i76lKB4Jy2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