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个性决定女人的一生

人们都在同一个地球上生存,为什么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却穷困潦倒;有的人天下闻名,有的人却平凡一生。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一切呢?难道真是老天不公吗?不,绝对不是。

在老天面前,女人拥有同样的财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你的个性。你的个性决定了你如何生活,决定了你能否成功。

个性对命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第一,个性决定了你能否具有创新精神,能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人们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事件和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培养以后,会渐渐形成其独特的性格。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中,个人可能在个性上进行有意识的改造,借助于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以养成自认为良好的性格素质。性格素质的好坏和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能不能成就事业。若一个人对个性上的缺陷没有通过努力加以抑制和完善,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性格改造”,那么,个性上的缺陷会趋于定型,会给生活和工作等带来麻烦,甚至毁了事业或者前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以“个性是天生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原谅自己或者宽恕自己,这是不正确的。个人性格品质的形成,不但和先天因素有关,并且和后天的修炼有关,个性并非固定不变的,是随着一个人的阅历、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霍尔巴赫指出:“人的个性,不过是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且是随着各种环境和社会实践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自古以来的事实、现代心理学都证明了,霍尔巴赫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个性就是个人的生活、自我教育、不断修炼的产物。所以,注重个性方面的修养能够帮助职业女性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更好地开拓生活之路、开辟事业的天地,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在人的创造活动中,保持鲜明的个性,特别是富有主见的个性最关键。

中华民族是一个创新能力非常强的民族,这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就能看出来。可是,在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是压制创新的。封建时代留给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的消极因素。

因为崇尚秩序,新的想法和思潮、新的物品往往被当做大逆不道的异端,科技发明被看成了“雕虫小技”,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往往墨守成规、缺乏主见。就算有个别另类分子,往往在搞出点名堂以前就被官府或者社会采取了“非常措施”,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从而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惨下场。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不仅拥有社会宽松的观念条件,而且拥有优越便利的科技等硬条件,你应该先洗洗脑,清除潜藏在思想中的错误观念,突出个性,勤于思考,勇敢地表达你的观点或见解,勇于向传统、向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做到不惟书、不惟洋、不惟上等等,做有主见的人。

这样一来,才有利于培养职业女性的创新意识,发展你的创新能力,而盲目服从往往会阻碍你在这方面的发展。富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独立的人格特征。女人应该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拥有主见和见解,拥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自信自尊,不轻信他人;应该勇敢地向常规发起挑战,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善于并且勇敢地怀疑权威的东西。

(2)具有好的意志品质。应该有不服输的精神。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包括对旧事物的“破坏”,其间一定充满了坎坷和艰辛。这需要拥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在挫折的面前坚持已定的目标,永远不低头。

(3)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不知道的、知道得不多的、不清楚的东西,具有旺盛的欲望,想获取它。

(4)具有冒险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这是创造型的人应该具有的事业心,并表明了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也决定着职业女性在挫折面前能不能保持住足够的信心。

女人的个性决定了她是否快活,决定了她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半杯水,消极的人看到了水充满的那部分,说只有半杯水了;可是积极的人却看到水没有充满的那部分,说还有半杯没有满。

一个性格不好的女人往往把快乐也看做不快乐,就像美酒倒在充满了胆汁的嘴里变苦了一样。可见,生命的幸福和困厄,并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还是乐,而是看她怎样面对这些事情,她的感受是怎样的。

一个人所具有的特质是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人格。人格所具有的特质就是人的幸福和快乐最根本的因素。人格因素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其他因素都是间接的,因此它们的影响力能够消除。这就证明了为什么人的嫉妒心很难消除;人经常小心翼翼地掩饰嫉妒心。

在人的经历中,人的意识、素质往往占据着经久不变的地位。其他的影响都依赖于机遇,机遇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并且是变动的;只有个性在人生中的每一刻里不停地工作。

亚里斯多德说:“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性格。”

人对完全来自于外界的厄运还能够容忍,可是对由他的个性造成的苦难却难以承受;命运能够改变,个性却很难改变。

人自身的福分,例如高贵的气质、精明的头脑和乐观的精神等等,是幸福的第一要素。职业女性应该全力去促进和保存人生的幸福,不要只求取功名、利禄。 t+i+hMYYkRM2x0WE0BXRkmyoytCzMW4CcyiVi2eKMSkKaoSgHYwRL1IAz+gALCey



02 克服害羞的习惯

人为什么会害羞?怎样克服害羞呢?我们从下列10个方面帮助你克服害羞的缺点。

1.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害羞

虽然有86%的人相信害羞是可以克服的,可是仍然有人相信不能。所以克服害羞的首要问题是要自信。

2.要相信并愿意改变

克服害羞的失败也许是因为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也没有人能帮助你。心理学家认为,内控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外控的人认为自己事事受制于人。如果你不相信害羞可以克服,并且也不愿意去克服,那么谁也无能为力。

3.理性地看待别人对你的批评

要想改变自己的害羞,自己心理上必须要有基本的理性态度。别人批评你是免不了的,尤其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说别人。如果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很在意,心理上就会很难过,愈辩就愈黑;如果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心情去接受,心情反而会很坦然。

4.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很多害羞的人都会认为别人很注意他,其实这只是一种病态。有一位32岁的未婚女子,人家一天到晚都在问她,为什么还不结婚,她觉得烦死了。她愈想就愈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愈不对劲,一看到别人要问她,她就躲了起来。这正好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你看,老处女就是这样。其实别人并不是那么关心你的婚姻,只不过是好奇,并且将好奇心用在揭露别人隐私上。

5.重新估价自己

你不要对自己估价太高,因为估价太高,你很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常常有人说,我应该怎样、应该怎样,一下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一旦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觉得自己一定很差、不如人,渐渐地就会失去自信心,愈来愈害羞。这样,你就得重新估价自己,量力而行,分段、分步骤地去达到自定的目标。

6.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外表

通常青少年时期正是生理发育比较突出的阶段,因此青少年朋友们会对自己的外表变化特别敏感。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现象,请你不要太在乎。假若你太在乎自己的外表的变化,就会引起别人去注意你那些变化了的部位,如缺牙的人捂着嘴巴,这就引导别人去注意你的嘴巴;小眼睛塌鼻子的女孩,以为自己戴上一副大眼镜就可以遮住自己的小眼睛,可是如此一来,她的塌鼻子却暴露得更明显了。

7.在想像中去除害羞

把眼睛闭起来,想像自己站在讲台上,对着一群人演讲,并很自信地讲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而且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你把自己想像成自信不害羞的人,你看到自己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这种想像虽然与事实有差距,可是,你已经能把自己想像成成功的人,这时,你已经在实际的行为中向前迈进了。

8.逐渐进入扮演的角色

当你要找工作,面对陌生人,或是要相亲时,你可以事先扮演角色——利用空椅子的方法,和令你害羞的人对质。这种方法可以独自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我和对方,也可以两人扮演。演出的结果是:你有备而去,那时你害羞的程度自然就会减轻。

你可以来个“狮子大吼”,看谁吼得声最大,结果因为愈吼声愈大,也就忘了害羞。

9.放松自己

有的人当众讲话,觉得十分痛苦;自我介绍时,会十分紧张。他不敢去接触别人;如果别人稍稍接近他,他就立即躲避起来。像这种人,如何才能克服他的害羞呢?可以用假按摩、真放松的方法。

大家先围成一圈,然后每个人闭起眼睛,把双手放在前面一人的肩上,慢慢地替他按摩,由肩移至腋下,然后再一次由肩按摩起,直到你想像自己的腋下被人搔得想笑,这样因为想笑而放松了自己,你自然就忘记害羞了。

10.减轻害羞引起的焦虑

首先要懂得训练自己,有了放松的反应之后,就可以与因害羞而引起的焦虑战斗,当你放松的反应胜过害羞引起的焦虑之后,你就不会那么害羞了。

怎样放松自己呢?把身体分为四个部分,手、头、膝盖和脚,每一部分大致需四五分钟,作法就是从手掌开始,逐渐放松人体的肌肉紧张度,并进入半催眠状态,从紧到松,有了这种放松的训练之后,一旦你要放松时,自然就能彻底放松了。能自然地放松,就表示你已学会了放松。 5Gpe/CvSnxZljlaimbMuP7+cMSsD2NPWbamRl+7lyHBysp7fVDwhhMN0t02MBFIu



03 抛弃自卑心理

我们有时会对自己丑陋的外貌、矮小的身材,对自己的愚昧鲁钝、笨嘴拙舌、一无所能,对自己粗劣的服饰等都感到自卑,因此就无法积极地与周围人进行交往,也就是无法妥善地处理自己的问题。其结果,我们就会从对自己感到不满,发展到对自己感到厌恶和绝望,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不喜欢其他人、嫌恶其他人。这样,我们自己就不可能被其他人所喜欢。

无论是谁,当他遭到了些许的失败,因而没有受到期待中的表扬,或者没有被邀请参加期待中的会议时,很容易产生自轻自贱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是一时半刻的、无足轻重的,它与心理学上的自卑感略有不同。心理学上的自卑感是指:“认为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强,并始终以这个观点支配自己的整个生活,而不承认自己的价值。”

这种自卑感之所以是“性格的阴影”和祸根,那是因为它会使人失去至为重要的心理上的平静与安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显得过分忙乱和急躁。例如,有的女性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往往在服装、交往的朋友、晚上做的梦、说话的声调和理想的男友等方面,都急于追求高标准。

不过,智力低下的人,据说不大会受到自卑感的困扰,倒是出类拔萃的人,反而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是因为“自卑感和其本人的智力、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地位等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这种人所处的状态表现出如下特点。

(1)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拿来与自己的缺点进行比较。可是,他们拿来与自己的一切进行比较的,往往是他人极个别的特长。其结果,自己就会因此而气馁,自己有价值的部分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发现,大部分认为自己智力低下。可是实际上,他们智力的发展都很正常。这仅仅表明,他们还缺乏洞察自己价值的能力。

(2)希望得到别人喜欢或表扬的要求非常强烈。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不是正确地进行认识,而只是急切地想使自己的这种要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3)什么事情都想做得很完美,因此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凡是人做的事情,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来进行妥协。可是,有自卑感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而一味地对自己的无能灰心丧气。

(4)仅仅失败了一次,就觉得自己遭受的打击过于沉重,也就是说,在某种竞争中一旦遇到了挫折,就认定自己已经不行了,而不想坚持下去。

(5)为他人的成功所折服。当朋友取得成功、地位有所上升、财产有所增加时,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及朋友,而相应的把朋友看得很完美,结果就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因此,只要不改掉对他人成功耿耿于怀的毛病,就甭想建立起自信心。

(6)宣扬自己的无能以推卸责任。也就是说,认为自己不行,把自卑感作为推卸责任的手段来使用。

(7)把自己的些许过失,看成弥天大罪,结果是自信心变得越发脆弱了。也就是说,为了些许的失败而失去了心理的平衡,极其神经过敏地老是以为别人都在笑话自己,并竭力想从别人的一切谈吐举止中找出蔑视自己的证据。

(8)为了弥补自卑感,有的人往往进行防御。譬如说,故意在那些有可能使自己产生自卑感的人面前纵声大笑、夸夸其谈,来为自己壮胆;体力不佳却偏要虚张声势、充勇逞强;在讲述失败时故弄玄虚、强调客观等等。不过,这样的补偿行为,不仅丝毫提高不了自己的人格,丝毫不会给周围人带来好处,而且还得不断地劳神费心,以免自己的弱点暴露在他人的面前。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无能,反而采取逃避的态度。例如,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喜欢离群独处,或者碰到难题就推托有病,不愿意亲自加以解决等等。

(9)为了克服这种自卑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往往采用过度补偿的方法,结果成了一名雄辩的演说家;独眼的人努力练习射击,最后成了一名优秀的猎手;通过忍耐和勇气,把自己的缺点变成夺取胜利的动力。

(10)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在采取直接行动——过度补偿和置换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弄清自己的极限。不过,弄清自己的极限后,不能因此而心灰意冷、万念俱灭,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极限。例如,从学历上看没有希望通过一流大学的入学考试时,还可以进业余大学,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大干一番,以发挥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

(11)贬低和蔑视自己,即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也是不对的。一个人没有必要认为自己反正长得不漂亮,就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参加聚会。没有必要在听了别人对自己服装的颜色和式样的称赞后,不合时宜地回答说:“这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便宜货。”也没有必要在别人夸奖自己菜烧得好吃时,回答说:“这完全是按照电视上介绍的菜谱烧的。”这样做,不能认为是一种谦恭、客气的态度,而完全是自己在抹杀自己的优点。一个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应该诚恳地加以接受。

只会自嘲,并不表明有能耐;意欲自吹,有时也未必行得通。不过,你说的自谦话,倘若会使人产生你是一个懦弱、愚蠢、无能的人这种印象,那么别人不但不会赞赏你,反而还会小觑你。有些人的谦虚则别具一格,完全是指望听到对方的一句否定——“哪里的话,你太谦虚了。”这也只会被对方看不起,而没有任何人表示赞赏。

(12)当你自己觉得无能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时,你应该仔细回忆一下自己迄今所做过的事情。在回忆中,你就能发现,自己虽有失败,但在某方面也发挥过可贵的作用。对此,也是有人加以赞赏的。通过自己的回忆,谁都能发现,自己做过某些好事,发挥过一定的创造力,亲切地对待过别人。这些都是值得自豪的,而且也许比自己想像得更富于美丽呢。自己毫不矫揉造作的笑容,自己炯炯有神的眼睛,自己柔和而富于感染力的声音等,也许使人产生过好感和安适感也未可知。其实,一个人不必在一切方面都出类拔萃,这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只要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其他人突出,那就能把比其他人逊色的方面掩盖过去,而使人产生好感。 5Gpe/CvSnxZljlaimbMuP7+cMSsD2NPWbamRl+7lyHBysp7fVDwhhMN0t02MBF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