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杀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

故事解读: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应用之道: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些领导责怪群众不自觉,某些人对于朋友和同事不接受自己的劝告很不满意,……改变别人实在是太难,怎么办呢?这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强迫压制,一是撒手不管。这两种倾向只会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而不是得到改善。

改变一个人很难,看起来是这个人不通情达理,甚至不知好歹。实际上,大多数的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处于领导岗位、负有教育责任和好心规劝帮助亲友的人没有改变自己,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

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一定要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一定要观念开放,这不仅指我们自己自由主动与别人交往和相处,并在交流中发挥能动性,而且包括要尊重和承认对方的自由主动性。问题常常出在执意要改变别人的人只关心或更关心维护自己的权利、意图和感情,而不能适应和维护对方的自由主动性。

有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一直为他的儿子能在这所大学就读而煞费苦心地做准备。但当机会临近时,他的儿子却不肯去这所大学读书。这使父亲深感不安和恼火,他三番五次忠告说毕业于该校将成为儿子的一大资本,而且这也是他家的传统,三代人都毕业于这所著名学府。父亲多次劝告、敦促,甚至恳求儿子,一直指望儿子回心转意。

问题的复杂微妙在于儿子早已感到父亲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听从父母的旨意,父亲要求他就读于该校的愿望胜过将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儿子而给予他的重视。这就是结在儿子心头的疙瘩。因此,儿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与个性而决心进行抗争。这种不肯给予对方以自由的守旧意识在我们这个习惯于“家本位”与“官本位”的社会里是许多人很少能意识到的一个可怕的误区。

好在父亲毕竟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他经过一番激烈的反思,决定放弃有条件的爱。他与妻子商定,无论儿子作出什么选择都将无条件地爱他。做到这一点当然很不容易,为了儿子的学历和前途,父母一直在筹划操劳,但现在只好改变自己。他们把这个新的决定对儿子坦诚相告,而且说明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控制他,试图使他驯服,而是改变他们自己的观念的必然结果。

当时,儿子没有作出什么反应。一周后,他告诉父母,他仍决定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对此已有精神准备,所以继续对儿子表现出无条件的爱,生活照常进行。不久以后,儿子的主意改变了,由于感到再也不必维护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他便进行了比较客观而深入的反思,他发现自已其实也需要有父母所希望的学历,便提出了报考该大学的申请,并把新的决定告诉了父母,父母当然赞同。 8MaOa0m6gZuqZjZZJnqzYpggBdk72YJm7DYMeD77Sez+hXm/+c2BkQ5YG8sxu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