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人生机遇的一种洞见

汉代大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讲过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周朝人,一生求官都没成功,年纪已老,头发都白了,站在路边眼泪直流。有人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说:“我屡次求官都没成功,想想自己年纪已老,时机已过,感伤不已,故此落泪。”旁人又问:“屡次求官何以一次也没有得到任用呢?”他答道:“我年轻时学文,学有所成后就开始去求官,但君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等这位君王去世后,新君王喜欢用习武之人;于是我敢而习武。武艺刚学好,好武的君王又去世了。少主即位后,却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此时我年纪已大。所以,一次机会也没碰上。”

这则寓言撷其要点是谈一个“机遇”问题,所谓“生不逢时”,回回落空。粗看起来,这是一件偶然之事,种种不利情况正好全给他赶上了。但要是细细分析下去,其中可以找到古人对人生机遇的一种洞见。

所谓机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生过程与社会过程的同步,个人内在条件与社会要求的相合。个人具有种种条件而社会正好又需求这些条件,那就是机遇来了,至于能否把握机遇,那是另外一回事。问题在于有不少人在不少时候虽然具有种种良好条件,但社会恰恰没有相应的需求,甚至需求的是其反面,就像现实生活中,一个男同胞各方面都不错,但领导恰恰要找个女代表、女模范什么的,那么这个男子的一切有利条件都变得毫无意义了。

问题还在于人是活的,人身上的许多条件并不像年龄那样,只能傻等它一天天大起来,老了又没办法赶着它往回走。许多时候,人都是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要来培养自己的条件,就像那个周人看见习文不行,就改为习武一样。然而,人的培养、才能的形成总需要一个过程,社会需要同个人经培养而形成的能力之间总有一个时间差,在你一门心思地培养自己的时候,凭什么断定社会需要本身就不会变化?那个周人武艺刚学好,好武的君王就死了,武艺一钱不值,这种自我培养不就成了“刻舟求剑”了吗?

所谓机遇,就是个人内在条件与社会需要的相合。 KojHT5oNYzadOUufRz28/G+2BcVvPxblDP+G4aZSz9H6fS7si/6szK1xBY0egt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