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欠了朋友的人情。还的时候,要还足,甚至还多。你的人情大于他的,他就得记着新的人情。朋友之间的账,永远也算不清。
有句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个人在社会上活动,谁都得靠朋友的帮助,但你要知道,在平时,尤其是得意的时候,凡是接触较多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朋友,在口头上,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但他们内心究竟是否当你是个好朋友,恐怕就很难说了!
平时礼尚往来,吉凶庆祝,酒肉应酬,相见欢然,你所有的朋友,彼此都是相同的。当你得意的时候,宾客盈门,车水马龙,使你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但到一朝失势,患难迭至,以前所谓好朋友,还有几个理会?还有几个替你出力?还有几个援之以手?有的落井下石,有的乘机渔利,有的冷嘲热讽,有的反眼若不相识,到了这个时候,谁是你的酒肉朋友?谁是你的势利朋友?经过这个准确的考验,便能分得清清楚楚。
你也许要感叹人心竟如此浅薄!知己真是难得!古人说:“得一知己,终生可以无憾。”知己朋友难得,自古已然,如今则更甚,你虽遭逢不幸,但在肉体精神都感到苦痛时,却得到一个考验朋友的机会,使你拨开人情的外表,发现人情的真相,这对你的成功多少是有些帮助的。人生不能一帆风顺,迟早总有曲折,早尝患难,使你早些认识人情,绝不是一件坏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老话说明了识别人心,不是一件易事,必须经过长久的日子,才能明白。但是多少时间,才算久?
必须具备下述两种机会之一才行。第一种机会,是他“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还能够视你如故,困急仍肯相助。你当然认为交情深厚,但这必定是少数。有些是“不复顾蟾蜍”,往日如胶似漆,现在反眼若不相识了。第二种机会,是你突遭不顺时,有些是“望望然去之,若将挽焉”,有些是“虚与委蛇,空言相慰”,只有少数人,才肯出手相援,助你出深渊。不然何以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说?何以有“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之说呢?不到这个时候,谁是假交情,谁是真交情,很难加以区别。一定要到这个自然暴露的时候,才使你好像大梦初醒,精神上所受的刺激必深。或许平日好交友的人,一变而为闭门谢客的怪脾气,最好要有个方法,能够在平时测量交情,认为可交的,出肝胆以相照,认为不必深交的,不妨淡淡相与,不离不即。
从前有个女子,待字闺中,争聘者很多,其中有三位青年,交情相似,谁去谁从,一时难决,谁真谁假,更是无法分辨。她想得一计,伪装双目忽患失明,通知三个青年。某甲前往慰问,教她耐心医治;某乙表示万一不幸,不能复明,彼此爱情,仍如往昔。某丙一见女子已成盲人,不再前往探问。三个青年的真情,分得明明白白,盲女子遂与某乙定嫁娶,甲、丙都以为怪事,笑某乙为痴情,谁知定情之夕,揭开药膏,流珠四盼,明察秋毫,某乙大为惊异,疑为天佑,后经女子说明,才知为女子测量交情,故施巧计,这是一件莫须有的故事,却可证明交情的深浅,未尝不失为妥当的方法。
你要测量交情么?有个建议不妨试试。你的经济情况,未必为朋友所洞察,你可利用某种时机,比方市场波动极大的时候,向你的朋友说明,因为一时失策,损失巨大,虽多方调度,一时或不致搁浅,但危机日深,已难挽救,希望他们予以援助。这个难题,相信必有许多人认为你大势已去,不愿再与你周旋;也必有许多人,诿称力量太薄,心有余而力不足;必有许多人口头表示,愿意量力帮忙,接着便是诉苦;必有许多人就会责备,不肯相助;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肯出力营救,绝不犹豫,这样至少你可以把你所有的朋友,分成五等。交情真假,昭然毕露,交情深浅,也就很明白的摆在你面前。谈风月是分不出交情的;酒肉之交,是分不出交情的,要触及比较严重的利害问题,交情才立见分晓,应当根据利害关系,想出测量交情的办法。
本文所述,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不信任朋友,不会有真朋友,一味信任朋友,以为我待某甲甚厚,待某乙甚厚,他们必不相负,结果往往会使你失望。交所非人,而妄许为知己,倾心相结,正好为狡猾者所窃笑!
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有人会觉得,这样一往一来,仿佛商品交易。其实不尽然。人情的偿还,不是现场的交易,钱物两清,咱们两讫了,那样太没人情味。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诸位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
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无需关注和关心,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我们讲对朋友要真诚相待,但毕竟达到莫逆之交,或可以深交的朋友还是少数,大部分的朋友不可能深交,与他们之间的情谊是要用人情来维系的。如果同他们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因此,如何交友就有一个如何做人情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但你要是以为好心都有好报,做完了人情必能换来交情,就未免太书生气了。比如说,做保人,也是天大的人情。但是,你为朋友两肋插刀,具保开释,而“友”潜逃,或是,你做出担保后,公司倒闭,当保人的你,可就倒霉了。
当然,做人情做出祸事来的,只是极少数,但人情白做了,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的事,随时可以发生。
甲欠了乙的人情,后来找个机会还了。在甲看来,已两清,但乙则很可能认为并不等值,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不平衡。而甲有可能认为自己得的少还的多,应视为又一次的人情交往。这样,甲、乙就可能结怨,甚至结仇。
所以,人情要做,但事前要权衡利弊,有害自己的尽可能的不要做,有弊的少做。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
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两个朋友,一个求另外一个办点事,另外一个说:“没问题。”隔几天,他给你一个半零不落的结果,你口头上虽不能说什么,但心里肯定说:“这哥儿们,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事怕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被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朋友谁都不愿沾着。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既然答应了人家就要做,且不能做得勉勉强强。事成了,朋友高兴,但勉强的态度又会让他在感情上受伤害。比如说你买了一本好书,朋友来借,你先说:“借书啊,我刚买的,我还没看完呢,给你看罢。”
其实前面的废话又何必呢?最后的结果是借给人家了,你不说也是借,说了还是借,与其说些废话还不如痛痛快快借给他,书总是你的嘛,还回来你尽可以看一辈子。所以,人情要做足,好人要做到底。
人情要做足,要举重若轻,而不能拈轻怕重。
举重若轻,并非叫你像武侠小说里的一样,为了朋友,可以倾家荡产,可以慷慨赴死,一派轻松的样子,那是为了“侠义”,而这里的举重若轻是为了人情。
朋友之间常有这样的应答:“哎呀,可太谢谢你了。”“咱哥们,谁跟谁啊,没事。”
这其实就是举重若轻,朋友找你办的事,若他能办了,也不会来找你了,所以,你办成了,你就要学乖点,不能以此自夸。应轻松点,不放在心上,会让朋友更加器重和感激你。
一个朋友去找你,让你给他的一个“关系户”找份工作,你答应了,利用职权或人情之便,给对方找到了工作,并且你平时还要给对方以小小的关心、照顾。朋友面前,你是不应说什么的,你要淡然处之。你用不着担心他会不知道,自有人告诉他。
举重若轻,你还要自己送“货”上门,把人情送给正需要你的朋友,没准,你会让他万分感动,涕泪滂沱。
举重若轻,你就要想友之所想,急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出现对他来说,就仿佛暗夜里的一道光芒,让他难以忘却。
举重若轻,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你欠了朋友的人情,还的时候,要还足,甚至还多。你的人情大于他的,他就得记着新的人情,朋友之间的账,永远也算不清,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中国,这种算不清的账,无疑成了与朋友之间联系的一种纽带。
随着这个社会上吹牛的人越来越多,朋友的价值也不断地受到污染,这时候惟一具有可信性的或者说能够给人以信心的就剩下“哥们”,更保险点说是“铁哥们”。一个自称有很多“铁哥们”的人日子必定过得很舒心,如果他不是吹牛的话。
铁哥们的诱惑在于朋友之间的那种心心相通,在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于“两肋插刀”的气魄。有这么多诱人的东西摆在面前,仿佛只要有了铁哥们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但铁哥们究竟能做什么呢?
你没钱的时候,苦闷的时候,有钱的时候,高兴的时候找到铁哥们,都是最好不过的事,但惟一有一件事是不能找铁哥们的,那就是需要一起共事的时候。
铁哥们就像恋人,同事就像老婆,是恋人就可以有许多美好的想象在里面,隔着一层美丽的面纱,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而老婆就不一样了,成天在你旁边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纵使你有多少耐心也得被暴露无遗的对方搞得毫无兴致。而跟铁哥们共事无疑是把恋人变成老婆这样的愚蠢之举。
这得从铁哥们是怎么交下来的谈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假如一开始两个人之间就充满了利益的矛盾,他们是很难毫无芥蒂地走到一起去的,所以铁哥们只能是同学、战友、打小一起和泥长大的玩伴。因为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说东道西,聊天喝酒,一个星期见一回面或者更久,彼此有一点牵挂,然后更多的时间里是各忙各的。
铁哥们只适合做这些。
而一旦走到一起去了,按现在的社会衡量能做什么呢?最切合实际的就是赚钱,来路正的钱当然很好,但这里面有一个谁领导谁的问题,哥们之间还可以有一个大哥,但铁哥们之间就难分彼此了,平时觉得意气相投,直来直去惯了,可工作就不能这么样了,总得有人说话更有分量一些,但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套思路,憋在心里,日久天长就会产生摩擦,产生隔阂,到最后好说好散还好,就怕弄得钱没赚到,反倒丢了朋友。一位朋友去旅游结婚,他的一个铁哥们正好也要出去办事,顺路,于是结伴而行,这还不是什么有利害冲突的事,但一路走下去,双方都很失望,只是因为在那个过程当中,双方都不自觉地暴露了太多“淡如水”时无法发现的缺点,于是友谊便大大地打了折扣。
铁哥们之间共事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大家的素质都很高,那么导致结果就是窝里斗;如果大家的素质不高,甚至还有破坏力很强的人,那么铁哥们共事的结果就是缺点的大综合,把本来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搞得一无是处。好比你爱财,我很喜欢暴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真的去做什么坏事去了。即使不去同流合污,那你如果不是大义灭亲的话,又难免帮着保守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或者就让朋友们甘愿平庸,千万不能指望着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假如你非得与朋友共事,并且坚信不会造成任何有损于友谊的不良后果,那也可以,但你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受失败。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友谊可谓轰轰烈烈,千古流芳,但他们共事的结果是什么呢?一事无成而已。这里面更可怕的潜台词是刘备太倚重两个兄弟,结果诸葛亮对关、张二位就纵容了,华容道那档子事,以诸葛亮的脾气关羽该斩,但看在刘备的面子上,这事连提也不能提了,耽误多大的事。
一个人有铁哥们多半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成就一番事业,而古今中外能够有所作为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指望哥们的人。还是说三国,曹操一代奸雄,秉性多疑,没有一个朋友,但偏偏是他打下了基业,别人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结论是:要想成大事不能依赖铁哥们。
铁哥们更像一种信仰。在现世里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它只是存在于心里,更确切一点说,在你有铁哥们的时候,你碰到任何事,你心里都有底。就像我们常说的:上帝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