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复杂的人性,交朋友要冷静客观,要讲层次。
建立人际关系——乍听这个说法,大多数的人都会产生“扩展人际关系”的想法。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抱有“我认识的人很多”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很差。可以说,从自认人面极广那时起,此人即已踏上人生的下坡道。因为一个人倘若自认已经拥有宽广的人际关系时,必然会停止努力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持这种误解的人在传媒界尤其常见。这是因为在大众传播界工作的人们,通常自认比一般人拥有更多邂逅他人的机会。这其实是严重错误的观念。即使邂逅机会较多,也不过是高出常人的1%左右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充实度和实际的人数会形成反比。
结合人际关系的渠道类型,可以区分为“粗短型”以及“细长型”两种。
比方说,因为工作关系与对方拥有仅一年的亲密关系,便属于“粗短型”的关系。反之,一边保持若即若离的适当距离,持续交往十年的情形,则属于“细长型”的关系。
这两者究竟哪一方较重要,无法简单下定论。也有人每年重新认识只交往一年的十个人。不过,在未来的时代里,毕竟还是拥有可以交往十年的一位朋友,才可以让自己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在古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叫苏格拉底。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才智。他讲了许多使人开心的事。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给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能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住房盖成了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原因吗?”他们问。
“确实有一个小小的原因。”他说,“虽然这个地方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充满真正的朋友,我将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有很多朋友的确是一件好事。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且,时间会过得特别快。然而,其中是否有你的知己呢?
虽然说人应该开朗,但是,几乎没有人能毕生如此。大多数的人总是痛苦、烦恼多于开朗,这时,如果有一位知己来分担自己的烦恼与苦闷,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在公司里工作时,由于上下关系基本上已固定,因此人际关系不曾出现剧烈波动。然而在电影、电视、广告界里,每当一项计划展开时,人们便会蜂拥而至,一旦工作告终时,大家也随之一哄而散。这是流动性极大的人际关系。如果放任不管,必将形成只能生效一年的十人关系。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人,不可能全都成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它们必然可以区分为仍然活络和已呈断讯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将它们视作一种人际关系管理,经常把握它们的动向。
这两种人际关系可以靠整理自己手边拥有的名片加以区分。目前仍与你保持频繁联系的人,与只谋过一面,连面貌都记不得的人的名片,切不可相互混杂放置。在已呈断讯关系的名片堆中,仍然活络的名片会遭到掩埋,因此,你务必经常进行区分两者的作业。一旦经过整理,你会发现实际上仍然活络的人际关系竟出奇偏窄。
在已呈断讯的名片堆中,或许也有头衔高或著名人物的名片,然而,已呈断讯的名片仅是已呈停滞的人际关系而已。即使继续拥有这种名片,也只不过是自我满足而已。
真正的人际关系无法以名片或贺年卡的张数计算。所以,尽管此一时期人数不断增加,却并非人际关系的充实期。充其量,它只能算作通往充实期的准备阶段而已。
在整理名片之际,我们不必因为仍然活络的名片张数减少而担忧。相反地,这是人际关系整体获得充实的证据。惟有不断反复经历名片增加期与减少期,人际关系才能持续成长。
但是,如果我们未能先获取一定数量的名片,必定无法判断应和哪位对手展开深厚的交往。反过来说,一旦判断产生时,人际关系的数量必定会相形减少。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数量减少,质必增加。惟有如此,我们和每一个人才能缔结出深厚的交情。
你吃过茶楼叫卖的千层糕吗?一层层面粉、麻蓉、蛋黄……多类材料的变化,艳丽的颜色,构成千层糕的滋味,与马拉糕的单调大异其趣。
常听人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或慨叹:“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不错,知己难得。但倘若每个朋友都是知己,可能又会像单调的马拉糕一般,未必能令我们感到满足。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我们推心置腹,我们也不能期望每个朋友都愿与我们坦诚相待,耐心听我们发牢骚。友谊的多彩,就在于它不单是知己深交或泛泛之交,而是在此二者之间存在了多种深浅不同的层次。庸人与智者的分别,也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分辨和接纳不同层次的朋友,对他们有合适的期望,同时了解增进与维系各种情谊的方法。
1 知己
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绝难找到的极少数朋友,他们可以诚意地接纳我们,了解我们,处处忠诚地为我们着想。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是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
不过,对于知己我们也有义务不断地付出,忘我舍己地为别人着想。去接纳、支持、聆听和帮助,是知己的责任。值得切记的,是不要滥用知己的权利——知心朋友不等于“黏身”朋友,更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同意自己、迁就自己。当心!对你事事逢迎的可能并不是你的真正朋友!
2 “死党”
他们多是一些来往密切,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接近的朋友,彼此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遭遇,故而很容易谈得来,在行动上有默契地成为一伙,组成小圈子活动。
“死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可驱除孤单感,增加自信心,为生活加添色彩和热闹,是有需要时最好的支柱。
但“死党”间若要相处愉快,就需要大家彼此迁就,不执意独行,有合群的性格,才能发挥联合的力量。“死党”有事求助我们,应该挺身给予援助,并常加鼓励,把它看做是自己的本分。不过,可不要单单陶醉在这个“小圈子”里,完全排斥外界朋友,否则,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友谊;更不要持着后盾和势力而互相纵容。
3 老友记
他们是与我们很熟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如旧同学、一起长大的玩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未必很多,但基于彼此熟络,每次相逢都能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成为一段畅快的经历。他们不是知己,有困难时未必会想到他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友谊倒是耐久而隽永,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主动自然地表示关系。不要因为来往少而让友谊止于寒暄、敷衍的地步。
4 来往密切的朋友
因为活动圈子相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接触密切的朋友,如上司、同事、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小节,但却未必是那些互相了解,可倾诉心事的人。
对于这些朋友,虽然大家每日共事共学,但不能对人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都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起码相处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真诚,工作上给予人方便。这些都是我们该遵守的,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不要老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假态度,更须小心因日常利害冲突而摩擦。
5 单方面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很着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们倾诉,但我们却没有那种共同的推心置腹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人特别崇拜倾慕,而对方却未必有热烈的反应,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多产生一些不同位置的朋友之间,如老师与学生,班长与同学,偶像与“迷”等,不过有时普通朋友间也有这种不平衡现象。
当受人仰慕的时候,可不要轻看和玩弄别人的友情,或表示讨厌和高傲的态度,而应该尽力去助人成长,给予中肯意见,鼓励他发展独立精神,认识其他朋友。
当我们倾慕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累赘,过分依赖之。而应该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切记,不要盲目崇拜,胡乱抛掷感情!
6 普通朋友
这类朋友占了我们朋友圈子中的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扯东扯西,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教大家牵肠挂肚。
虽说是普通朋友,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个别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
这类朋友,只要我们肯扩张生活圈子,自然不会缺乏。感情发展嘛,顺其自然好了。别对人要求太苛刻,否则他们会受不了给吓跑的。
7 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谊仅止于认识的阶段,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是很不错的了。千万别对人随便信任,否则误交朋友,后悔就太迟了。
8 千层糕以外还有……
除了上列的各种朋友,我们身边其实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不算是我们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情谊却不止于友谊的层面。
伴侣、父母、兄妹等就是不止于友谊层面的人物。
共同生活的伴侣该是超越了一切层次的知己。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应较任何人更加深入。建基于深厚友谊的爱情才是恒久的爱,能够让二人乐于作终身的伙伴。
在朋友的清单上,我们常会忽略了自己的父母,但其实在一生中,父母都是我们的恩师,是我们崇敬的对象,是比普通朋友更愿随时帮助我们的老朋友。父母与子女间常有的摩擦,起因可能就在于我们太执著、太随便,而吝于以待朋友的态度彼此相处。
要待父母如朋友,可能因年龄上的距离,比较困难。兄弟姊妹的年龄思想较为接近,当然较易成为好友。所以手足可以是我们的“老友记”,“死党”,甚至知己。
“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是多数成功的创业者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周围的人即人缘。是否有人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左右着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创业者要注意从年轻时代起建立人缘,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
说到人缘,也许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吧,学生时代的同班同学、前辈、同乡朋友、朋友介绍的朋友,等等。当然,这些故交也是一种人缘。最好避开有直接生意利害关联的事,因为常有不太顺利时朋友关系遭到破坏的情形。把老朋友作为内心的朋友,与生意划清界线,从而只做长期交往为好。
立志创业的人,不应该过分地依靠旧友,而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缘。重要的是通过新的人缘扩大自己的世界,扩大视野。比起相同立场的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或者不同年龄段的人更好。年轻的时候与长辈交往,年长以后与年轻人交往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新的人缘呢?为此,要有具体的行动。一言以蔽之,即积极地走出去,扩大与人交往的机会。睡着等,人缘是不会从对面走过来的。
公司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聚会要率先出席。不仅是公司,各类家庭聚会也要参加,不要嫌麻烦。如果有不同行业的交流会之类,也要主动地参与筹划。加入有关兴趣的圈子也是极好的机会。
性格内向的人特别回避这种聚会,其实这正是鞭挞自己的场合,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自己的厌倦情绪,积极地参加。要有坚强的意志,具备“要当创业者”、“要更加富有”的愿望。但只在内心包裹着是做不了创业者、不会富有的,因此,必须克服厌倦情绪。有人自认为属于人缘广的人,但实际上性格很内向。由于内向,回避与人的交往,做不了创业者,所以硬是强迫着创造了善于社交的自己。试着搞社交活动,会发现人生实际上是很快乐的。想把内心封闭起来的躯壳,一经行动便会被打破,一经打破,其后自会容易得多。
参加各种聚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互相舔拭伤口那样的聚会不要参加,因为难免被说成“小鱼就爱成群扎堆”。其中还有一边声称学习、交流,一边喝酒互诉牢骚,以求互相安慰的聚会。这种聚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知道后要赶快溜走。
第二,努力做聚会的领导者。如果只是满足于当一个一般成员,那么,你就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能建立起人缘。当然,有发言的机会时要常常积极地发言,提出各种方案,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聚会自己要首先邀约。总之,要使自己的存在得到好评,使自己获得实质上的主宰地位。
第三,给予胜过获取。只求获取没有给予的人会使人讨厌,给予了自然就会有获取的机会。各种学习聚会,与其去受教育,不如抱着去参与的心情参加,结果不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吗?
在这里建议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缘形成方法,即充分利用一流的酒吧。一流这一点很重要,一流的俱乐部或酒吧聚集一流的人物。去几次在一定程度上面熟后,彼此会自然地成为熟人。有时,根据情况,不去拜托,酒吧老板也会说“给你介绍个朋友”,为你斡旋一番。俱乐部的老板是高明的介绍人,会为你考虑合适的人选。
当然,一流的地方酒费相当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笔钱会成倍地返回来。立志做创业者的人,应当为投资而倾囊。总之为了建立高水平的人缘,有必要把自己置身于高水平的场所,即使有点破费,也应该出入一流的社交场所。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惟一光亮。”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时、运、命和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对朋友的利用。
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人平时朋友多得没法数,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可到有事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却抓不住一个,全都跑得无影无踪;有的人平时朋友并不多,可在需要时个顶个全都鼎力相助,其中的原因就是交朋友时没有分级。
朋友相交以“诚”,此乃至理,那为何又要分“等级”?那不就不诚了吗?非也!
南方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计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很明显,“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和“可商大事级”的朋友,是可以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无情,但听了那位商人的话,使我们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一片赤诚的人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点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等到被朋友害了才大梦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观地将朋友分等级是十分困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你非得勉强自己把朋友分等级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就可在关键时用得上,并且把伤害减到最低。
要把朋友分“等级”,对感情丰富的人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他当朋友时,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年纪,自然热情冷却,不用人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分等级,可像前述那位商人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客人来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就行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不过人常被对方的身份和背景所眩惑,结果把坏人当好人,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错误。
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不是真心的。
在你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你为成功而奋斗之初,你可能需要寻求自己,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结交那些对你有害无益的朋友,不要被拖入他们的浑水之中。
我们的环境和朋友,对我们的一生有莫大的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一只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铺上,由于它吸血的动作缓慢轻柔,富人一直没有发现它。一天,跳蚤拜访虱子。虱子对跳蚤的性情、来访目的、能否对己不利,一概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表示欢迎。它还主动向跳蚤介绍说:“这个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铺是柔软的,今晚你可以饱餐一顿!”说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来。
当富人进入梦乡时,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从梦中被咬醒,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跳走了,慢慢腾腾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这场灾祸的根源。
因此,在选择朋友时,你要努力与那些乐观肯定、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获得好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择友不慎,恰恰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的人,你会陷入这种恶劣的环境难以自拔,甚至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虱子”。
假如我们已不慎交上了坏朋友,应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知道:把一只烂苹果留在筐里,会使一筐的苹果都腐烂掉。
要结交懂得自尊自爱的朋友。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自尊,便无法尊敬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们所结交的朋友都是懂得自尊自爱的人,相信大家都会互相尊重的。
与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养。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通常都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意识,不喜欢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具有诚实的本性,不仅能忠实于自己,也能忠实于朋友。
而且,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常常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但这种自尊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傲慢”,而且也丝毫不含一点“轻视”别人的意味,只是事事自己做主,不容他人插足而已。并且,这种人是无法忍受他人欺侮的,一旦有人欺侮他,就一定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另外,他们的心态一直很稳定,能与人愉快相处,以整体的观点来说,这种人是属于和蔼、意志高昂的类型。因此,很容易成功。他们一般的生活情形如下:
工作很卖力,而且也有经济独立的能力;
过着安定、快乐的家庭生活;
能尽情地享受生活乐趣及休假的闲情;
一般健康情况良好,很少生病;
常受到人们的尊敬及喜爱;
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将自己的感情恰当地表达给别人;
能控制自己,因此,对自己的缺点并不十分苛求;
能享受过去及现在的生活,对于未来也充满希望。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不仅能在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而且也能在人生的过程中,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如果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有自尊心且身心很健康的人,一定能够很轻易地分辨出别人是否和你具有同样的性格。
如果你和某人只是普通朋友,虽然也一起吃过饭,但还谈不上交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时间未联络,感情似乎已经淡了……
如果这样的人突然对你热情起来,那么你应该有所警觉,因为这种行为表示他可能对你有所图。之所以用“可能”这两个字,是为了对这样的行为保持一份客观,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解对方的好意;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你的言行而对你产生无法抑制的好感,就像男女互相吸引那样;不过这种情形不会太多,而你也要尽量避免这种联想,碰到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只有冷静待之,保持距离,才不会被烫到。
要分析这种“友情”是否含有“企图”并不难,首先是看看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否握有资源,例如有权有势?如果是,那么这个人有可能对你有企图,想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你无权也无势,但是有钱,那么这个人也有可能会向你借钱,甚至骗钱;如果你无权无势又无钱,没什么好让别人求的,那么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基本上没有危险——但也有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想利用你这个人来帮他做些事,例如有些人就被骗去当劳力;或是重点在你的亲戚、朋友、家人,而你只是他过河的踏脚石。
从自己本身的状况检查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真的有没有“危险”之后,你的态度仍要有所保留,因为这只是你的主观认定,并不一定正确,所以面对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踊,不推不迎。“不推”是不回绝对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经看出对方的企图也不要立即回绝,否则很可能立即得罪一个人;但也不可迫不及待似的迎上去,因为这会让你抽身不得,抽了身又得罪对方,把自己变得很被动;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谈恋爱,回应得太热烈,有时会让自己迷失,若突然斩断“情丝”,则会惹恼对方。
第二,冷眼以观。“冷眼”是指不动情,因为一动情就会失去判断的准确性,此时不如冷静地观看他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并且做好防御,避免措手不及。一般来说,对方若对你有所图,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图穷匕现”,显现他的真目的,他不会跟你长时间耗下去的。
第三,礼尚往来。对这种友情,你要“投桃报李”,他请你吃饭,你送他礼物;他帮你忙,你也要有所回报,否则他若真的对你有所图,你会“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制住;想要临事脱逃?恐怕没那么容易。
要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人都有许多朋友,但朋友之情有厚有薄,朋友之心有正有邪。心正可以受其益,心邪则多受其害。心正与心邪都在一副笑面之下掩盖着,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位不存等等,这时,你倒霉自不消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过从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正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如手足,同喜同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长,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文革”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地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现实中“只同甘不共苦”的人可谓心黑!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同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而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的人当中,有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位朋友对你,尤其是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倒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