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责任和权力分派给别人,是掌握未来的最佳方法,因为授权让你有时间为未来预作规划与准备。从许多方面来看,授权很像教练在指导球员。好的教练不必追着球跑,那是球员的事,他也不用传授技巧,那有助教代劳。最佳教练关注的是发展策略。
就如同最佳教练,最佳经理人也知道,在公司里爬得愈高,就愈不需要事必躬亲,大可让能力相当甚至能力更好的部属来做。
就像最佳教练激励部属成为首席教练一般,成功商人也会尽力协助部属成长。他们非常清楚,良好的授权会让员工觉得充满挑战,促使他们成长。这更表示你对他们深具信心,可以提高他们的向心力,并扩展他们的眼界。因此,最佳授权者不会把不想做的工作丢给部属,反而是借此为部属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其实,最顶尖授权者的目标,应该是让他职位说明书上的工作栏废而不用。
成功商人不吹毛求疵,管理、督导、领导、协调、引导、推动及促进工作。成功商人不再被工作所羁绊,工作层次提高了,对公司的贡献也变大了,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留给自己和家人。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
实际上的情形是:大多数商人都不相信他们的部属能把事情做得和他们一样好。即使他们真的做到某种程度的授权,他们心里也都非常明白,如果有任何差错,他们还是逃脱不了责任。因此,授权的风险实在太大,尤其过去曾有失败经验的商人,他们更不会愿意重蹈覆辙。
有这种观念的商人不是未能充分了解授权的真谛,就是未能正确授权。授权的重点不在于谁的能力比较好,而是在于谁有精力去做比较重要的工作。
至于那些曾经授权却损失惨重的商人,到底该授权给谁呢?也许你的部属不了解你要他们做什么事;或许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或人格特质;或者他们觉得你不过是把不要做的工作推给他们;也可能他们并不怎么感激你提供的大好机会;或许他们不了解你对他们的期待为何;或许你授予责任,却没相对给予权力;或许你的员工明了接受这份工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也或许贵公司的经理人,向来都喜欢把部属的功劳记在自己的头上……
要成为成功的授权者,首先必须知道如何授权。
例行公事这些工作即使你闭着眼睛,都能做得很好。尽管你乐在其中,还是训练别人来代劳吧。
人尽其才。也许你的部属有的做事细心;有的非常有想像力,文笔很好;有的是电脑天才。记住要善用部属专长。
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如果别人能做得更好,你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亲自动手。
不过,还是有一些工作是无法授权的:
仪典性质的工作像退休、葬礼、宴会、婚礼、部门庆典、颁奖等等,若需要你在场,谁也无法取代你。所以,你一定要亲自出马。
决策性质的工作除非你身兼商人和团队成员的双重身份,在工作绩效的评估上必须避嫌之外,你必须对有关人员的雇用、开除和升迁做最后的决策。
危机处理。危机是在所难免的,不过适时授权能让你更有效地解决危机。
授权不但可帮助他人成长,你自己也会从中获益。对你而言无聊的工作,对别人来说未必如此,如果某项工作常是你一个人独揽,应该也要教教别人怎么做,以便你请假或缺席时有代理人。下面的步骤可协助你决定授权的工作内容:
(1)列出所有工作的职责及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2)列出每个部属的最佳技能及过去优越的表现。
(3)把职责和部属配对,并列出每位部属需再加强训练的部分。
(4)设计成绩评核系统,以考核部属从事你所授权工作的成绩。
分派工作时,要从最低层级的员工往上指派。不要只一味地指派工作,也要懂得说服。向你选定的员工说明这份工作的宝贵之处:有挑战性、可以获得更多成就、工作不再呆板、可能因此获得晋升、更能引起高级主管的注意、有机会学习新技能等。让授权成为你支持员工、鼓舞士气的最佳工具。
授权的方式、内容及对象都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你的态度会影响员工的意愿及工作品质。要尊重你的部属,肯定他们的成就,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会选上他们。让员工们心存感激,感谢你给予他们一个更有意义并能贡献心力的机会,这远比加薪或定时发薪,让他们养家活口,来得更有价值。
所以,为了表示你对授权对象的诚意,找个时间,找一个不会被干扰的地方,和他做个私人会面。下面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事前准备弄清楚为什么你会把某份工作指派给某人,并针对对方的个性,激励他好好表现。事先准备对方可能会发问的问题、预留充分的讨论时间、准备好必要的资料或训练事宜,最后是理清权责。大多数人在主管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多半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能不做就不做。
表达你希望的成果之后,把讨论内容引导到要完成此项工作所需的方法上。尽量让你的部属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不要处处禁止与设限,而且,不妨把你期望的结果,明确地表达出来。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尽力完成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至于对自己的期望,反而不会拼命去做。因此,表达你的期望时要小心。期望太低,部属可能觉得无聊、没什么激励作用;期望太高,被授权者又可能感到难以完成而很快就放弃。鞭策你的部属,但是不要让他们崩溃。
平等对待部属。你应该把被授权者当作是共同完成工作的团队伙伴,没有尊卑之分。
制定进度表时尽可能让被授权者自己确定完成期限。日期要明确:“在下个月十五号之前”比“下个月中旬”,来得明确、有用。
进度表也可让你检核部属的进度,并适时提供意见。
让被授权者成为明星。自豪地把被授权者介绍给你的主管、同事和其他共事的人。要让大家知道你已经授权给这个人,他能全权处理任何问题。同时,可强调被授权者的权力,再次提醒被授权者的职权范围,并使他更有自信。
恳请对方全心投入。“你有没有把握能够在十五号之前完成调查,并交一份完整的报告给我?”这样的问话可加强对方对工作投入的承诺,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指派工作。而在会议结束之后握个手,也有相同效果。
放手让他去做。一旦授权给别人,就要尊重对方,不要干涉。虽然别人未必都能做得和你一样好,但是给对方一个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总比什么都没尝试来得好,而且你也会从中获益。
当心反授权这种情形发生。在被授权者第一次碰到问题来找你求助的时候,他会说:“我们碰到一个问题。”然后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丢回给你,不要重复“我们”,要用“你说得对,这里是有一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在这个时候,提出问题通常比提供答案来得有效。
如果对方缺乏自信,你应该回顾一下他过去的工作表现,并重申这份工作非他莫属。假如部属怕被批评,你所提出的建议就要用肯定的口气。也就是说,绝口不提“可是”这个字眼(例如:你做得很好,可是……”)。一个“可是”,可能完全否定前面所有的好话。把“可是”改成“还有”,例如:“你做得不错,这里还有一些建议或许可以参考……”。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沉迷于被人需要的美好感觉中。这种感觉虽然难以抗拒,但是一旦你的部属识破你的心理,就会利用你这个弱点,结果可能害了你们两个。
承担责任。如果你的部属失败了,得承认自己当初的眼光可能有问题,也许你对他期望过高,也许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或者督促不够及时或任何其他原因。授权就是这么一回事,未蒙其利之前,必须先承担风险。
有关授权,最后再提醒你:一旦你进行授权,就会让自己有机会寻求更多的挑战和责任。同时,你也将协助部属成长。授权要成功,确实要事前充分准备,再加上参与者是否有共同承担风险的决心。
授权,还应当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对部下不信任,最终将导致企业丧失凝聚力,无法使枪口一致对外。企业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人要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是这个道理。一些企业不但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反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内部权力之争,企业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它的社会资本。
所谓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在企业内部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一种社会资源,它是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企业增值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组织内部共同协作的能力,而这种协作的能力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
在一家企业内部,倘若没有相互信任,缺乏共享的价值观念、专业知识以及共事合作的准则,那么,其员工之间就无法彼此信任,企业的社会资本难以形成,经营效率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增强。
有关社会资本的著名国际案例是美国王安公司的兴衰史。王安公司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并非它缺乏人力资源——1984年该公司的营业额高达33亿美元,雇有48万名员工,可谓实力雄厚。是缺乏社会资本,缺乏将公司内部员工相互凝聚的社会基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王安本人对家族外的美国高层领导者不放心,也不信任。因此,当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便把公司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本应继承权力的美国经理却遭到了冷落,结果导致许多有才华的经理人在关键时刻离职而去,使公司业绩一败涂地,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松下说: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这样才能让下属员工全力以赴。用人固然有技巧,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大胆地委派工作。通常一个受上司信任,能放手做事的人,都会有较高的责任感,所以无论上司交代什么事,他都全力以赴。相反地,如果上司不信任下属员工,动不动就指示这样、那样,使下属员工觉得他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的机器而已,事情成败与他能力的高低无关,如此对于交代任务也不会全力以赴了。
商人都知道信任别人对工作会有所帮助,但却很不容易做到。上司在交代员工做事时,心中总会存着许多疑问,譬如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一个人去处理,能负担得来吗?”或者想:“像这种敏感度很高,需要保密的事,会不会泄露出去呢?”商人常会有这种微妙的矛盾心理。
而更微妙的是,当上司以怀疑的眼光去对待员工时,就好像戴着有色的眼镜,一定会有所偏差,也许一件很平常的事也会变得疑惑丛生了。相反地,以坦然的态度,就会发现对方有很多的长处。信任与怀疑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现代社会最大的缺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互信互敬的胸怀,因此导致许多意识上的对立,甚至行为上的争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领导者如果能培养起信任别人的度量,不但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为这个冷漠僵冻的人间增添许多光明与和谐。
信任创造价值。企业之所以诞生和存在,是因为企业内部的信任关系造成内部交易成本降低,低于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因为中间有了成本上的差别,企业才能生存。
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多从家庭企业发展而来,企业主对经理人能不能信任,经理人能不能安心为企业服务,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包括国企经理人也是如此,能否得到充分信任,是他在这个舞台上充分体现价值、发挥才干的前提。信任,将是我们中国企业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在信任方面多迈出了几步,走在别人前头,做得到位,于是就拥有了别人没有的财富。信任就是一种财富,一开始可能只是付出,但将来一定会有回报。信任带来合作,信任创造价值。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是个很好的例子。微软换的总裁较多,由其自己培养起来的第四任中国区总裁唐骏,无论对外对内,都号称是有史以来得到权力最多、最受信任的总裁。这种信任首先体现在他拥有了人事权,这是过去几任都没有的权力。此外,微软过去的中国区总裁主要都是负责销售,研发和技术支持等部分都是分开的。而现在唐骏就是微软在中国的全权代言人,他兼任了技术中心的总经理,把过去独立的架构进行了集中。据称,在唐骏上任的第一个月,微软的销售额就上升了15%。现在,微软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及公众形象较过去也有了极大改善,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与唐骏的努力分不开的。不过,如果没有微软这样的授权和信任,唐骏没有这些权力,他也做不到这些。
三星集团领导者李秉哲一直坚持“人才第一”的经营理念。他尊重下属员工,并创造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疑人勿用,用人勿疑,这是李秉哲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实行并一贯坚持的用人之道。只要他看准的人才,就大胆提拔使用,并且努力扶持并予以充分的信任,使他们信心十足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有“硅谷常青树”美称的惠普公司认为,人才最需要的是信任和尊重。惠普在这方面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公司,它只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你从哪里来。在处理问题时只有基本的指导原则,却把具体细节留给基层经理,以便作合适的判断,这样公司可以给员工保留发挥的空间。惠普是最早实行弹性工作制的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在家里为公司做工作。惠普不歧视离开惠普又想返回的人才,曾经有一位高级副总裁在惠普的经历是三进三出。惠普实行分权管理,在公司管理层的支持下,各类人员各负其责,自我管理,公司鼓励员工畅所欲言,要求员工了解个人工作情况对企业大局的影响,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
因此对待要用之人,首先就要依赖,并且要抱着宁愿让对方辜负我,我也不愿怀疑他的诚意,如此可能更会赢得员工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