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章

《道德经》是我很喜欢、也很想讲的一部经。因为有些经典未必有生命力,有些经典是在讲抽象的人生观、抽象的哲学。而老子所讲的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实相、生命的实相,没有任何迷信,完全合乎科学,而且超越了人类现代科学所涉及的范畴。老子所讲的是“超科学”,但又不是玄学——确实不是玄虚之学,只是还没被现代科技完全证实。伴随着这二十年来,人类科技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天文学、物理学方面,人类正在逐步了解宇宙的奥妙,《道德经》就是在阐述宇宙的奥妙,告诉我们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但又与任何宗教信仰无关。

严格讲,老子不属于任何宗教、教派,老子本人并没有成立道教。是后来成立道教的人,把老子捧出来做为教主的。对老子而言,他只是如实地讲出宇宙的真理实相。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了解生命的实相,了解宇宙万事万物的实相。所有的科学家,倾一生之力,也都是要揭开宇宙之谜,以及我们生命的奥妙。

老子像

我很佩服老子,他用短短的五千个字,就把宇宙的奥妙讲了出来。我从初中开始学习有关生命哲学、人生哲学的知识,一直想要了解,我生从哪里来,死要往何处去,我这一生来地球,使命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高中时,开始探讨那些世界级伟人们的内心世界,到底他们跟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开始去研究世界级伟大人物是怎么产生的,他们的智慧跟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心胸、肚量、见解,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那时就秉着见贤思齐之心,去探讨那些世界级伟人们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他们能够德泽百代、万代?为什么两千多年后,人类还由衷地敬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还如此敬重释迦牟尼、耶稣他们?到底他们的智慧跟一般众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我在青年时期就认真探讨的。到了大专,开始花更多时间去探讨生命科学、生命哲学,也接触了《道德经》。

孔子像

三十几年前,第一次接触《道德经》时,以为自己看懂了,觉得老子讲得很虚、很玄。也曾经把它认为是形而上之学、玄学。那时候我也接触了各种经典,都不是因为宗教信仰才去接触的,完全是为了要了解宇宙人生,以及生命的真相。一直都秉承着科学家的精神,学者的精神来探讨。对于没办法求真求证的,就先保留。我从不迷信,一直是秉承着这种求真求证的精神。

孟轲像

接触老子之后,发现他的智慧确实很高,但是那时候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老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到老子的智慧所在。历经人生滚滚红尘的历练,包括在世间法、出世间法方面,也都不断地去探讨、追求。我本业是医生,在行医时,也在求道、修道、觅道。要探讨、要了解生命的真相,一定要了解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如果不了解这些的话,我的内心就不安。事实上这种心境每个人都有,只要还没有真正了解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不知道生命的究竟归依处在哪里,内心深处就一定存有不安,就好像还找不到家。一个找不到家的人,内心会彷徨、会苦闷。如果内心没有找到究竟的归依处,就没办法真正的安详。地球上所有人,事实上不管从事哪方面工作,大家都是在找安心之道,都是在找快乐之道。我也一样下过很多功夫,经过几十年这样不断地探讨、追求,到1999年,历经四十几年之后,因缘成熟,终于让我读懂了《道德经》。在经历滚滚红尘的洗涤之后,再来看《道德经》,我非常震撼,一方面也为老子叫屈,因为能够真正读懂老子心声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把它当做玄学、哲学在探讨,认为虽然他讲得很深,但是却不切实际。当我体会到老子的深义之后,发现老子也深深地印证了“自古圣贤多寂寞”,因为能够真正读懂老子心声、并看懂老子智慧的人并不多。如果没有真正看到它的深意,就很难学到里面的智慧。

可以肯定地说,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这四个人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中国国魂的代表人物。如果我们要向世界来宣传中国文化,这四个人的智慧,足够让全世界的人来学习。他们之中,孔子跟孟子的知名度比较高,孔子跟孟子所讲的偏重在世间法为人处事方面,相对也容易体会,容易理解。

爱因斯坦

儒家经典也分小学跟大学。《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成圣成贤之学。《大学》是儒家思想的精华、精髓、核心。在儒家整个思想体系里面,讲到《大学》深度的比较少。《论语》《孟子》里,讲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容易理解。要理解到《大学》的深度就不容易,因为它属于成圣成贤之学,属于儒家内部的不传之秘,真正师师相传的核心。也因为在这方面讲得比较少,所以能够理解到这个深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老子所讲的,是以大人之学为基础,然后更上去来到超人、超人格之学。这方面孔子也讲,但是讲的比较少,点到为止而已。所以,老子讲的,是建立在儒家《大学》的基础上,然后到超人格之学,讲到宇宙的玄学、宇宙的奥妙。这里不是在比高下,而是说,他们同是中国的圣人,他们所重视的、宣扬的、偏重的,有不一样的地方。孔子所讲的是很实际的人生哲学,人生为人处事之学,大家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老子所讲的更不容易理解,更深一些,包括当今顶尖的科学家,都未必能够真正了解到老子的深义。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对论”,以及今天最顶尖的科学家,也都是逐渐在印证老子所讲的智慧。大家身为中国人,能够读懂《论语》《孟子》,以及老子的《道德经》,是很幸运的。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这样高水平心灵品质的言论并不多。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广泛阅读了大量东西方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作品。到今天为止,以我个人的了解,在整个人类出现过的实际人物所留下来的言论著作里面,老子呈现出来的是人类最高级的智慧。人类最高级智慧的结晶,就在《道德经》里。事实上,是真、是假,我只是凭着我所知、凭着良心讲,真假也期待大家去求真求证。

这几年来,举国上下都在倡导两个很重要的观念,第一个就是“共建和谐社会”,第二个是“科学发展观”。真正要构建和谐社会的次序、步骤、精华、精髓,就在《论语》《孟子》,以及老庄的世界里面。只要把这四个人的思想、智慧开发出来,并且能够弘扬好的话,社会自然就会充满着和谐。并且都能秉持着科学的求真求证精神,完全会合乎科学的发展,没有任何的迷信。

在本书中我们首先来探讨“道”到底是什么,共有四个重点。

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道”是什么?“道”在哪里。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多人在修道、学道,修道是要成道,如果没有弄明白“道”是什么,那修什么道。如果不清楚“道”是什么、 “道”在哪里,又如何去找到道呢!所以,要得道、成道,必须首先要了解“道”是什么,“道”在哪里。

进一步说,要修道、要得道、要成道,就要了解“道”的精神、特征、特性。虽然它很深,但是它又到处都在现身,在跟大家示现,在讲经说法。问题是它太浅显,结果大家就容易忽略;太深,大家又看不到、看不懂。如果心灵没有真正停下来,认真地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即便天天与道同在,我们往往还是不知道,不知不觉、不以为然。

其次要跟大家介绍“道”的特征、特性。说要成道,成道就是要成为“道”。佛家讲要成佛,就是要成为佛,儒家说要成圣,就是要成为圣贤。那就要知道圣贤人的特征、特性。所以,儒家强调见贤思齐。要成道、成佛,也都是要见贤思齐。说要成道,“道”就是一个很崇高、很神圣的品格德性;说要见贤,这个“道”展现出的就是崇高神圣的圣贤的品质、特征、特性。清楚了解之后,我们才能看到、才有办法看齐学习。比如说,要向某人学习,如果不了解他有什么优点、特征、特性,怎么跟他看齐。“成道”就是要跟“道”看齐、学习。有形有相的人,比如说学校里有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学生就有一个可以学习的目标、偶像。了解了老师的言行怎么样,为人处事如何,我们就可以向他看齐、学习。“见贤思齐”就是这样。

我们学习《论语》,就是要学习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崇高品德、智慧。对一位圣贤伟人所呈现出的人格,我们了解后,跟他对比,哪里不足,就可以向他学习。所以,要见贤思齐,必须要弄清楚,所要学习的这个人,他的人格、品质、特征、特性。有一个清楚的目标,才能够来看齐。“成道”是要成为“道”,那就要了解“道”的特征、特性,“道”的智慧,“道”所展现出的品格。清楚了解后,才能够去看齐、学习。

当我们知道“道”在哪里,“道”是什么,“道”的特征、特性了,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成道,如何具体的去实践而成为“道”。我们学道,不能只是学一些抽象的观念、概念、知见。大家只是知道,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到,那还不行。学道要有一个清楚的道路可循,按照次第、步骤去做,就能够得道、成道。成道的次第、步骤是在迈向成道之前,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因为有形有相的人,我们比较容易学习,对无形无相的“道”,不太容易看清楚。接下来就是要协助大家去看懂“无字天书”,“道”的精神、特征、特色,这些不在《道德经》的文字里面,是用无形无相的“无字天书”显现出来的。

以往在学校里所读的都是有文字的书本。向某人学习,也是有形有相的存在。要真正理解“道”,必须要读懂“无字天书”,否则没办法真正了解“道”在哪里、 “道”是什么。“无字天书”不是说很玄、很虚,它是实际的存在,眼前遍一切处都存在。只是我们很难看懂。我们真的读懂了“无字天书”,就知道了“道”在哪里,“道”的特征、特性,既不抽象,也不玄虚。只是我们从小到大,习惯看有文字的书本,而真正的实相,超越所有的语言、文字,是“无字天书”。

听《道德经》,研习“道”,我们能有什么获益呢?真正见贤思齐,就是要开启高等的智慧。大家来学《论语》,向孔子看齐、学习,就是要提升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心灵品质。学习老子,研习《道德经》,也是要学到老子的智慧,让我们从原来的心灵世界提升上来。提高我们的心灵品质,开启智慧,从而提升生活品质。所以,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开启高等的智慧。开启高等智慧,我们才能真正受益。研习《论语》《孟子》,研习老、庄,都是要开启真正的智慧,在生活中受用,不是高谈阔论。当我们开启高等智慧,行动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生命的意义,来利益众生;开启高等智慧,就能够真正的利国利民;内心世界就会一片祥和、一片慈悲。就能充满着祥和、充满着大爱,来利益一切众生。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希望能够发挥出神圣的生命意义,来利益众生。

当我们清楚地了解了老子的智慧,“道”的奥妙、 “道”的智慧、“道”的启示,不但可以从中得到真正的宝,开启我们的智慧,也才会知道“道”。我们都是从那里演化而来,“道”是我们生命的源头,也是生命的归依处。真正了解了“道”是什么,就会了解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时才会得到大安心、大自在。才能大慈大悲,普利一切众生、利国利民。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都这么珍惜“道”,体会到了“道”的珍贵。但这个“闻道”不是光只是听,而是真的知道“道”了,真的找到“道”了,真的成为“道”了,因此生命来到了安心自在。了悟了生死大事,进一步体会到了不生不死的世界。生死大事已毕,生命的意义就能全然地发挥出来,这时“夕死可矣”。放下了所有的抓取,放下了所有的名利,很自然就能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利益一切众生。这些基本上就是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lzPR++NISE+2K+F4L9ZI6KbtJ6mUDDA7EwQmmSZsjlaFW7/nOXSaAUg8oqWwA0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