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道为天地万物总源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老子就把道体以及它的玄妙,诠释出来了。

上过“阿含解脱道” ,有闻思基础,又有禅修经历的同学,如果能够归零来听的话,体悟会更深;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体证。事实上,这些解脱者、智者所指引的都是相同的那个解脱道。第一次学习的也没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真的归零,把过去的知见、成见统统放下,一样很快就可以体悟到老子所讲的“道”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手指之月才是重点

“‘道’可道,非常‘道’”。首先要先了解“道”,用另一个名称来讲,称它为“空”也可以,称为“无极”、 “法界”、“上帝”都可以。在《阿含解脱道次第》里也提到,“空本无名”。 “道”所讲的就是宇宙的本体。老子的“道”,核心的“道”讲的就是宇宙的本体。

这个宇宙的本体有很多个名称,佛陀用“空”,用“法界”来形容。儒家的《易经》用“无极”来形容。耶稣用上帝、穆罕默德用天主来称呼它。问题是,能真正体悟到才是最重要的,不只是对名相的了解。如果体悟不到,仅仅从名相上来看,每个名称都不一样。事实上,“空本无名”、 “道本无名”,实相的存在,本来就没有名称。人类为了沟通的方便,才有了名称的出现。包括“名可名,非常‘名’”,意思都一样。本来它就没有名称,就是一个实相的存在。

“‘道’可道”,“可道”是指语言或是文字。那些开悟者、解脱者通过实修、实证,协助我们去了悟这个没有名称、本来就存在的“道”。所以这些语言、文字只是指月的工具。 “道”,虽然可以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语言、文字,包括经典里的诠释,都不是真正存在的“道”。语言、文字、经典都是指月的工具,并非月亮的本体。一开始这句话就在告诉大家: “不要执着在那些指月的手指上面,要直接去看到那个月亮,直接去看那个真理、实相。”实相,它本来就没有名称。

“名可名,非常‘名’”。这个“名”,讲的是现象界的一切,它是实际存在的。看得到的现象界的一切,你可以用任何名称代指它。 “可名”,是说用什么名称去诠释都可以,这就是语言、文字、经典。但不管用什么称呼它,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实体。

“道”,讲的是宇宙的本体,“常道”讲的也是本体。第一句话着重在讲宇宙本体。以佛教术语来讲的话,就是对“空”的论述。 “名可名”,是着重在物质、色界方面的论述,也就是对现象界的论述。

不管空、道,或是名、色,人类的语言、名称都只是一个方便沟通的工具,是要协助你去看那个实体。就好像你拿着“苹果”,“苹果”只是个名称。对于你实际拿在手中的这个实物,可以称它是“apple”,称它“林檎” (日文)也可以,不讲话直接去拿那个实物来看的话,也知道是在说什么。所以不要执着在语言、名称上。语言不通的时候,日本人会说明明那是“林檎”,你怎么讲是“苹果”呢?这样就变成了执着在语言、文字上面。众生就这样常常被语言、文字、经典区隔掉,从而看不到那个实际的存在。

现在是在讲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东西,只是讲到“道”、讲到实际这些的话,又深又玄不容易体会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相上,要直接去看实相的存在。那些解脱者、大智慧者都不是单纯按照某部经典去修、去证而开悟的。

他们是看到宇宙的本体以及现象界实际的存在,也就是看到了大自然、法界的一切现象,从中体悟到了整个宇宙、大自然的运作法则。佛陀归纳出来就是三法印,《道德经》里也有归纳,只是没有那么详细,但也很具体地指了出来。老子讲的很简要,但重点、核心都讲到了,后面我们再慢慢来解析。事实上佛陀、老子都把现象界的实相如实诠释了出来。

现观大自然、现象界的实相,需要超越一切经典。经典本来就是一种指引的工具而已。重要的是,要放下这些去看到那个实际的存在。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上面,就看不到实相的存在,从而找不到真正的“道”。太执迷经典的话,就很容易落在信仰的层面。把某个经典奉为是不可以否认的、不可以推翻的、不可以求证的,无论如何必须要依据经典去修、去证、去体悟。

这样的话,道教的人就会把《道德经》奉为最高的准则,不可以超越它。有人还讲,不漱口就不可以看《金刚经》、不可以看《道德经》。经典非常珍贵,不能放在房间里面,躺或坐在沙发上看等等都不可以。这样是不恭敬,要怎么样、怎么样才行。这都是着重在了相上面,很容易落入信仰中成为宗教信徒,不容易成为解脱者。

佛陀VS老子异曲同工

解脱一定要超越语言、文字。我们感恩这些智者留下来的经典。这些指月的工具,是要协助我们去看到月亮,不是让我们迷执在里面。《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要超越语言、文字相,去看那个实体。

开始我们讲得慢一点,对一些关键,大家要先了解,后面再深入才能够体会到。佛陀就解脱的方法讲了八万四千法门。这只是一个代表,意思是说佛陀讲的方法很多。老子只讲无为法,only one,就只有一个法门。

佛陀讲了那么多,一方面是他的大慈大悲,依世间思维角度来讲,佛陀比老子更慈悲也更入世。对不同根基的众生,讲不同的法门。但归根结底是要协助众生迈向解脱。依禅宗来讲,老子是针对那些利根、顿根的人来讲的。他只讲了一个法门,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拜拜,要你直接契入到无为。

讲无为,老子也只是几个字。他出剑干净利落,“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老子所讲的修行法门。要体悟到“道”,要证“道”,就要“致虚极,守静笃”。而这个法门扣住了佛陀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佛陀是先讲有为法,用有为法作引导,然后契入到无为法。老子直接讲“有为”契入“无为”的核心关键,那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佛陀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到后来就是要来到“无为法”。老子是在告诉我们怎么样契入、扣住那个核心。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先从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自然科学、物理、化学方面来解析这句话。

所有现象界的一切,可以看得到的现象界,包括你、我、他、白板、桌子等,所有的物质,山河大地,地、水、火、风这些,全部都是。现象界的一切用物理、化学方面讲的话,把它称做是物质。物理学家也不断在解析,物质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道德经》一样也在诠释这些。

从物质逐步解析,第一步是分子,解析分子就来到了原子的世界。原子又可以分为电子、质子及中子,在外围跑的叫电子,中间的叫质子跟中子。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物理学家再解析,质子、中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一直再追溯、解析,来到更微细的光子、介子。再解析竟然发现是由更微细的粒子——“夸克”组合而成的。

科学解析物质到极微也来到“空”

佛教一样讲到了“极微”,就是“夸克”的层次。国内丁肇中博士就是发现“介子”的人,他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些高能物理学家,一直解析物质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现在可以找到的就是夸克。夸克非常小,它有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介子,再就是中子、质子这些。

科学家发现夸克击碎之后,释放出来的就是能源。能源又看不到,发现最后竟然来到“空”的世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对无边无际的空,物理学家只能够看到能源,看不到空的玄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能源组合成而已。这样还体会不到空的玄妙,对于“空”不会臣服。佛陀和老子是让大家体证到“空”的伟大、玄妙而臣服法界。

“空”,广大的虚空里面蕴藏着无边无际丰富的能源。但不要以为“空”仅仅就是能源。举例来讲,教室里面温度很低,要让温度升高的话,可以烧一些木柴,或是用电暖器,那都是能源的转换。烧些木柴,让屋里的能量增加,能量又散播在教室里面我们就会觉得暖和。能源是散播、弥漫在整个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

虚空里面的能源,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冷却,凝结形成极微的粒子——夸克。夸克再慢慢凝聚成核子、质子、中子、电子。因缘具足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子。原子经由不同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了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现象界里形形色色的一切,像你、我、他、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

所以《心经》里讲,空不异色,“色”就是指现象界、物质界的这些。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现在物理学家,把能源转换成为物质,又可以把物质转换成为能源,整理归纳出来的“质能不灭”,以及“质能互换”。这都是事实,可以呈现给大家看的,“质、能”可以“互换”,并且在不断转换。但不管再怎么变化,对整个宇宙来讲,又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心经》里面所讲的“不增不减”,佛教要体证的不生不灭的那个世界。

老子是如何诠释的呢?“‘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现象界,可以看得到、可以摸得到的这些称做“有”。慢慢解析到能源的时候,能源弥漫、散播在空中,无形无色、无质无碍。就把它称做“无”。

问:空等于能源吗?

答:不等于。能源是弥漫在空之中。

问:能源最后是可以转变成为色,也就是物质吗?

答:对!能源慢慢凝结、聚集,就能够形成现象界一切物质。

问:那能源跟空是什么关系?

答:能源散播在空之中,“空”,就像是大海,能源就像是大海中的氯化钠,海水中咸的成分。如果我们把海水慢慢晒干,在慢慢凝结的过程中就会形成盐粒。所以,大海不等于氯化钠。氯化钠是散播在大海之中,能源是散播在“空”之中。

问: 《心经》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个“色”就是能源吗?

答:这样讲的话,它是偏重在能源这方面。但物理学家讲到“质能互换”,那是《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能源散播在空中,散播在虚空之中,没办法把它区分开来。

问:现象界除了物质之外,是不是包括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

答:对。受、想、行、识也是现象,也就是精神,你、我、他,我们这些众生也都是。我们的感受也是个现象。我们的思考、思想,能够做什么也都是个现象。

“‘无’,名天地之始”,用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泛称的话,称做“空”也可以。不严格区分的话,我们就把它称做“空”。虚空里面散播、弥漫着非常巨大的能源,因为它无色,属于无色界,所以我们的感官看不到、摸不到。那就是老子所讲的“道” ,就是宇宙的本体,万事万物都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无’,名天地之始”,这个“无”就是空、能源,就是道,是无色界,天地万事万物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个“空”无边无际,银河系、太阳系,日、月、星、辰,这些都是“空”里面的一片云、一粒沙。不管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所有现象界的这些都是从能源转换过来,慢慢形成的。就是这里所讲的“‘无’,名天地之始”。后面会讲幻灯片,让大家看现代的创世论,帮助大家来了解。

“‘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有”事实上是来到,从能源慢慢形成星云,星云慢慢旋转就形成了太阳系。这个“有”讲的是一个太阳系的诞生。有太阳、有地球之后有天、地慢慢地涵养、孕育,一切众生——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从最初的细菌、微生物,慢慢进化、慢慢演变,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你、我、他,一切众生就这样出现了。这就是“‘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无”就是说,要经常去看这个“宇宙的本体”、这个“空”、这个“道”是如此奥妙。佛教讲“‘空’,能够生妙有”,就是这个意思。 “空”,不是顽空,它能够生妙有。 “故常‘无’”,也就是说,你要常从这个“无”、从“空”、从“道”里面去看: “无”里面是如何慢慢演变出这天地万物的。从宇宙本体里慢慢去看,就会“欲以观其妙”,看到整个演变过程的奥妙、浩瀚与伟大。

“常‘有’,欲以观其徼”,从太阳、地球慢慢孕育演变出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五彩缤纷的世界。整个大自然的化育是如此奥妙。从天、地的孕育,演变出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来。“常‘有’,欲以观其徼”,是告诉我们要看到那个“徼”,天地造化万物的那种徼妙、玄妙(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来到臣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不管是从“空”、 “能源”,或是“无”的角度、立场来看,或从“空中生妙有”的现象界——太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因缘具足之后生出的动物、植物这些。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此两者”,讲的就是能源跟现象界的太阳、地球、日月星辰、天地这些。这两者不管是“有”,或是“无”,都是“同出而异名”,同样是整个法界、无边虚空里面的转换与变化,都是同样的根源,都来自这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道”。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都是非常深、非常玄的。佛陀讲现象界的这些是缘起甚深。讲到涅槃界的空那是甚深极甚深。也就是这里老子所讲的“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的能够如实观察、体会到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的诸多变化是如此奥妙之后,我们那个“自我”才会臣服,“我慢”才会消失。

老子就是看到这些,才由衷地赞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没办法形容、没办法诠释,到最后就是臣服。臣服于这整个“道”、整个法界的奥妙。佛陀如此,耶稣也是如此。 “我慢”真的要臣服,一定要去现观“空”跟现象界以及整个法界的奥妙。看得越深,一方面会越臣服,另一方面会看到自己跟整个法界的密切关系,这个小我的存在那是整个法界、大自然在孕育、养育着。体会到之后感恩之心才会由衷地生起来。

真的体悟到这些,你一定会流泪的。如果说你还在那里: “我修行,我要怎么样……我要成道、我要成什么……我要修行越来越厉害,将来可以背着一把剑成为武林高手。”这样还都是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越修我慢会越大。要解脱自在,唯有把那个“自我”慢慢去除、消融。到后来“溶入”一体的世界里。了解了“道”之后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跟整个道合一。

在第一章的后面老子就讲: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都是他深度体悟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和震撼。他是真正地臣服法界,真正地臣服于“道”,“我慢”完全断除,来到跟整个“道”融为一体。了解了“道”的实相、 “道”的玄妙,完全臣服的时候,才叫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与道融为一体,融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问: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指天、地吗?

答:对!

问:把这个“有”,解释说成大自然运行之理,也就是所谓的缘起、无常、无我可以吗?

答: “无常、无我”,那是一个法则、是对现象的诠释,这里讲的是实体,实际的存在。

问:在空里面有能源,这个能源,因为宇宙大自然的运行之理,也就是缘起、无常、无我,所以才会有现象界的这些产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

答: “无”讲的是本体,当它还没有浓缩、凝聚之前,是弥漫整个虚空中。讲宇宙大爆炸事实上也是一个假设。现象界不管多么小,都是整个能源的转换。能源的转换后形成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这些物质。

问:能源的转换,也是宇宙自然运行之理吗?

答:它是“法尔如斯”的存在,就是不断地在那里生灭变化。黑洞、白洞相互转换。星球的消失释放出非常巨大的能源,巨大的能源释放在虚空之中,因缘形成的时候,又会形成新的星球出来。星球的诞生,就是刚才所讲的“‘有’,名万物之母”。有星球、有现象界、有天、有地,所有的这些众生,动、植物就慢慢出来了。万物讲的就是动物、植物、你、我、他这些。

问:什么是《金刚经》里面讲“一合相”?

答:佛教讲“一实相印”。 “三法印”到后来,事实上归纳出来就是一实相印。 “一实相印”,就是看到现象界实相的存在。看到现象界、看到本体,“有”跟“无”都要看到。色界的这些,要能够清楚它变化的原则,“空”方面也要能清楚看到。 Z3ATeAQmanvlV9ywtUBABH9enJ71o8/YpeLPTVsfvEbBytuTMf3TgrOmO6FSi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