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高潮熙宁、元丰之后,司马光重新走上政坛,尽废新法,改革事业遭受重创。年幼的哲宗皇帝赵煦登基,他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坚决支持司马光,其一系列举措并不是为了社会发展,而是为了阴阳平衡,让朝廷各方大臣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权力平衡。苏轼从开始反对王安石变法,到他亲眼目睹了世事变迁,发现王安石变法的合理性,转而支持变法,受到司马光的打击。司马光逝去后,苏轼因不愿附和当年急功近利的章惇之流,受到他们的无情打击。苏轼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的基层力求改革时弊,治理杭州,使这里的山山水水焕然一新;他不顾年老体衰,坚守北方边陲,革除各种弊政,保持一方安宁;转而迁徙岭南海南,每到一地,都坚守自己为民造福的信念,他不怕困难与邪恶,受到地方民众的爱戴。艰难困苦摧残着苏轼的身心,也造就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与之相对的是,那些朝中大臣热衷于结党营私,相互攻讦,使得社会政治一片乌烟瘴气,国家陷入严重的混乱与贫穷。年轻的哲宗皇帝不满祖母高太后的颐指气使,一心绍述父亲宋神宗的改革大业,他也有自己的情与爱,但却处处受制于人,在愈演愈烈的党争中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