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发言

汉语的修辞手法是非常丰富的。在发言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明显地提高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发言时要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服务。

●比喻

比喻是说话时经常使用的手法,它使语言生动形象,把抽象深奥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使听众摸得着、看得见、想象得出。精彩的比喻能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赢在中国”第六场比赛中,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精彩点评,发表“树草理论”: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选择第二种活着的方式——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那时,即便是在遥远的地方,人们也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阴凉、一片绿色,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后也是栋梁之才。活着或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的出色演讲源于他敏捷的思维、深刻的思想。这里他用比喻说明两种人: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第二种是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两者之间对比鲜明,富有创新性,告诫每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激起了听众的感情共鸣,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神奇力量。

●借代

为了把某一问题说得清楚形象,借用与这一内容有关的、比较具体的、为人们所熟悉的另一内容代替它,这就是借代。例如:“学好ABC,到处都有用”,把ABC看作英语的特征,借以指代英语;“目不识丁”,借“丁”字代指全部文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鸡犬”代鸡犬之声,因鸡犬之声属鸡犬所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兵革”代战争,因兵器和盔甲是战争所凭借的物质条件。

说话中灵活运用借代这种技巧,会使说话人的话语更生动,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不但说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还把与某人或某物有密切关联的东西也说出来或暗示出来了。所以,这样的话更能引诱听众去联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听众。

●排比

把几个语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连用,这就是排比。排比能够增强语势,还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所以在发言中经常用到。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里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荡气回肠之势,令人难忘。

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这个国家会跃然而起,将立国之纲的真谛付诸实践。我们信奉一条不用证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即便是密西西比州,那里压迫和不平如同酷暑炽热的炎炎荒漠,也终将变成自由和公正的青春绿洲。

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四个所爱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再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高低为论人准绳的国家里。

今天,我心怀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终有一天,在亚拉巴马州,黑男孩黑女孩和白男孩白女孩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手挽手,肩并肩,同乐而行……

他没有直言要“民权”、要“自由”,而是设置了几个在他所营造的充满民权、自由和博爱的国度里,人们相亲相爱、亲密无间的场面,以此来唤醒人们对民权和自由的强烈愿望与追求。

●双关

说话时,使用的每一个词或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有时这种含义却并不表现在这个词或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上,而隐含在这个词或这句话的背后。而说话的人要表达的意思则恰好隐含在这个词或句子背后。这便是双关技巧。

一语双关的用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运用谐音法。

有一次,一位小伙子向老人问路:“喂!去索家庄该走哪条路?还有多远?”

老人抬头看了小伙子一眼,对他的傲气和无礼很不以为然,随口应道:“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丈。”

小伙子听了摸不着头脑:“怎么这儿论丈不论里?”

老人笑着对他说:“原来这儿是讲里(礼)的,自从不讲里(礼)的人来了才讲丈的。”

小伙子一听就知道自己失礼了,老人正在婉言批评自己,连忙给老人赔礼道歉。

在特殊情况下,不愿明言指责,运用谐音法可达到委婉批评的效果。

●对照

对照的作用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一听就明白,从而增强说服力。例如:“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在这里,为了强调、肯定“全心全意”,就用否定“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来对比说明,以加深印象。

●引用

在分析、说明某一问题时,引用著名人物的话或大家常用的熟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引用对方的话加以反驳,都是说话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处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这里引用两句民谚生动说明了作文讲话都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再如:“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这里引用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色彩鲜明地展现出大好春光,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表现了作者的欣慰心情。

在发言中,引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以及一些具体事例、数据,能增强讲话的分量,增强讲话的效果。 Mt849L97GMNo4F9bwRyI8MwLeg7V3n3V0xlVI7yAWC9CwNUVV0oGWD/tbXx/yV8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