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破框架,讲话才能“有滋有味”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十分重要或正式的场合,一旦需要发言,许多人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讲稿照着念。这样做最突出的一个好处是,能避免出现重大的、难以挽回的错误。但是,这种发言方式太过单调和死板,通常会使听众觉得兴趣索然。如果讲稿是别人代写的,那现场的效果就更加让人绝望了。毕竟,在照着念的情况下,发言者只不过是将别人的话复述了一遍,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发言味同嚼蜡,必然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

如果能够脱稿讲话,那讲话的氛围和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没有了讲稿的边边框框的束缚,可以任由思想驰骋,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里找到更多的相关话题和观点;可以在恰当的时候,用更加贴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样才能更加确切地表达心声,让听众了解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并理解自己的想法。

某次学术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都受邀参加,并被要求进行现场讲话。在会上,专家学者们依次发言,可是预期的热烈讨论的场面并没有出现,而是冷清得令人诧异。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每个专家学者都带着准备好的讲稿,轮到自己发言时就到台上照着讲稿念一遍。尽管讲话十分流畅,言辞也非常严谨,但是每个人都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缺少了积极性以及和其他与会者的互动。假如研讨会就是读讲稿,那还不如找个播音员把所有的讲稿都读一遍,那样至少声音更好听一些。或是把讲稿全部复印出来,每个人分发一份,自己拿去研读更能节约时间。但是这样一来,召开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就全然失去了。

专家学者们都是比较严谨的人,他们的小心谨慎可以理解,因为一旦讲话中出现谬误,那对于学术问题是非常致命的。可是换个角度想一下,倘若专家学者们能够脱稿讲话,那现场的气氛一定会热烈很多。即便真的出现一些失误,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学术研究的过程就是在错误中寻找真理的过程。通过大家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也许能够碰触出思想的火化,打开新的思路呢。在交流的过程中,讲话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与会者也会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积极地予以回应,推动研讨会走向高潮。

对于脱稿讲话者来说,脱离了讲稿的限制,就能展开更多的想象,拓宽讲话的空间,用更加准确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一个点延伸到一条线,从一条线延伸到一个面,再从一个面延伸到一个立体的画面。在这不断地延伸过程中,讲话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讲话者也能越来越细致地阐述自己的思想。面对一个出口成章、观点明确的讲话者,听众怎么可能不被折服呢? a/zW8EneAiNtEg25vxLpTt7WVKtvxBLXJAHUjTETwuLtkGUaigCRU6Q1Jj3mw4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