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序言
P R E F A C E

本书是1986年出版的《日本制造——国际战略 我的个人体验谈》一书的新版,当时由朝日新闻社出版。

直至今日的25年间,该书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起初出版的是硬皮版,之后是文库版的小开本,屡次重印,热销不断。之所以这次委托松下PHP研究所推出硬皮新版,缘于今年(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这次灾难可谓千年不遇。再加上我的双亲都是福岛县人,在当地还有祖上留下的宅地,因此感同身受——身边不少人在瞬间失去了家人、事业、梦想和未来,变得两手空空、孑然一身。每当我目睹位于受灾地区的苦难民众,每当我目睹被海啸破坏殆尽的可怖景象,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二战”后生灵涂炭、遍地焦土的日本。日本人曾经在那样的残垣断壁中白手起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而本书的内容时间线亦是如此,从盛田昭夫从军后迎来日本投降说起,之后他凭借着勇于挑战、绝不服输及日本男儿特有的韧劲儿,怀揣梦想,排除万难,最终将SONY(索尼)打造成世界级的大型企业。这本书既是日本人精神的缩影,也是日本向世界表明的态度。

本书的内容可谓常读常新,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甚至可以说,在日本人丧失昔日活力、徘徊迷惘的今天,愈发凸显出它的时代意义。地震、海啸、核泄漏,这史无前例的“三重苦难”,或许是上天给予日本人的试炼和启示。“逝去的千万生命不可辜负”,仅仅是这一个理由,就值得日本人痛定思痛、奋发图强,努力打造一个改头换面的“新生日本”。而在此过程中,希望本书能尽一份微薄之力,这便是本书新版的出版初衷。

本书最初以英文写就,其得以出版,可谓历经曲折、好事多磨,请允许我稍做讲述。

自1980年年初起,我被任命为朝日新闻社驻纽约特派记者,任职两年半。当时还是里根执政的时代,现在看来,真是久远的往昔了。

当时的日本可谓“风头正劲”,虽然在战败后失去了一切,却从焦土上顽强复苏,其傲人的经济增速和发展势头就如同现在的中国一样,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日本制造”给人的印象也曾是价格低廉、容易发生故障,可当时却已蜕变为“质量优于美国货的可信赖商品”。《日本第一》( Japan as Number One 等讲述或分析日本的书籍一度畅销。然而,与此同时,日美间的贸易摩擦和美国的反日情绪也日益激化。对于“处处执世界之牛耳”的美国而言,日本既是自己在“二战”中的手下败将,也是战后学习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技术的“门下弟子”。如今弟子居然要赶超师父,这让美国无法接受。

当时,美国舆论异口同声,纷纷“妖魔化”日本——“日本的做法太不公平”“日本在侵占世界市场”“日本人是不要脸的怪物”。当时的日本仍然抱有强烈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对于国内市场采取“闭关政策”,设置各种政策和法规门槛,将外国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因此美方的一些批判也不无道理。但其中也有不少摩擦源于两国文化、历史、思维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美国却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日本,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方式绝对正确,对于不合心意之处,就对日方妄加批评,甚至奚落辱骂。这就不能不给人以独断专横之感。

而最大的问题则是日方的反应。日本的国家决策层(包括政治家、经济界人士、官僚、媒体人等)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勇敢驳斥、据理力争,而只是默不作声地任由美方指责,这是日本人的弱点。日本人缺乏与“辩论”相关的能力和训练,往往不善于系统性地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善于和持不同价值观的人冷静争辩。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日本人还是如此。

当时,无数日本企业和高品质的日本商品势如破竹地“称霸”于世界市场。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SONY。其创始人盛田昭夫更是一位传奇人物,当时日本的许多大企业俨然一副“神秘做派”,高层几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而盛田昭夫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而且他那一头中年绅士般的白发和豁然大气的个性,更是让他成为吸引众人的焦点。他总是操着一口绝对算不上流利的英语,却能迸发让美国人都捧腹不已的幽默感。源于直言不讳的性格,他经常公开批评美国的各种做法,可美国人非但不恨他,反而视他为“万人迷”。在他身上,有一种超凡魅力。而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导者,他并非按部就班地“升迁就职”,而是企业的创立者,美国人恰恰喜欢这种类似“美国梦”的成功故事,或许因此产生了一拍即合的“化学反应”。

在当时日美及世界贸易摩擦加剧、反日情绪高涨的大环境下,盛田先生勇于充当发言人,将日本“二战”后白手起家、直至繁荣和成功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作为一个将SONY从“无名小卒”发展为世界级企业的创业家,由他来作为日本国民的代言人,阐述日本人对日美关系的看法,从而为日美关系的改善和国际社会对日本人的理解出了一份力。这便是我当初计划采访他,并将内容编撰成书的主旨。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先在日本出版该书的日文版”。当时只要盛田先生一来纽约出差,我就尽量向他争取采访时间,于是断断续续地完成了整个采访。采访的录音带积了一大堆,正当我打算下笔写稿时,盛田先生对我说:“下村小姐,这本书,我看还是先在美国出版吧。”他还说,如果它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就会成为世界范围的畅销书。这本书的初衷是“日本人对美国和世界的发言”,是为了让美国和国际社会理解日本。SONY之所以能够扬名美国和世界,最早是因为其半导体收音机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热卖,然后再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进入日本市场,他想在这本书上采取同样的战略。这让我钦佩不已,但鉴于当时我的英语水平,是无法独自完成这项任务的。

于是,我找来了一位我和盛田先生都认识的帮手——当时《时代杂志》的日本分局局长埃德温·莱因戈尔德(Edwin Reingold)。我用日语采访盛田先生,将录音资料记录整理成书面文字,再将文字翻译成英文,然后将英文内容交予不懂日文的莱因戈尔德先生,让他纠正润色,改写为“地道、优秀的英文”。之后,我再重新审稿,检查莱因戈尔德先生是否有对日本和盛田先生相关内容的误解和纰漏,最后再把稿件交给盛田先生“终审”。我们三人凭着毅力,硬是完成了如此纷繁复杂且极为耗时的工作。而且我们三人都住在不同的地方,并且常常往返于世界各地,如今回想起来,这本书的完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壮举。

从我提出选题到该书完成,前后花了5年时间。但事实证明,盛田先生的战略是成功的,该书在美国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之后,本书先后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最终成为世界级的畅销书。

本书的日文版是由作为“原版”的英文版翻译而来的,当时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先被翻译成英语,然后再被译回日语,的确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忆往昔,已过去25个春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而被人们誉为天才的盛田先生,也在12年前驾鹤西去了。纵观当今日本,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在国际舞台上都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倘若盛田先生健在,面对此情此景,会做何感言呢?我希望他能够以“当头棒喝”来唤醒沉沦的日本。我相信,只要读过这本书,就能切身感受到他振聋发聩的精神和智慧。

本书中出现的各种统计数字、信息、数据及组织名称等,皆为最初英文版中的内容。由于时过境迁,想必其中不少已经过时或有变,但鉴于让读者了解著书时的现实背景和状况,因此决定不做改动,望谅解。

2011年12月
下村满子 h1PEbfxfFF3oaCwgeClLG1PuUH7b/GjdFviGlGojOeryaX1JRG6K3TPSZuVecz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