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心理类型

荣格对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十分关注。心理学必须对所有人都共享的精神结构和功能作出界定,然后描述这些结构和功能是怎样以独特的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个体人格的。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学》(《荣格全集》第6卷)就是他想要达成这一双重目标的第一次尝试。

可以作这样一个合理的假设,即所有的人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心理装置,以此来感受自己外部和内部所发生的一切,来系统地阐述与此有关的观点,并且在事件发生时,决定怎样对其作出反应。人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每个人所特有的运用这一心理装置的方式;统觉和反应的这种特有模式即是心理学中的“类型”之所指。

任何一个想要确立起一种类型学的心理学家都必须面对如下问题:(1)这个心理装置的基本成分是什么;(2)人们在利用这些成分形成其适应现实的习惯模式时有何差异?荣格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1)这一心理装置由4种心理 功能 构成,他命名为 感觉 (sensation)、 思维 (thinking)、 情感 (feeling)和 直觉 (intuition),所有这些功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先验的存在;(2)个体的差异在于他们在这4种功能中偏向于使用哪一种。

要在人们之间作出进一步的区分,则依赖于他们习惯上更重视的是外部的客观事件还是内部的主观事件(即他们对待现实的 态度 是具有 外倾的 特点还是具有 内倾的 特点)。

4种功能

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荣格非常详细地描述了4种功能的不同特点,但在他去世两年之后出版的《人及其象征》中,他却对这一信息作了非常简洁的概括:“这4种功能类型与意识获得其经验定位的明显手段相对应。 感觉 (即感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样事物; 思维 告诉你它是什么; 情感 告诉你它是否合意; 直觉 告诉你它来自何处,将去向何方”(《人及其象征》,第61页)。

荣格认为,思维和情感是 理性 (rational)功能,而感觉和直觉是 无理性 (irrational)功能。很少有人会不同意有效的思维必须是符合逻辑的和理性的,但是,很多人却难以想象情感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荣格说,这是因为他们把情感和 情绪 (emotion)或 感情 (affect)相混淆了。荣格所使用的这一术语“情感”当然能引起情绪,但是他所指的情感其力量必须强大到足以引起身体发生生物化学变化或神经变化;它通常的用途是对内外部事件作出价值判断,以确定它们是令人愉悦的还是使人不快的,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是值得想望的还是不受欢迎的,是好的还是坏的等等。这就需要根据过去的经验作出评价性的思考,因此,按荣格的观点,这就是一个理性过程。如果把荣格的情感功能看作是一个关乎价值观的判断过程,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就不那么令人困惑了: 评价 (evaluating)功能或许是一个更合适的术语。

作为一种心理功能,感觉是我们在意识中对我们的官能证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建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手段。直觉是我们对任何特定时刻呈现在我们的觉知面前的某一情境中所固有的可能性作出推断的手段。像荣格那样把这两种功能描述为“无理性的”是毫无助益的,因为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他把这些功能视为病态的或“疯狂的”。所谓“无理性”,他希望表达的隐含意思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理性毫无关系。“非理性的”(non-rational)会是一个更好的术语。

两种态度

每一种功能在个体的心理中得以表现的方式依赖于他或她所采取的独特 态度 外倾 主要朝向外部世界的事件,而 内倾 则主要关注内部世界。通常,外倾者有“一种外向的、坦率的和随和的秉性,很容易适应某种情境,迅速地形成依恋,并且把任何可能的担忧抛到一边;他们常常怀着粗枝大叶的自信大胆地进入未知的情境”。另一方面,内倾者有“一种犹疑的、思考的、退缩的禀性,使他们不喜欢与人来往,远离客体,总是轻微地处于防御姿态,并且选择多疑地审视一切”(《荣格全集》第7卷,第43自然段)。

酒吧前的斗殴

下面举一个例子,这将有助于我们澄清荣格使用这些不同的功能和态度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不妨想象,有4个人——分别是感觉型的、思维型的、情感型的和直觉型的——目睹了以下场景:

有两个男子摇摇晃晃地从一个酒吧间里走出来。他们叫嚷着互相辱骂。他们扭打了起来。其中一个人倒了下去,头砰的一声撞在人行道上。

每一位目击者都将以其类型所特有的方式对这些事件作出反应。我们来依次看一看他们每个人的表现。

感觉型的人 将能够对所发生的事情作出最清楚的说明。他会注意到这两个男子的身高、体型和大致相貌:其中一个身材肥胖,已到中年,秃头,左眼上方有一块伤疤;另一个年纪轻些,金色头发,体格更健壮,唇上有小胡子。两个人都随意地穿着T恤衫、牛仔裤和旅游鞋。倒在地上的是那个胖子,撞上路缘的是他的右侧太阳穴。他头着地时发出了砰的一声响等等。

思维型的人 在事件发生时寻求解释,努力思考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这两个人摇摇晃晃地从酒吧里出来,因此很显然他们喝了酒。他们叫嚷着相互辱骂,因此他们是起了争执。接着他们扭打了起来,因此他们的感受一定相当强烈,以致发生了身体暴力。其中一个倒在了地上,所以他一定是这两个人当中身体较弱的(或更醉的)一个。他砰的一声撞到了头部,那么他可能会发生脑震荡,需要进行医治等等。

情感型的人 的反应是对这一场景中的每个事件都作出价值判断:“多么不堪的事情啊!”“多么令人讨厌的家伙!”“这显然是粗人经常光顾的酒吧,要是一个人想安静地和朋友聊聊天,就不要去这个地方。”“倒在地上的那个人可能受伤了,但他活该!”等等。

直觉型的人 “看见”了全部的情况:他们是各自支持一方球队的足球流氓,由于对他们的污言秽语感到厌恶,店主要他们离开,这煽动得他们转向了暴力冲突。砰的一声撞了头的那个人总是事故不断,而这只不过是他不幸的人生中的又一次事故而已。他的头骨破裂,脑中有个血块,需要做手术。他将几个星期无法上班,而他一直受苦受累的妻子又得勉强维持生计。这就是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他们的生活除了足球和喝酒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依托。诸如此类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而且会变得更糟,因为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改变社会或完善教育体系等等。

任何一个恰巧目睹这件事情的人,都有可能会产生与刚才所述的那些类型类似的观察、想法、价值判断和直觉,但荣格要说明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密切注视这些事件时,都会存在着重使用其中一种功能模式、而不是其他3种的特有倾向。对这种模式的习惯性使用决定了一个人的功能类型。此外,一个人怎样对这件事情作出反应还取决于他的独特态度;一个外倾的人更有可能进行干预,提供急救,把攻击者拉开,打电话叫救护车等等,而内倾的人则更倾向于观察、记录和在内心思索所发生的事情,他宁愿把这件事留给其他人(例如,一个外倾的人)或某个负责的官员去处理。

8种心理类型

从理论上讲,有可能从这两种 态度 类型和4种 功能 类型中描述出8种心理类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等等。荣格评论道,一个人仅仅使用一种功能是非常罕有的:他们倾向于发展两种功能,通常一种是 理性 功能,另一种是 无理性 功能;其中一种成为 主要的 (primary)或 优势 (superior)功能,而另一种则成为 辅助 (auxiliary)功能。另外的两种功能相对地保持潜意识状态,和阴影联系在一起。这两种中处于更深的潜意识之中的就是人们所称的 劣势 (inferior)功能。因此,要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现他形成了思维 情感、感觉 直觉功能,那是很不同寻常的。由此,理性功能思维和情感可以被看作是一对对立物,无理性功能感觉和直觉也是如此。所以,一个外倾的思维——感觉型的人会有一个内倾的情感——直觉的阴影,反之亦然。这可以用简图来表示(图16)。

图16 外倾思维——感觉型的态度和功能

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荣格对这8种理论类型的每一种都作了全面而引人入胜的说明。这里我们只可能给出每一种类型的简略概述,并且稍带提及其阴影对立面(对那些和这类人打过交道的人来说,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外倾感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主要关心的是客观现实,是事物的 本来面貌 。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实事求是,讲求实际;他们热衷于细节,几乎从不考虑抽象概念、价值观或意义。荣格说,他们的一贯目标是“产生感觉,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就享受这些感觉”(《荣格全集》第6卷,第605自然段)。他们积极地在危险运动中寻求刺激,倾向于寻欢作乐,活在当下,就像厄庇墨透斯 一样,几乎从不把未来当回事。因此,他们会是极好的同伴。他们的座右铭是:“吃吧,喝吧,享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但是,他们可能会显得肤浅和“没有灵魂”。如果他们引起精神病学家的注意,那么通常会是因为成瘾、恋物癖或强迫性神经症。

阴影 :他们的劣势功能是直觉,它是内倾的,由内部事件引起,而和外部发生的事情没有关联。当它被激活后,会倾向于引起消极的预感,这些预感通常十分离谱。其结果是,这种类型的人可能会因为很不起眼的原因而突然变得偏执或产生敌意。他们那种不成熟的、无差别的直觉也可能会出乎每个人意料之外地把他们带入到某种神秘的狂热崇拜中去,例如人智学,或某种形式的古代神秘主义。

例如 :工程师、商人、建造者、赛车手、职业赛马骑师、滑翔机运动员、登山者、狄更斯(Dickens)《艰难时世》中执迷于“事实”的葛擂硬先生。

内倾感觉型

荣格说:“相对于外倾感觉型为客观影响的强度所引导,内倾感觉型为由客观刺激所引起的主观感觉的强度所引导”(《荣格全集》第6卷,第650自然段)。爱玛·荣格认为自己即是属于这种类型;她把自己描述为就像是一块高度感光的照相底板。任一情境中的每一细节都被注意到,而且能随时被回忆起来。这样的人对情景、色彩、书中的段落、声音、谈话、气味、味道、触觉等等都有着鲜明的记忆。

阴影: 他们的劣势功能是外倾直觉,它的激活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这种直觉本质上倾向于消极,因为当内倾感觉型的人运用他们那极少的一点直觉时,他们通常获得的是某一情境中错误的信息:他们永远都疑神疑鬼。他们的预感常常是错误的,但是偶尔他们也会猜个正着。“外倾直觉……对客观上真实存在的可能性[通常有]‘良好的嗅觉’,但是这种原始的直觉对潜藏在背景中的一切可能的危险更是有一种令人惊异的鉴别力”(《荣格全集》第6卷,第654自然段)。这可能会导致他对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事件产生阴暗的预见性幻想。当这种类型的人精神崩溃时,他们往往会变得偏执。

例如: 托马斯·曼(Thomas Mann)在其小说中对人物和地方的事无巨靡的描写表明,他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重现对现实的鲜明内心印象的法国主要印象派画家可能也是内倾感觉型的。

外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把他们的活动建立在受外部标准指导的理智思考基础之上。他们擅长于解决难题、重组事务、澄清问题和分清良莠。他们几乎一成不变地关注外部的状况,而不关心理论或观点。他们热衷于基于实际经验的法则,并且寻求将这些法则运用到他们所处身的所有情境中去。由于他们使情感服从于思维,因此他们可能看起来冷淡疏离。

阴影: 内倾情感。这会导致不成熟的、不恰当的和表达方式拙劣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外倾思维型的人倾向于想当然地看待他们的个人关系,觉察不到他们周围的人的感受。他们原始的情感功能有时会将他们引向政治或宗教上的突然皈依,或在个人忠诚方面同样突然的转变。

例如: 律师、行政公务员、管理顾问、实践科学家,以及技术人员;杰出的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伏尔泰(Voltaire),他终生都被教会视为祸害,却在临终时突然皈依天主教,要求实施临终涂油礼。

内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的活动同样建立在理智思考的基础之上,但这些思考却是受内部标准指导的。他们往往对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兴趣寥寥,而一心专注于理论和观点。当我们读到荣格对这种类型的人所作的描述时,会意识到他就是在描述他自己:“至关重要的事情似乎是主观观点的发展和呈现,是暗中徘徊在心灵之眼背后的最初的象征意象的发展和呈现”(《荣格全集》第6卷,第628自然段)。事实上,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就是内倾思维活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经过缜密思考的体系,它以齐整的对立与平衡的方式设计出来,然后,像所有的类型学一样,被运用于心理学数据。这种类型的人喜欢不受打扰地独自思考,常常选择远离他人的陪伴,而且,由于他们在智识上的自给自足,他们很少关心自己的观点是否被普遍接受。

阴影: 外倾情感。在与外部对象发生关系时,这种情感可能变得活跃起来,但是对内倾思维型的人来说,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和与他人分享这些情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由于情感是原始的,而且主要是潜意识的,因此它可能会以堂吉诃德式的和无法预料的方式表现出来:当人们的行动或事件的发生没有以内倾思维型的人所认为“应该”的方式进行时,这一类型的人可能会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感情;内倾思维型的人还可能对不适合的伴侣形成依恋——就像《蓝天使》 中对一个妓女激情难抑的那位教授一样——从而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 哲学家、“知识分子”、数学家、“纯”科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外倾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的情感、价值观和判断倾向于常规,而且和他们习惯上经常交往的同伴的情感、价值观和判断和谐一致。因此,他们和蔼可亲,容易相处。他们讨厌独自一人,觉得内省是不健康的和令人沮丧的。他们在朋友和同事中人缘甚佳,因为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来到你的身边,为你加油打气。如果你因为椎间盘凸出或流感而被迫卧床休息,那些跑来帮你喂猫、为你购物的朋友就完全可能是一个外倾情感型的人。

阴影: 内倾思维。荣格说:“这种类型的人的潜意识首先包含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一种孩子气的、原始的、消极的思维活动”(《荣格全集》第6卷,第600自然段)。这种思维狭隘,粗糙,愤世嫉俗。它可能会被似是而非地用来为当下的情感状态寻找合理的借口,而这种策略常常会把外倾思维型的人惹恼。如果外倾情感型的人接受了某一智识体系,他们往往会为此狂热,因为他们无法对它作通盘的思考。当这种类型的人出现精神问题时,他们倾向于患上癔症或燥狂症。

例如: 演员、电视名人、公共关系专家;歌德的(《浮士德》中的)瓦格纳;诺埃尔·科沃德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奥托莱因·莫雷尔夫人 、梅·韦斯特 、托马斯·比彻姆爵士 、萨拉·伯恩哈特

内倾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有一套高度分化的价值观,而且他们往往对这套价值观秘而不宣。但是,通过其生活方式中所体现出来的标准,他们可能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能够为一个团体提供道德支柱,不是通过说教或告诫,而只是通过身体力行。荣格说:“他们通常不爱说话,不可接近,难以理解……友好亲切,不惹人注目,给人的印象是令人愉快的恬静……没有要以任何方式影响他人、吸引他人注意或改变他人的欲望……不愿对他人的真实情绪作出反应……这种类型的人奉行一种善意的、但是带有批判性的中立,伴随着一种隐约的优越感……”(《荣格全集》第6卷,第640自然段)。这种类型的人确确实实是“静水流深”。

阴影: 外倾思维。和外倾情感型的人一样,这种思维是具体的和原始的,但是,由于它是外倾的,因此它往往和客观事实盲目地联系起来;当这种类型的人真正想要使用其思维功能时,他们会倾向于迷失在细节之中,只见树木不见林。他们若是出现精神问题通常会导致抑郁症。

例如: 赖纳·马里亚·里尔克 曾经给一位女士写信:“我爱你,但这不关你的事!”蒙娜·丽莎给人的印象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外倾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习惯于使用直觉来应对外部现实。和感觉型的人相反,直觉型的人对事物的“本来面貌”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能对此做点什么。荣格说:“直觉并不仅仅是知觉或幻象,而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客体的投入和它从客体中获得的同样多”(《荣格全集》第6卷,第610自然段)。外倾直觉型的人能迅速地发现某一情境中所固有的可能性,并且善于预测未来的发展。但是,除非他们有思维作为辅助功能,否则他们无法良好地执行自己所提出的方案,也不可能确保它达成完满的结果。他们的天赋从本质上来说是创新性的,并且他们对常规容易感到厌烦。他们会结交新朋友、迷上新爱好或接受新观点,因为这些带来了各种有趣的可能性,但是当其他的可能性出现时,他们又会迅速地将前者抛弃。

阴影: 内倾感觉。荣格说:“当然,[直觉型的人]确实拥有感觉,但是他并不受到感觉的引导;他使用感觉只是把它们作为其知觉的出发点”(《荣格全集》第6卷,第611自然段)。但是,他常常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感觉,因此,当他疲劳、寒冷或饥饿的时候,会倾向于不去注意它们。当他的内倾感觉一旦变得活跃起来,它可能会导致他对从自己的感官中获得的信息作出错误的解释,其结果是,他可能会成为疑病症患者,或者沉溺在节食和运动的时尚之中。

例如: 记者、证券经纪人、企业家、期货交易人、货币投机商、对时尚潮流具有预见性的创造性艺术家和时装设计师。

内倾直觉型

“[内倾直觉]并不关心外部的可能性,而是关注外部客体在内部所释放出来的东西”(《荣格全集》第6卷,第656自然段)。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利用 物体化 (reificaton)的机制(就是说,他们把理念、意象或洞见当作真实的客体一样来对待)。“因此,对直觉来说,潜意识的意象和事物一样,都拥有崇高的地位”(《荣格全集》第6卷,第657自然段)。荣格本人主要是一个内倾直觉型的人(思维是其辅助功能),而内倾直觉型的人和荣格一样,在简洁而有条理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们追逐一个又一个的意象,一个又一个的想法;正如荣格所说,他们“对潜意识的子宫中的每一种可能性都紧追不舍”,但却通常忽略了这些可能性所可能具有的个人含意。“如果这种类型的人不存在,就不会有以色列的预言家了”(《荣格全集》第6卷,第658自然段)。他们可能具有一些卓越的洞见,而如果他们能够费心或者足够有条理地把这些洞见表达出来,其他人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将其发展起来。

阴影: 外倾感觉。由于这主要是潜意识的,因此它们始终处在与外部现实失去联系的危险之中,而如果他们的精神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得精神分裂症。很多人都有类精神分裂症的人格,就像荣格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时那样。由于他们对实际的细节模糊不清,对空间和时间的定向不佳,他们往往忘记约会,很少严格守时,在陌生的地方容易走失。他们与现实的微弱联系,再加上他们深刻的洞见,会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自己体验为属于“被误解的天才”的范畴。他们对性的态度可能是不成熟的和不恰当的,而且他们往往是糟糕的情人,因为他们觉察不到自己或伴侣生理上所发生的事情。

例如: 先知、预言家、诗人、心理学家(非实验心理学家或学院心理学家)、艺术家、萨满、神秘主义者、执迷某种理论而行为古怪的人;尼采(特别是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斯维登堡

必须提醒读者的是,以上的描述必定是过于简单化的,不能充分地反映荣格所提供的详细的阐释。如果希望更为详尽地研究这一类型学,那么请参阅《荣格全集》第6卷的第十章。

起源

对典型的心理特征的探求并非仅限于荣格。寻找共同特性是思维功能在面对复杂的数据资料时所一贯采用的方式,而从古典时代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的类型学。有趣的是,这些类型学所划分的范畴通常都是以“四”为单位。仿佛心灵有一种自然的倾向,以4个一组的成对的对立物为方向。磁罗盘,这一不可或缺的定向工具,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认为,4种元素——土和气、火和水——是由一对伟大的原型对立物爱和冲突所支配的。大约在同一时代,人们界定了4种主要的特性——热和冷、湿和干,它们同样构成了两两对立的四元组,亚里士多德的4种血型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4种体液也是如此。这些古代的分类体系在罗夏(Rorschach)的《类型理论》(1921)和克雷奇默(Kretschmer)的《体型与性格》(1921)中以现代的方式获得表达,这些书的出版和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大致在同一年代。

荣格希望通过设计自己的类型学来解释他和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失和的原因,但这只是部分的动机;我认为,这也是试图补偿他的个人怪异感和孤立感的进一步的尝试。正如他必须发现自己和所有人的共性一样,他也必须解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别。

因此,他开始广泛地研究历史上一些重大的争执(例如,圣奥古斯丁和贝拉基 、德尔图良和奥利金 、路德和兹温利 之间的争吵),以及过去的一些哲学家和诗人所作的某些重要的分类(例如,尼采对阿波罗型和狄俄尼索斯型所作的比较,施皮特勒 之于普罗米修斯和厄庇墨透斯,以及歌德之于外推和内敛原则)。他得出结论认为,在所有这些例子中,这些划分代表了外倾和内倾这两种态度之间的一种基本差异。

此外,他把其描述建立在以经验为依据的洞见的基础之上,这些洞见来自于对许多不同个体的观察。对这一点他相当敏感,因为当他的类型学受到学院心理学家们的攻击时,他在《心理类型学》第7版的序言中对此作了尖锐的回击:“我的类型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果,当然,这些经验是学院心理学家所无法获得的……”!

但是,这两种态度类型的一个重要来源却惹人注目地没有出现在荣格对文献的广泛回顾之中,这就是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在其《智力的实验研究》[1903]中)对两种智识态度所作的划分,他称之为“内省”(introspection)和“外省”(externospection)。他把内省界定为“我们所具有的关于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情感的知识”,而外省是“和关于我们自己的知识相反的我们的知识朝向外部世界的倾向”(埃伦贝格尔,《潜意识的发现》,第702—703页)。比奈的划分和荣格的如此接近,更不用说他所使用的术语了,因此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未见对它的提及令人感到十分奇怪。对荣格的缄默不语最宽厚的解释是,在提出他关于内倾和外倾的态度类型的观点时,荣格经历了一个 潜忆 (cryptomnesia,字面的意思是“隐藏的记忆”)的过程——虽然他失去了对比奈的研究所有有意识的记忆,但它却在他的个人潜意识中结出了果实。

类型学的应用

和所有其他的类型学一样,荣格的类型学也遭到了同样的反对,也就是说,它寻求把显然无限多样的人类心理特质限制在狭隘的、任意施加的范畴之中。然而,应该要为荣格作出辩解的是,作为一个极其强调个人独特性的人,他也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说,他确信“每一个人对这条规则来说都是一个例外”。他又继续说道:

对某种类型的描述无论有多么完善,都绝不可能适用于不止一个个体,尽管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恰当地说明了数以千计的其他人的特点。一致性是人的一个方面,独特性则是另一个方面。分类法并不是要解释个体的精神。不管怎么说,对心理类型的理解开辟了一条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普遍心理的道路。(《荣格全集》第6卷,第895自然段)

不存在“纯粹的”类型。没有一个人仅仅只有一种功能和一种态度,而没有其他的功能和态度。我们都是各种类型的混合物。对某些人来说,很容易看出哪种功能和哪种态度在习惯上占优势,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几乎不可能看出来。对此荣格坦率地承认:“人们常常很难发现一个人究竟属于这种类型还是那种类型,特别是就他自己而言。”关于态度类型,他说:“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外倾和内倾这两种机制,只有相对占优势的这种或那种才决定其类型。因此,为了使整个画面显得轮廓分明,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大力的修饰,而这或多或少地意味着虚伪的欺诈”(《荣格全集》第6卷,第4自然段)。

实际上,荣格的类型学中得到最为广泛的承认的,是他对内倾和外倾态度类型的划分。甚至一直对各种形式的分析怀有敌意的伦敦大学的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教授,也通过使用最为审慎控制的量化手段,证实了人类人格中内倾——外倾轴的存在。但是,在实证的基础上确立荣格所提出的4种功能类型的努力却不是那么成功。

荣格论证说,一个人的类型既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也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确实,内倾和外倾的态度看起来都好像具有生物适应性。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是我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直接结果,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满足这些条件的有效方式进行思考的结果。在像人类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物种中,有些个体会在遗传上先天带有外倾的专门倾向,而另一些个体则带有内倾的专门倾向,这是不足为奇的。

内倾和外倾的态度对人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在这两种倾向之间交替。毕竟,即使是最外倾的人,每天晚上也会入睡做梦,而这正是一种深刻的内倾状态。在睡梦状态中,一个人完全从外部世界中撤离出来,而且只要梦境持续,它就代表着一个人全部的现实体验。

在发展心理类型理论的过程中,荣格意识到一个极端重要的、学院心理学家倾向于忽略的事实,即一个心理学家在搜集和阐释他的数据时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除非观察者能够认识到他自己“在个人观察上的误差”,并且在研究中允许这种误差的存在,否则,他的观察就不可避免地会因偏见而受到损害。即使是在物理学中,人们也已经发现,科学家会影响他正在观察的现象,可见在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实践中,这种情况就更会是如此了。因此,认识一个人的类型是有用的,它能使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他带入某一情境的个人偏见。

总的说来,对荣格的类型学的最佳应用方法是把它当作一个罗盘一样来使用:对自性来说,所有类型学上的可能性理论上都是可用的,但是,能够确定下一个人用来指引其人生航向的坐标十分有用。荣格承认,这个航向绝不是完全固定的;它可能随时发生改变。从这种观点来看,对一个人的心理类型的觉知并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解放,因为它能够为人生开辟一些新的可能的航道,它们的存在对于不了解自己心理类型的人来说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 y1vwRu0n0+a4ASz0n7OMbzNneWdTGspflNzF9VEuN3l15k0xrphKNmAnlQX4//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