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的主题是什么呢?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最好你没有),那么来猜一下吧:
仅凭题目,就可以猜出一个明显的主题,题目中有什么元素在重复出现呢?
没错,是“记”,也就是回忆,因此回答《浮生六记》的主题是回忆完全正确,沈复一生游离于功名之外,与妻子芸娘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在《浮生六记》中,他以夫妇生活为主线,回忆记录了自己所经历的方方面面。
但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不限于此。在《卷二闲情记趣》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情:其一,“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其二,张兰坡送给他一盆荷瓣素心春兰,他视为稀世珍宝,后被人用“滚汤灌杀”。其三是夫妇俩精心制作的盆景被猫打碎。乍一看,写的都是些鸟兽虫鱼等日常琐事,与人的情感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仔细一想,斗虫、春兰、盆景都是美的东西,而最后都被毁灭了。斗虫被蛤蟆吞食,春兰被人浇滚水烫死,盆景被猫打碎。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就如同他们夫妇命运的象征。芸娘兰心蕙质、单纯澄澈,却失爱于翁姑,以致被逐出家门,四处流离,最后病死他乡。他们生活的理想也终致破灭。读到这里,我们可以顿悟到:美遭到毁灭正是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答案,你还可以找到更多的答案,但你必须去阅读《浮生六记》才能做到了。这就是主题的多义性,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主题越是会具有多义性,就像德国汉学家顾彬在演讲中说的那样:“一个好的故事总是多个故事。”多重主题,含蓄表达,使主题和材料之间呈现一种非直接对应的“张力”,让读者品味。
对于有些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请假条、求职简历等应用文)而言,主题不能具有多义性,而应该具有明确性,越明确越好,作者在谈论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使人一目了然,表达直截明了,在主题和材料之间,往往是直接对应的。什么样的主题就用什么样的材料说明,分毫不爽。如果你要论证“人之初性本善”的论题,那你或许会选取历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也或许会引用生活中与人为善的例子,但你绝对不会引用古代胡人以汉族女子与肥羊同煮为食,或者种族屠杀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