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写作成就归功于灵感,对作家来说是最方便也最有益的做法。这样他可以:
●避免粉丝们没完没了地追问写作秘诀;
●避免透露自己的写作秘诀;
●避免暴露出自己其实也不知道写作秘诀是什么;
●继续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继续保持写作的神秘感;
●继续保持世界的神秘感。
人们也喜欢听到这样具有神秘感的解释,在一种平实的解释和一种神秘的解释之间做选择,多数人更愿意选后者,这样就可以继续保持追星族、平常人的快乐,尤其重要的是,继续保持一个拒绝写作的人的快乐——这事儿可不赖我,都怪灵感不来眷顾我。
还是让我们揭开灵感的神秘面纱吧。灵感其实就是在写作者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写作习惯中启动潜意识而产生的写作创意。灵感不是单凭等待就能到来的,它必须经由某种写作习惯启动潜意识,才会频频到来。
灵感与潜意识相关,因而具有神秘性。理智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与创造性关联度更高的却是潜意识。如果一个人的理性控制过于强大,对大脑的潜意识中心发展形成的有创意的方案审查过严,创造性的成果就会较少产生。因为创造性需要跟事物进行互动游戏,而不是严苛审查。哲学家米歇尔·所罗门指出:
松动理性的幻想障碍,让人们不再通过分析而是通过直觉感觉事物,这样人们就能允许思想跳跃,跟随那些缺乏想象力的、理性的理智觉得完全疯狂的念头。通过切断“理性检查机构”,可以在大脑里建立新的联系,形成创造性解决方法……我们的意识,包括我们的“理性检查机构”的驻地,拥有大约50个比特的小小的工作储存器,而我们大脑的剩余部分每秒钟能够和必须处理数百万个比特。这样,如果我们赋予我们的50比特的理智独自决定的权力,将是不明智的。各种研究成果表明,“从腹部”做出的自发决定,一般比过分依赖理性思考的决定更聪明。
这里所说的“腹部”指的就是我们的直觉。为了唤起写作的直觉,能够诗百篇、如有神,作家们做了许多看似疯狂的事,比如:
●李白成了酒鬼;
●柯尔律治成了鸦片鬼;
●米歇尔·所罗门写文章卡死时就会像个疯鬼似的跑来跑去;
●塞林格则成了“拖延症患者”:“当我坐下来准备写作的时候,我至少要花一小时的时间来热身……仅仅是去掉我自己的伪装我就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还不只是作家们这样。发明家爱迪生设计了一张“发明家椅子”来唤起自己的发明直觉,他白天坐在椅子上打盹,进入浅睡,但一旦真正放松进入深度睡眠,椅子设计得能够让他醒过来,就这样他在半梦半醒之间,疯狂启动潜意识,做出了不少重要的发明。陷入热恋的恋人们也深谙此道,只需要看到伴侣的照片、听到伴侣的脚步、收到伴侣的短信,身体里就能产生真正的麻醉剂,进而产生滔滔不绝的情话、绵绵不绝的遐想。
灵感与有意识相关,因而具有可塑性。灵感可以经由训练而掌握。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一种你要建立起的写作习惯。推荐那些方便、健康、个性化的习惯。比如:写作前做喜欢的体操、听喜欢的音乐、吃喜欢的食品、喝茶、唱歌、用派克钢笔写、用狼毫毛笔写、用苹果电脑写,甚至单脚站立写(海明威习惯这样)……
第二步,真正让它成为你的习惯。也许开始有些难,耐心一些,坚持三周,一般来说,你就会拥有一个属于你的写作习惯了。
第三步,真正重要的,每次做了你已经成为习惯的行为之后,一定要写作(这样才叫写作习惯)!
长此以往,你一做你所习惯的某一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写点什么,当你写文章写不下去的时候,写作习惯对你尤其有帮助。它就像能够召唤灵感的魔法,诚如日本导演、编剧黑泽明在大岛渚对他所做的访谈中所说:
一旦你习惯了,写起来就会毫无困难……你去爬山时,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断看山顶,就会泄气。我认为写作与此类似,你要逐渐习惯于去写作,必须努力学着去尊重它。不是当成苦差事,而是养成习惯,但大多数人倾向于中途放弃。我告诉我的副导演们,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因为这成了习惯,一遇到困难他们就会放弃。我告诉他们无论如何,要写到最后,直至取得了某种成果……
你还可以更进一步,让写作本身成为你的习惯,坚持每天都写。斯蒂芬·金这样说:“如果我不是每天都写,人物在我脑子里就开始走样——他们开始变得像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的人。叙述故事的刀锋开始生锈,我就开始对故事情节和进展失去控制。最糟糕的在于,那种创作新东西的兴奋感会逐渐消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惯其实就是写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