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主脑

【原文】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究关目,究竟俱属衍文 ,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后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

如一部《琵琶》,止为蔡伯喈一人,而蔡伯喈一人又止为“重婚牛府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二亲之遭凶,五娘之尽孝,拐儿之骗财匿书,张大公之疏财仗义,皆由于此。是“重婚牛府四字,即作《琵琶记》之主脑也。一部《西厢》,止为张君瑞一人,而张君瑞一人,又止为“白马解围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夫子之许婚,张生之望配,红娘之勇于作合,莺莺之敢于失身,与郑恒之力争原配而不得,皆由于此。是“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又怪乎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也。此语未经提破,故犯者孔多,而今而后,吾知鲜矣。

【注释】

①衍文:多余的文字。

【译文】

古人每写一篇文章,必然都有一篇的主题。主题并非是别的,而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原本的意图。戏曲也是如此。一部戏曲之中,穿插着无数人名,说到底大多都是作为陪衬的次要角色。追寻作者创作的原本意图,这出戏只是为了一个人而写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头到尾,经历了悲欢离合,中间穿插了各种情由、无数情节,追根到底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追寻作者的创作本意,这些文字不过是为了一件事而写的。这样一个人一件事,便是创作戏曲的主题。不过这个人这件事必须要足够奇特,的确是值得被传播才会被传播下去的,如此才算对得起戏曲的名称,而其中的人与事与作者的姓名将会名留千古。

例如一部《琵琶记》,主要写的不过是蔡伯喈这个人,而针对蔡伯喈的事情没有比“重婚牛府这件事更主要的了,其余次要事件都是因这件事发生的。比如父母遭遇灾年,五娘尽孝,拐卖儿子,为了骗取财产藏匿家书,张大公仗义疏财,均是在“重婚牛府这件事的基础之上发生的。因此“重婚牛府四个字,便是创作《琵琶记》的主题。一部《西厢记》,不过是为了写张君瑞这个人而已,而围绕着张君瑞这个人只有“白马解围这件事,剩下的次要事件都是为了这件事而写的。老夫人许婚,张生希望能够迎娶莺莺,红娘勇于撮合,莺莺敢于失身,郑恒奋力争取原配而没有成功,均是从这件事上派生出来的。这“白马解围四个字,便是创作《西厢记》的主题。其他的戏曲也均是如此,无法一一详细解读。后人创作戏曲,却只知道是为了一个人而写的,却不知道也是为了一件事而写的,只是将这个人所做的事情铺陈开来,就像是散乱的金玉碎片,将它们作为部分拿出来尚可,但是如果是整部戏,便像是断了线的珠子,失去了大梁的房屋。作者茫然没有头绪,观看的人也默默无声,也难怪懂戏的人看到戏院便迈步离开。这句话之前没有人道破,因此有很多人都犯了类似的错误,从今往后,我觉得犯这样错误的人应当会有所减少了。 USGa9G6BfitSN0mGPLdJ+ZeueS5Ri9E9Ka/1GzoyxAp6fs1AkXgk7CPaNTu0Bf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