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英语的发展

英语是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支内的一种语言,7世纪起有文献记载。英语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包含1500多年。古英语时期从500年至1050年;中世纪英语则从1050年至1450年;早期现代英语从1450年至1700年;现代英语从1700年至今。英语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耳他、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母语或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英语可谓一种非常神奇的语言,其经历非同一般。起先,它只是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出身”低微得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两次险些灭亡,可如今却成了国际性的语言,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交流工具。在追溯英语的历史发展时,我们通常将它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Old English)、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和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古英语时期从盎格鲁(Angles)和撒克逊人(Saxons)的入侵(5世纪中叶)开始至诺曼人(the Normans)占领英国(11世纪中叶)为止;中古英语时期包括11世纪中叶至1500年这段时间;从1500年至今为现代英语时期。为便于研究,我们通常把1500年至1700年间的英语称作“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而把1700年至今的英语称作“后期现代英语”(Later Modern English)。这样的分期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发展历程的了解和研究。

一、英语的起源

据文物考证显示,史前的不列颠诸岛上已经居住着旧石器人(Paleolithic Man)。那时,不列颠诸岛和欧洲大陆是连成一片的,今日英国和法国之间还没有今天的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莱茵河(the Rhine)与泰晤士河(the Thames)之间尚由其支流相接,今天的英国仍属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9000年的时候,由于地壳变迁,大不列颠诸岛从欧洲大陆分离出来,使得史前的旧石器人能够在不列颠定居下来。后来一部分凯尔特人在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定居下来,其余的一部分占领了今天的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每到一处,他们都对伊比利亚人进行残酷的杀戮。凯尔特人讲凯尔特语。今天居住在苏格兰北部和西部山地的盖尔人(Gaels)仍使用这种语言。在英语形成之前凯尔特语是在不列颠岛上所能发现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据的最早的语言,今天这个岛屿的名字就是源自凯尔特族裔的名称Briton(不列颠人,也有学者译作“布立吞人”)。

公元前55年,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卢(Gaul)之后来到不列颠。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夏天,恺撒大帝第二次亲临不列颠。罗马人从此在不列颠站稳了脚跟,但在以后的大约100年间,罗马帝国并没有对不列颠构成很大的威胁。英国历史上真正的被“罗马人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后43年开始的。当时罗马皇帝克罗迪斯(Claudius)率领四万人马,用了三年时间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东南部。随后,整个的英格兰被罗马牢牢控制了。随着军事占领,罗马文化与风俗习惯开始渗入不列颠,致使拉丁语在不列颠开始传播。那时,官方用语、法律用语、商业用语等均是拉丁语,而凯尔特语则难登“大雅之堂”。在今日英语中,只是在一些地名和河流名称方面还保留着凯尔特语的词汇成分。例如,the Thames,the Cam,the Dee,the Avon,the Esk,the Exe,the Stour,the Aire,the Derwent,the Ouse,the Severn,the Tees,the Trent,the Wye等,均是凯尔特人命名的河流;在Duneombe,Winchcombe,Holcome,Cumberland,Coombe等地名中,也可看到凯尔特语cumb一词的成分,英国著名城市多佛尔(Dover)、约克(York)的名称也源于凯尔特语。

406—407年间,罗马人因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不得不撤离不列颠。449年,来自北海沿岸的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Jutes)乘虚而入,大举侵犯不列颠诸岛,但遭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到了6世纪末,大不列颠诸岛上的凯尔特人几乎灭绝,幸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沦为奴隶。随着时间的推移,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逐渐形成统一的英吉利民族,他们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较为统一的新语言,即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这便是古英语。盎格鲁人在拉丁文和早期日耳曼语中被称为“安格利人”(Angli),后经过古英语前元音音变成了Engle。由于他们在三个部落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所以Englaland(盎格鲁人的国土),就成了这块土地的统称,即英国,Englisc(盎格鲁人的语言)就是指他们的共同语言——英语。由于语言内部的发音和拼写方面发生了演变,后来Englaland和Englise最终演变成了现代英语中的England和English。

二、古英语

通常把450年至1150年期间的英语称为古英语。这个时期的英语包括四种主要方言:(一)诺森伯里亚方言(Northumbrian),即洪伯河以北的方言;(二)梅尔西亚方言(Mercian),即洪伯河与泰晤士河之间的英国中部地区方言;(三)肯特方言(Kentish),即在英国东南部地区定居下来的朱特人说的方言;(四)西撒克逊方言(West Saxon),即在泰晤士河以南定居下来的撒克逊人说的方言。诺森伯里亚方言和梅尔西亚方言主要在盎格鲁人居住的地区使用,因此这两种方言有时又合称为盎格里亚方言(Anglian)。最初文化较发达兴旺的地区是使用诺森伯里亚方言的地区,又以约克为其中心。到了9世纪,由于遭到斯堪的纳维亚人(Scandinavians)的大规模入侵,英国的文化中心从诺森伯里亚移至西撒克逊地区。后来,西撒克逊方言逐渐成为“标准古英语”。今天我们在探讨古英语的特点时,往往以西撒克逊方言所遗留下来的史料为依据。

古英语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语言系统和记录语音的方式,元音从一开始就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而辅音相对比较稳定。当时人们用作记录语音的是一种碑铭文字,又叫秘符体字母。后来,他们跟一些爱尔兰僧侣学会了使用拉丁字母。但是仍然没有拼写规则,没有正规字法,同样一个词,常常写得前后不一致。古英语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的词形“曲折”变化相当丰富。名词、形容词都根据性、数、格三个标准而有不同的词尾,动词也有多达14种不同的变化形式。词尾的变化虽然纷繁复杂,但因此保证了词的独立性,句子成分的排列也就相当灵活。

古英语属于综合性语言,现代英语属于分析性语言。古英语的拼写和读音与现代英语有很大差异。在今天看来,古英语如同一门外国语,人们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学习,才能读懂它。古英语的语法特点与现代德语相近,具有明显的曲折形式,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等均有复杂的词尾变化,古英语时代是词尾曲折的全盛时期。由于古英语具有较强的曲折形式的特点,古英语的句子语义像拉丁语一样,不完全依赖于词序,而以词缀为主,如for-,in-,-ful等。派生法在古英语中也广泛使用,共有24个名词后缀、15个形容词后缀,-dom,-hood,-ship,-hess,-the,-ful,-ish等词缀都可溯源到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诗歌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头韵(alliteration),由此产生的许多短语一直保留至今,如rnight and main(全力地),friend and foe(敌友),a labour of love(出自喜爱而做的事)。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国,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Augustine)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英国的同时,一批拉丁词也进入英语;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所以有许多斯堪的纳维亚各国词语进入英语。其实,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中有许多词和盎格鲁-撒克逊语非常相似以至很难区分开来,例如,are,they,their,them,call,die,give,take,skin,sky,ill,weak等。早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之前,不列颠居民就和罗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引入了相当多的拉丁词汇。例如,bargain(议价),cheap(便宜),pound(英镑),cup(杯子),dish(盘子),wine(葡萄酒)等。在漫长的古英语时期,拉丁语中的词汇不断被引入英语中,随着基督教引入英国以后,大量引入的拉丁语词汇也均与宗教有关。许多词汇至今仍被沿用,如altar(祭坛),candle(蜡烛),disciple(信徒),hymn(赞美诗),priest(牧师),Pope(主教,教皇),temple(神殿)等。

古英语时期虽然拉丁语是西欧唯一的学术性语言,但人们也开始用英语作为艺术表达的工具,创作出许多英语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主要以诗歌为代表,绝大部分内容与基督教有关,如上文提到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根据英国史料的记载,有据可查的英国最早的诗人是凯德蒙(Caedmon),著有英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集《凯德蒙赞美诗》(Caedmon’s Hymn)。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主持编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

三、中古英语

中古英语时期是从1100年至1500年。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英王哈罗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诺曼征服(the Norman Conquest)。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法语便被作为官方语言在社会、文化等很多领域中广泛使用。但大多数人还是说英语,直到15世纪末,英语才再次成为整个国家的语言。

这一时期的英语废弃了古英语中大部分词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法语词汇,这些词汇多源于拉丁文。英语中的法语词汇随处可见。例如,宗教方面的词汇:baptism(洗礼),confess(忏悔),divine(神的牧师)等;法律和政府行政方面的词汇:judge(审判),jury(陪审团),justice(公平),government(政府),parliament(议会),state(州)等;军事方面的词汇:conquer(征服),sergeant(警官),victory(胜利)等;服饰方面的词汇:coat(大衣),dress(女服),gown(礼服),robe(长袍)等;文学方面的词汇:chapter(章节),poet(诗),prose(散文),rime(白霜)等;科技方面的词汇:tmedicine(药),remedy(治疗),surgeon(外科医生)等。

在中古英语时期,英语经历了剧烈变化。到了中古英语末期,英语已逐渐具有词根语(如汉语)的特性,而且这个趋势一直在继续着。语言发展的趋势是从综合到分析,从词形的多变化到词形的无变化。这一变化对英语词汇的发展影响深远,为日后大量的借词——主要是希腊语词、拉丁语词进入英语铺平了道路。

随着众多的法语借词被吸收进英语,一些法语和拉丁语的词缀也被英语化(Anglicized)了,成为英语构词的重要素材。如前缀dis-(distrust),en-(enrich),inter-(intermingle),mal-(maladjustment),non-(nonage),pre-(preconceive),re-(reenter),semi-(semi-circle),sub-(subtenant);后缀-able(believable),-acy(delieacy),-age(peerage),-al(rehearsal),-ancy/-ency(vacancy,innocency),-ate(translate),-ory(transitory),-ance(hindrance),-ant/-ent(occupant,resident),-ician(geometrician),-ise/-ize(epitomise,fertilize)。与此同时,有些英语本族语的词缀反而被废弃不用了。在复合词的构成格式方面,也吸收了法语的一些特色,例如,名词+形容词(knight-errant,游侠骑士),副词+过去分词(by-gone,过去的)。这些现象,语言史家称为英语的罗曼语化(Romanization of English)。这就是为什么从谱系关系看,英语与德语同族,但现代英语的词汇和法语更相近的原因。

大量法语词汇的涌入,也使英语词汇起了词义变化。有一些英语固有的词语被淘汰了,有一些虽然还存在,但词义范围有所改变,或者带上特有的文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wed在古英语中作“结婚”解,但在中古英语时期传入了法语词marry,英语中的“结婚”的意义渐渐由marry来表示,wed只用于引申意义中;它的动名词wedding还是一个常用词,但只限于指“婚礼”。在这一时期,作为文学语言的英语也许曾一度黯然失色,然而却从未被消灭。阿尔弗雷德大帝开始的编年史还在继续用英语编写,l2世纪末就产生了一部宗教性散文的杰作《修女训》(Ancrene Riwle),这种完美而又得体的散文体由作家们一直延续到16世纪。从13世纪中叶起,人们越来越多地模仿法国的骑士传奇,其中的《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The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代表了骑士文学的最高成就。它用头韵体诗写成,描述了亚瑟王属下一个“圆桌骑士”的奇遇。14世纪后半叶,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创作出《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乔叟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乔叟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押韵的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下面援引该作品《总序》(The General Prologue to the Canterbury Tales)中的一段:

Whan that April,with his shoures soote

The droghte of March hath perced to the roote

And bathed every veyne in swich licour,

Of which vertu engendred is the flour;

Whan Zephirus eek with his sweete breeth

Inspired hath in every holt and heath

The tendre croppes,and the yonge sonne

Hath in the Ram his halfe cours yronne,

And smale foweles maken melodye,

That slepen al the nyght with open eye-

(So priketh hem Nature in hir corages);

Thanne longen folk to goon on pilgrimages…

这段诗文的中文意思是:

四月时分,甜蜜的阵雨飘落,

穿越干旱的三月,浸透了万物的根部,

把强力酒精的每一根经络浸泡,

草木发芽,渐次生花;

西风呼出甜美的气息,

席卷了荒地和林丘

嫩枝和嫩叶,青春的阳光

在白羊星座走了一半的历程,

无数小鸟通宵达旦睁着眼睛,

此时齐声歌唱

(大自然骚扰着它们躁动不安);

这时,人们渴望走上朝圣之路……

下面是经现代英语改写后的文字,试对照:

When in April the sweet showers fall

That pierce March's drought to the root and all

And bathed every vein in liquor that has power

To generate therein and sire the flower;

When Zephyr also has with his sweet breath,

Filled again,in every holt and heath,

The tender shoots and leaves,and the young sun

His half-course in the sign of the Ram has run,

And many little birds make melody

That sleep through all the night with open eye

(So Nature pricks them on to ramp and rage)

Then folk do long to go on pilgrimage...

此外,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咏唱绿林英雄罗宾汉(Robin Hood)的民谣。这些歌谣生动地讲述了一群农民劫富济贫、打击教会僧侣和执法吏的事迹,传诵至今。

四、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时期是从1500年至今,人们常把1500年到1700年的英语称作“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m English),1700年至今的英语称作“后期现代英语”(Later Modem English)。这一时期出现的文艺复兴给英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对英语词汇影响最大的是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时期强调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对抗中世纪的封建文化。于是许多外来词,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语传入英语,成为英语的书面语和术语词的基本部分,同时也为英语提供了大量的同义词。希腊和拉丁语词进入英语后有的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如climax,appendix,exterior,axis等;有的失去了词尾,如(括号内为拉丁语),consult(eonsultare),exclusion(exclusioneum),exotic(exoticus)等;还有的改变了词尾,使之更适合英语的形式,如形容词词尾us变成了ous或变成a1,名词词尾tas变为ty。人文主义学者们对语言抱着兼收并蓄的态度,从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中借用大量词汇以丰富英语的表达方式,同时注意从古罗马文学和法国文学中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素材。莎士比亚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十四行诗真挚感人,戏剧作品情节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位语言大师。在创作过程中,他把外来语和本族语巧妙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了英语的表现能力,据统计,他一共运用2万~2.5万个词。但是,学界对莎士比亚所使用的词汇一共有多少见解不一。一说具体数字是43566个,是使用计算机考证的结果。现今人们日常使用的英语词汇中,很多是由这位语言大师第一次使用而成为英语词汇的,或者是因为他的使用而使原来的词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于莎士比亚到底给英语创造(杜撰)了多少词汇,有人说几百个,有人说上万个,但学术界公认的是1500个左右。以莎剧《麦克白》(Macbeth)中的一小段独白为例:

"Will all great Neptune's ocean wash this blood clean from my hand?No,this my hand will rather the multitudinous seas incarnadine,making the green one red."

“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是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

这里的形容词multitudinous和动词incarnadine都是外来语,动词make和形容词green,red都是本族语词。外来语和本族语相辅相成,取得了生动的艺术效果。莎士比亚的创作表明,英语是一种具有很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表达工具,其形式相当灵活,可适用于各种体裁和题材。

这一时期英语不仅是文艺和学术的表达工具,此间的宗教改革运动还使它成为神学家的语言,礼拜祈祷的语言和宗教的语言。1611年出版的《圣经》“钦定译本”(King James Bible)当可视为一部无与伦比的散文杰作,其文体质朴,语言优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现代英语句子结构和文体的楷模。

1662年,正式成立了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英国皇家学会是为推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面设立的独立的英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近代科学革命的后期,当时经过文艺复兴运动洗礼、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革命全过程的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圈地运动和毛纺工业的大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向海外扩张和发展国际贸易,受此影响,从罗马教廷脱离出来的英伦三岛教会的自由意识极大增强。海上运输的强烈要求使造船技术、水文学、天文观测、结构计算、材料技术和防腐蚀的化学处理等科学得到发展。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富商巨头们,极其需要刚从神学家中分化出来的自然科学家和科技人员为其提供科技支持。英国皇家学会提倡用质朴的英语探讨哲学和自然科学。从此,英语逐渐代替拉丁文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语言,这就要求它更准确、清晰、合乎逻辑,更有说服力。

17世纪英国文学家德莱登(John Dryden)澄清了英语的句法,早期现代英语发展成了一种相当成熟的语言。

英语的发展一直受到两种趋势的影响:一是使之更丰富、典雅;二是使之保持纯洁、朴素。早期现代英语发展成为后期现代英语,主要是第二种趋势在起作用。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了一个理性的时代,启发人们反对封建传统和宗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解放、个性发展等。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一脉相承,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应当说启蒙运动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全面、深刻和彻底得多。要求英语的读音、拼写、词义、句法等都得有个统一的标准,于是产生了对字典和语法书籍的迫切需求。1755年,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编纂出版了《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这部词典一直是最权威的英语词典,直到20世纪初才被《牛津英语词典》取代。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已成为英语名篇的《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Samuel Johnson’s Letter to Lord Chester field),该文在揭穿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约翰逊为编纂词典向此君求助未果)沽名钓誉的过程中,显露了约翰逊过人的说理才智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英语词典》第一次把英语作为全民语言记录下来,对书面语、惯用法和拼写法的规范化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从此以后现代英语大体定型。另外,当时还接连出版了许多语法书籍,英语的准确程度和清晰程度得以大大增强。

现代英语发展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汇大大增加,这种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从17世纪开始,英语随着英国国际贸易和开拓殖民地的活动走向世界各地,与世界各地的民族和文化都有了接触,吸收了数千个新词,词汇变得更为国际化了。例如,源自波斯语的harem(商队),bazaar(市场)和shawl(披肩),源自土耳其语的kiosk(凉亭)和coffee(咖啡),源自印地语的nabob(大富翁),源自日语的soy(酱油),源自马来语的orangutans(猩猩)和paddy(稻)等。与此同时,由于与法国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法语词汇仍然源源不断地传入英语。这一时期传入英语的法语词汇很多保留了法语在发音和拼写上的特征,如protégé(被保护人),chaise(两轮马车)。19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词汇也大幅度增长。古英语词汇只有5万~6万个,而现代英语却有65万~75万之多,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短语动词,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生动,而且英语的用法也比以前更加确定,更加规范。

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商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迅速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国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英语——新世界语

1887年,波兰查门霍夫博士(Zamenhof)以超人的智慧和满腔热情发明了超越民族界线的“国际普通话”——世界语(Esperanto),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让世界上的各民族能够“用一个声音说话”,实现和保持地球上各善良民族渴望的和平。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语没有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甚至被人遗忘。通过华盛顿大学卡尔伯特(Sidney S.Culbert)博士的研究,有1600000使用世界语的人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假设这个数字是正确的,这就意味着世界人口中只有大约0.03%的人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这种语言,迄今仍远未达到查门霍夫博士使它成为世界通用语的目标。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经是民族国家语言的英语却在世界上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使用,现已成为“新世界语”。

英语走向世界始于17世纪英国国际贸易和开拓殖民地的活动。英语虽然不属于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之列,并且它走向世界也仅仅400多年,可是它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速度和对全世界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语言都望尘莫及的,其奥妙究竟何在,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英语在短短400多年里能够一跃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据牛道生先生《英语与世界》一书的精辟分析, 我们须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英语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在历史方面。1500多年前,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凭借北欧日耳曼民族勇猛顽强的“海盗精神”抢占不列颠岛,在非常艰难的自然环境中,凭借本民族团结的力量战胜外族屡次的侵略,在不列颠创建新的国家——英国;然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凭借勤奋好学的探索精神,在广泛汲取欧洲古老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力求创新,努力赶超欧洲大陆的老牌列强,从一个弱小的海岛民族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强盛民族,在16世纪以后短短的200年中就创造出独具英国民族特色的先进语言文化。

在政治、军事方面。英国为了达到掠夺殖民地的目的,不惜用武力在世界各地镇压当地土著居民,在政治上竭力奉行殖民政策,强行传播和普及英语语言文化,用英语同化当地民族语言,使英语在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的英国殖民地牢牢地扎下了根,结果造就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多个具有本土语言文化特色的英语变种。

在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因为先前的大英帝国,以及后来的美国,都先后在经济上垄断国际贸易市场的许多重要领域,所以英语必然随这些领域的商品打入世界各国。如今,许多大的国际跨国集团仍然操纵在美、英两国手中,国际经济贸易游戏规则基本都是用英语作为蓝本制订的,并被美、英等西方国家所操纵或主导。在人类近代自然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先进发明创造和尖端科学技术来自英、美两国的科学家,他们用英语写成的科研报告和资料,以及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必然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的青睐。为了获取英、美的先进科学技术,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非英语国家的大批科学家和科技人员不得不下苦功学习英语。

在外交、国际贸易和旅游产业方面。美、英两国以及许多英联邦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或官方语言,美、英又分别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使得英语在1948年联合国成立之日就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并且用英语制订的国际法在全世界普及面最广。为了有利于国际交往,世界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不得不学会英语。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为了占领国际贸易市场和旅游市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英语成为推销本国商品和旅游资源的有力武器,各国相关公司在国际媒体用英语大做广告,千方百计为自己争夺客户。

在文化、教育和娱乐方面。因为美、英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都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各国为了培养一流科技人才,不得不派大批留学生或访问学者去美、英或其他英联邦国家大学留学或从事合作科研活动,英语自然成为年轻人梦寐以求地考入这些国家大学的“敲门砖”以及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工具。另外,世界上高水平的大学教材和现代文学著作,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写成的,各国高等院校为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与世界学术接轨,不得不选用或借鉴西方国家的大学英语教材和现代文学著作。美国人最早发明了电影,后来又发明了电视、录像。美国凭借高科技手段生产的大批影视音像制品,具有非常诱人的魅力,不但占领了英语国家娱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且在非英语国家也十分畅销。其他国家为了使本国的影视产品能够打入国际娱乐市场,也将其翻译成英语在全世界发行。因此,英语必然随着美国或其他国家影视音像制品的全球广泛传播,而引起世界亿万观众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新闻、出版、通信方面。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传媒垄断集团,几乎都被美、英所控制;国际电信以及全球网络通信业也几乎被美国所操纵;世界新闻出版领域的英语书籍、报刊发行量最大,英语自然成为世界新闻、出版、通信领域的首选语言或主导语言。

在民族语言文化方面。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还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有它独特的文化气质上。语言的文化气质,指的是一种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使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心理上得到的某种感受,这种感受一方面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由语言结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显露出来。18世纪以来,英、美一直先后处于世界近代史上全球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顶峰。因此,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看,英、美必然成为世界近代史上先进语言文化的主要代表者,英、美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必然最强。那些弱小民族或语言文化落伍的古老民族,一旦沦为英、美的殖民地,其本土的语言文化必然面临被同化或边缘化的危险,英、美英语语言文化势不可挡地成为这些被奴役民族的主导语言文化。即使这些民族后来独立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依然很难摆脱对英语的高度依赖,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南非等国至今仍然把英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使用。

经过1500多年的变迁,英语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为今天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语言,这固然有上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但英语语言本身的独特优势也同样不容忽视。词汇的开放性便是其优点之一,英语极善于吸收外来词。一方面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有日耳曼语的共同词语;另一方面又长期与法语及其他罗曼语族语言联系密切,同时吸收了大量古典词语。可以说,英语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语兼收并蓄于一身,这在欧洲各语言中间是独特的。今天,每当出现了一种新的事物、设备或时尚,只要其他语言中已经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词汇,英语就会心甘情愿地把它吸收进来。而且在吸收的过程中,往往词形不做任何改变。

英国语言学家布赖恩·福斯特(Brian Foster)在《变化中的英语》一书里精辟地分析了英语民族在吸收外来词语问题上的民族心理特点:“从英语的整个历史来看,英语对其他语种的词语总是乐于采纳的。确实,人类各种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外界模式,但有理由可以认为,英语跟其他主要的语种相比更易于接受外来的影响。法国人在1624年成立了法兰西学院(Académic Francaise)。它于1964年出版了《法兰西学院词典》。他们希望靠此来阻止或多少能控制外国词语的流入。而对于大多数操英语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似乎主张一种语言上的‘自由贸易’。他们说,如果一个外国词语是有用的话,那就应该采用,不论其来源如何。”

从语法角度看,当代英语正朝着精练、简化的趋势发展。语言结构上的演变不是通过“爆发”方式形成的,正如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不承认在语言发展中有突然的爆发,有现存语言的突然死亡和新语言的突然创造。”“语言的发展……是经过逐渐的、长期的语言新质和新结构的要素的积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自19世纪以来,英语的语法结构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虽仍处在“新结构的要素的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阶段,但对其中的一些简化趋势我们是不该否认的。这些特点也使英语同其他欧洲语言比较起来相对容易学习,特别是容易入门。当然,英语也有其弱点。最容易察觉的便是拼读不统一,容易造成拼写混乱。此外,同义词、惯用语特别多,这固然使英语富于表现力,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在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p+B3R54jZXiBluOhBlxDU7iTuZ+iqnQ0F2SnOmRjUKl31wtpbulY+98ybxNkK7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