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个月 吃吃睡睡,睡睡吃吃

0~1个月宝宝的生长特点

宝宝生长发育的基本数据

宝宝生长发育的基本数据

新生宝宝特有的外貌

头部大小 新生儿的头部大约占身长的1/4,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比胸围大1~2厘米。

头发 大部分宝宝出生时都长有胎发,发色、发质和发量因人而异。大约从3月龄开始,胎发逐渐脱落,1岁前后会完全长好新头发。

囟门 所有新生儿的头部都有2个柔软的区域—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较大,位于头顶前部,看起来或平或微微有点下凹,通常肉眼就可看到轻微跳动。后囟门较小,位于头顶后部。前囟会随颅骨生长而增大,之后逐渐骨化而变小,闭合时间因人而异,6个月~2岁闭合都算正常。后囟一般出生后3个月内就闭合了。

头型 因通过产道时头部受到挤压,刚出生的宝宝大多会有一个尖尖的甚至看起来奇形怪状的小脑袋,过几天就会恢复自然的圆形。

面部皮肤 新生儿的脸通常会略显水肿,并且会有一些白色或黄色米粒大小的粟粒疹—粉刺,出生后2~3周便会消失。

耳朵 新生儿的耳朵很软,皱巴巴的,不久就会自行展开。耳道内会分泌出淡黄色油脂,它具有抗菌与保护作用。

眼睛 眼睑略显水肿,出生后数小时自然消退。眼白部位可能会有少量血点或血丝,出生后几天内消失。

鼻子 鼻腔狭窄,分泌物较多,几天后会消失。

嘴巴 每个新生儿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俗称“螳螂嘴”。

下巴 有些新生儿的下巴不对称,这与宝宝在子宫内的头部姿势有关,会慢慢自行矫正。

脖子 脖子很短,有很多皱褶。

乳房 受母体雌激素与催乳素影响,宝宝出生时乳房会稍微突起,有的甚至会分泌少许乳汁,几周内会恢复正常。

脐带 肚脐向内凹陷或稍微向外凸出,脐周皮肤略微泛红、有少量渗血或轻微黏液,一般少则10天、多则3周,脐带的残根便会干燥脱落。

扁平足 新生儿足底扁平,随着年龄增长,韧带逐渐变紧,形成足弓。

胎脂 通常,新生儿全身裹着一层油脂一样的物质—胎脂,它是保护胎宝宝的皮肤免受羊水浸泡的外衣。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生后洗去胎脂就会出现脱皮现象,这是新生儿必经的正常过程,不必担心,也无须治疗。

胎毛 一些宝宝尤其是早产儿出生时,肩膀与背部甚至全身会有一层细小的毛毛,这是胎毛,通常会在出生后几周内逐渐褪去。

新生儿的皮肤会有些发青,随着呼吸逐渐规律,肤色会变得红润。新生儿皮肤颜色会随着体位变换出现界限分明的不同变化,上半身呈现苍白色,下半身呈现鲜红或紫红色,通常这种现象3周后就会消失。四肢末端经常会出现青紫,尤其是在躺卧时。若将其抱起或适当改变体位,可恢复为正常肤色。此外,在寒冷、局部受压、屏气、过度哭闹等情况下,身体局部皮肤也会出现青紫或暂时性紫绀。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这些情况会逐渐消失。

新生宝宝特有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体重降低

生理性体重降低是新生宝宝的普遍现象。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吮力弱,吃奶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对多,再加上妈妈开始时乳汁分泌量少,所以宝宝在出生的头几天体重不增加,反而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新妈妈不必着急,在随后的日子里,宝宝的体重会迅速增长。

新生儿先锋头(产瘤)

经过产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受到产道的外力挤压,引起头皮水肿、瘀血、充血,颅骨出现部分重叠,头部高而尖,像个先锋,俗称先锋头,也叫产瘤。剖宫产的新生儿头部比较圆,没有明显的变形,所以就不存在先锋头。产瘤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生后几天就会慢慢转变过来。

呼吸时快时慢

新生儿胸腔小,气体交换量小,主要靠呼吸次数的增加维持气体交换。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呼吸节律有时会不规则,特别是在睡眠中,会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

打嗝、鼻塞、打喷嚏

新生儿吃得急或吃得哪里不对时,就会持续打嗝,宝宝会很不舒服。这时妈妈要用中指弹一弹宝宝的足底,让其啼哭几声,哭声停止后,打嗝也就随着停止了。如果没有停止,可以重复上述方法。

新生儿鼻黏膜发达,毛细血管扩张且鼻道狭窄。有分泌物时,宝宝会出现鼻塞现象。妈妈要学会为宝宝清理鼻道。新生儿洗澡或换尿布时受凉就会打喷嚏,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不一定就是感冒了。

面部表情出怪相

新生儿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表情,如皱眉、咧嘴、空吸吮、咂嘴、屈鼻子等,很多妈妈会误认为宝宝有问题。其实这是新生儿的正常表情,和疾病没有关系。但是,当宝宝长时间重复出现一种表情动作时,就应该及时看医生了,以便排除抽搐的可能。

新生儿抖动、挣劲

新生儿会出现下颌或肢体抖动的现象,常常会被新手妈妈误认为是抽风。新生儿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刺激容易做出泛化反应。当新生儿听到外来的声响时,会抖动全身,伸开四肢,并且呈拥抱状。新生儿对刺激还缺乏定向力,不能分辨出刺激的来源。无论碰触宝宝的任何一个部位,宝宝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伸开四肢,并且身体很快呈拥抱状。因此,妈妈不需要紧张,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反应。

新生儿总是使劲,尤其是快睡醒时,有时憋得小脸红红的,这是不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其实宝宝没有不舒服。宝宝憋红脸,那是在伸懒腰、活动筋骨。因此,妈妈不要小题大做。把宝宝紧紧抱住,不让宝宝使劲,或带宝宝看医生,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

医生需要对新生宝宝做什么

宝宝的第一张体检成绩单

“Apgar”是肤色(appearence)、心率(pulse)、对刺激的反应(grimace)、肤张力(activity)、呼吸(respiration)这5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Apgar”评分是宝宝人生的第1张成绩单,成绩单的批阅者是宝宝的接生护士或医生,他们会在宝宝出生后的1分钟和5分钟时顺便考察这5项指标的得分,从而了解宝宝出生时的大致健康状况,看是否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处理以后评价恢复的状况。

大部分宝宝的Apgar评分都在7~10分之间,7分以下的有轻度窒息的隐患,4分以下的可能有重度窒息。

Apgar评分标准

出生后24小时内的3针

第1针:卡介苗(BCG)

卡介苗是引发人体感染能力最强的疫苗之一,是目前唯一一种含活菌的常规疫苗。

接种部位、方法 宝宝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接种时间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1针卡介苗。如果宝宝因为早产等原因不能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应该在体重增加至2500克或疾病治愈后及时补种。

接种后反应 接种后2~3周,局部会出现红肿的硬结,直径在10毫米左右,中央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2~3个月结痂,形成永久性疤痕。

不良反应 接种后接种侧的颈部、锁骨上下、腋下等处的淋巴结肿大甚至化脓、溃烂,可能患了卡介苗淋巴结炎,一般可治愈。

第2针:乙肝疫苗(HepB)

乙肝疫苗是目前最安全的疫苗之一。

接种部位、方法 一般是在右上臂三角肌内。

接种时间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1针乙肝疫苗,满月时接种第2针,满6个月时接种第3针。如宝宝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应在出生后1个月开始按0、1、6个月程序接种。

接种后反应 局部会有一过性疼痛,少数有红肿硬结,全身低热。很少有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会有偶合症,如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在2周~3月龄宝宝中最常见。

第3针:维生素K1

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症可能导致新生儿出血(便血、吐血、颅内出血等),甚至死亡,所以有必要给宝宝肌注1针维生素K1。

接种时间 出生后24小时内肌注1针维生素K1可以起到预防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症的作用。

注射剂量 各医院使用维生素K1的剂量并不一致,但1次剂量不会超过5毫克。通常正常足月宝宝常规肌注1针,早产宝宝、妈妈产前使用抗惊厥抗凝或抗结核药及妊娠分娩过程中有并发症等的宝宝常规肌注3针(连续3天每天1针)。

不良反应 肌注维生素K1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多为静脉给药。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要接种3针疫苗。

出生3天新生宝宝的疾病筛查

新生宝宝的疾病筛查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对于这些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宝宝把危害减小到最低。

新生宝宝的听力筛查

新生宝宝的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以便早治疗、早干预,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影响。

一般来说,正常新生宝宝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高危因素新生宝宝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

新生宝宝的代谢病筛查

新生宝宝筛查主要针对可以干预治疗的疾病。目前我国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宝宝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盐去氢酶缺乏症。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本地区新生宝宝疾病筛查的病种。

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宝宝筛查病种

正常新生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到出院前进行筛查,未通过者应在42天内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

科学喂养,打下一生营养好基础

母乳喂养好处多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合理,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能悉心护理婴儿,并可促进母体的复原。同时,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不易发生过敏反应。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最少坚持完全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6个月龄开始添加辅食的同时,应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在6个月龄以前,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母乳的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 大部分是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且含有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酶以及抵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素

脂肪 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且脂肪球较小,容易吸收

糖类 主要是乳糖,在孩子的消化道内转变成乳酸,能促进消化,帮助钙、铁、锌等的吸收,也可以促进肠道内乳酸杆菌的大量繁殖,提高消化道的抗感染能力

钙、磷 含量不高,但比例比较适当,容易被孩子吸收利用

滴滴初乳赛珍珠

初乳是指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所吃到的母乳。俗话说,“初乳滴滴赛珍珠”。初乳含有一般母乳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噬菌酶、吞噬细胞、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能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初乳中含有保护肠道黏膜的抗体,能防止肠道疾病。初乳中蛋白质的含量高、热量高,容易消化和吸收。初乳还能刺激肠胃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加快肝肠循环,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总之,初乳的优点很多,妈妈和宝宝一定要珍惜。特别是产后头几天的初乳,免疫抗体含量最高,千万不能丢弃。

初乳成分与功效图
各时期乳汁分泌及所含营养变化

各时期乳汁分泌及所含营养变化

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建议

为了使妈妈们能够实行和坚持在最初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

1.在分娩后最初6小时内就开始母乳喂养。

2.母乳喂养最好按需进行,不分昼夜。

3.最好不要使用奶瓶、人造奶头或安慰奶嘴喂奶。

让宝宝吃得舒服是门技术活

都知道母乳喂养好,但妈妈如何喂奶,才能让宝宝吃得舒服呢?下面来具体谈谈。

摇篮式

摇篮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哺乳方式。宝宝的头部枕着妈妈的手臂,腹部向内,而妈妈的手应托着宝宝的臀部,方便身体接触。妈妈利用软垫或扶手支撑手臂,手臂的肌肉便不会因为抬肩过高而绷紧。采用这种喂哺姿势时,妈妈可以把脚放在脚踏或小凳子上,这样有助于身体放松。

半躺式

在分娩后的最初几天,妈妈坐起来仍有困难,这时,以半躺式的姿势喂哺宝宝最为适合。妈妈背后用枕头垫高上身,斜靠躺卧,让宝宝横倚在妈妈的腹部进行哺乳。

揽球式

在喂哺双胞胎时,或同时有另一位宝宝想依偎着妈妈时,这种姿势尤为适合。宝宝躺在妈妈的臂弯里,臀部相对,有需要时可用软垫支撑,而妈妈的下臂应托着宝宝的背部,身子应稍微前倾,让宝宝靠近乳房。开始喂哺后,妈妈便可放松,将身体后倾。这种姿势能让宝宝吸吮下半部乳房的乳汁。

许多宝宝在出生两周后,会经常吐奶。在宝宝刚吃完奶,或者刚被放到床上,奶就会从宝宝嘴角溢出,严重者甚至从鼻孔溢出。吐完奶后,宝宝并没有任何异常或者痛苦的表情。这种吐奶是正常现象,也称“溢乳”。

母乳不足时怎么补救

母乳喂养是医生们提倡的一种喂养方式,但是有很多母亲担心自己的奶水不够,怕宝宝吃不饱。

怎么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判断母乳是否充足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称宝宝体重。宝宝出生后7~10天的时间里,尚是生理性体重减少阶段,此后,体重就会增加。因此,10天以后起每周称1次,将增长的体重除以7得到的值如在20克以下,则表明母乳不足,此时应该尝试添加配方奶了。

母乳不足补救方法

母乳不足初期可增加喂母乳的次数,刺激母亲产生更多的催乳素,以增加乳汁的分泌。若母乳仍不足时,开始可在下午四五点钟加一次配方奶,加的量应根据宝宝的需要来确定。

先给宝宝喂150毫升配方奶,如果宝宝喝完还意犹未尽,下次就准备180毫升,若吃不了再稍微减少一点,但不要超过180毫升。喂得过多会影响下次母乳喂哺,还易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如果宝宝半夜不再哭闹,体重每天增加10克以上或每周增加100克以上,就可以一直这样一天加一次。

如何挤母乳

妈妈能熟练地挤母乳以后,用手挤母乳,也会像宝宝吃奶一样把奶挤出来。

挤母乳的方法

挤母乳之前,要先把手洗干净,挤右侧乳房时用左手,挤左侧乳房时用右手。寒冷的时节,要保证手温暖了再挤。

挤母乳是挤乳头后面的存奶的乳腺管,而非乳头。具体方法是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住乳头周围的乳晕,手指平贴在乳房上面,朝着胸部轻轻推,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勒紧乳房往前挤。用吸奶器的时候不能用这种方法。同时,使用吸奶器不如手挤。

上班族妈妈提早练习挤奶

有的妈妈是上班一族,产后不久就返回工作岗位。妈妈早上起来,给宝宝喂奶,再挤出一些奶保存在奶瓶里,让宝宝白天喝。

上班时,带一个手动吸奶器到公司,每隔3小时挤1次奶,将挤出来的奶放在消过毒的杯中,加上盖子放入冷冻库中保存。下了班带回家,放到冰箱里,让宝宝第二天吃。可以在杯外用热水敷温后再喂。

吸奶器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

什么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如果妈妈患有以下疾病,应遵医嘱酌情母乳喂养。

什么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新生宝宝每日所需营养

热能 热能是满足基础代谢、生长、排泄等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宝宝出生后第一周,每日每千克体重需251~335千焦;第二周以后,每日每千克体重需335~418千焦。

蛋白质 宝宝每日每千克体重需2~3克。

氨基酸 宝宝每天必须足量地摄取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优质蛋白质尤其是母乳都含有9种必需氨基酸。

脂肪 宝宝每天的脂肪总需要量为9~17克/418焦耳热量。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占51%,其中的75%可被吸收,而牛乳中不饱和脂肪酸仅占34%。

糖类 宝宝每天需糖17~34克/418焦耳热量。母乳中的糖全为乳糖,牛乳中的糖、乳糖各约占一半。

此外,宝宝也需要摄入矿物质和维生素。如:钠、钾、氯、钙、磷、镁、铁、锌、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A等。

怎么选购奶粉

虽然母乳喂养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进行人工喂养。这就需要选择满足婴儿营养需要的奶粉,以保证宝宝的正常发育。

配方奶粉是母乳最好的代乳品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代乳品,品种较多,主要是各种配方奶粉。配方奶粉以牛奶(或羊奶等)为主要原料,模拟母乳营养成分,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基本营养需求,并易于消化、吸收。它是除母乳外婴幼儿食品的最佳选择。

精心挑选配方奶粉

婴幼儿配方奶粉因品牌不同而成分各异,它符合我国制定的婴儿配方奶粉国家标准,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市场上也有一些劣质奶粉。因此,家长为宝宝选择婴儿配方奶粉时,首先必须挑选符合国家标准的奶粉。

其次,某些婴儿必须选择特殊的配方奶粉,用于特殊膳食的需要或生理上的异常需要。例如,早产儿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粉。

最后,配方奶粉的包装要完好无损,不透气;包装袋上要注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最好是用钢印打出的,没有涂改嫌疑;最好购买近期生产的奶粉。

冲泡奶粉有学问

正确冲泡奶粉

向奶瓶里倒入适量的温开水,然后加入规定比例的配方奶粉,摇动奶瓶至均匀。一般的配方奶粉都含有足够的糖分,不需要另外添加,冲好的奶粉要凉至和妈妈体温相同时再喂宝宝。

用配方奶喂养宝宝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忌过浓或过稀。浓度高可能会引起腹泻,浓度低会造成营养不良。

2 忌高温。妈妈的体温是37℃,这也是配方奶中各种营养成分存在的适宜条件,也刚好适合宝宝的胃肠吸收。

3 忌污染变质。配方奶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冲调好的奶粉不能再被高温煮沸消毒,所以冲泡时一定要注意卫生。配方奶粉开罐后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不然容易受到污染。

控制奶汁的温度

将冲泡好的奶汁装入奶瓶中,把奶汁滴几滴在自己的手背上,如感到不烫,这个温度刚好适合宝宝的口腔温度。爸爸妈妈不要采用吮几口奶汁的方式来感觉奶汁温度,这样很不卫生,宝宝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疾病。

虽然我国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规定了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范围,但由于目前营养科学的研究状况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品牌会根据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另外加入接近母乳成分的营养素,只要这些营养素的量符合国家有关营养素添加的标准,也能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

哺乳妈妈催乳食谱推荐

猪骨炖莲藕 通络下乳、补充钙质

材料 猪腿骨500克,莲藕200克,豆腐100克,红枣20克,生姜、盐各适量。

做法

1 将猪腿骨洗净,斩成块,放入沸水锅中焯烫一下,捞出,沥净血水。

2 莲藕去皮,洗净,切块;生姜洗净,切片;豆腐洗净,切块;红枣洗净。

3 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猪骨块,煮开,撇去浮沫,加入莲藕块、生姜片、豆腐、红枣烧沸,转小火慢煮至熟烂,加盐调味后稍煮即可。

营养师说功效

这道菜富含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有益气补血、润肠清热、凉血安神的效果。新妈妈哺乳期间多食,有通络下乳的功效。

油菜炒豆腐 益气补中、增乳下乳

材料 豆腐150克,油菜100克,盐、水淀粉、生姜、香油、清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 将豆腐洗净,切块,放入热油锅中煎成金黄色,出锅沥油。

2 油菜择去老叶和去根,洗净,切成段;生姜洗净,去皮,切丝。

3 锅中倒油烧热,放入姜丝煸香,加入油菜煸炒,放入豆腐、清汤烧沸,加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

营养师说功效

这道菜有益气补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的功效。新妈妈多食有增乳下乳的功效。

宝宝日常照护

新生宝宝更需要妈妈的拥抱

刚出生的新生儿更需要妈妈的拥抱,拥抱是妈妈释放母爱的一种方式,也是宝宝感受美妙世界、沐浴妈妈的爱、获得心智成长的需要。此外,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拥抱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血压、心率,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宝宝,拥抱的积极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怎样拥抱才正确呢?

第一时间拥抱宝宝

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那么小、那么软,不少妈妈担心一不小心就把他弄伤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宝宝诞生2小时之内,妈妈要给予温柔的拥抱和爱抚,肌肤相亲是母子建立依恋关系的第一步。对于0~3个月左右的婴儿,应尽可能怀抱在妈妈身体的左边,这样可以让宝宝感觉到妈妈心脏的跳动。这种微微的跳动,就如同胎儿在子宫内感受妈妈的心跳一样。这样的氛围能让小宝宝安静和放松,不哭闹,不烦躁,让其感觉温和、宁静和愉悦。

竖抱只能短时所为

宝宝越小,竖着抱的时间要越短。方法是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腰背,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或让他俯在妈妈的肩膀上,最初控制在两三分钟内,否则宝宝会很不舒服。

别摇晃柔弱的小宝宝

小宝宝头部的髓磷脂还不能胜任保护大脑的工作,抱着宝宝用力摇晃会造成头部毛细血管破裂,甚至死亡。所以,即使摇宝宝也应十分温柔。

把宝宝抱得舒服很重要

宝宝喜欢被抱起的时候很稳当,特别喜欢被紧紧地包在暖暖的包被里面,这样会给其一种安全感。如果移动宝宝,一定要尽量慢一些、平衡一些、轻柔一些。抱宝宝还要面带微笑对着其脸和眼睛,用爱抚和安详的口吻与其讲话。只要掌握了以下技巧,就能很快学会怎样把宝宝抱得很舒服,这不仅对宝宝有好处,对父母也是必要的。

抱起新生儿

抱新生儿,需要格外注意宝宝在4周内还不能控制自己的头部,所以在抱起时,一定要注意扶住头颈部。

抱起宝宝

将一只手伸入宝宝的颈后,支持起宝宝的脑袋。将另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背和臀部,撑起下半身。按照这样的方法抱好宝宝。抱宝宝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平稳。

放下手中的宝宝

在放宝宝时,一定要保证支撑好宝宝的头部。如果不这样做,宝宝的头部就会向后仰,宝宝就会有一种要摔下去的感觉,宝宝的身体会痉挛,四肢张开,表现出受到惊吓的样子。放下宝宝的动作要领和上文介绍的抱起宝宝类似。

带新生儿外出

托在胳膊上

新生儿最好横着抱。将宝宝的脑袋放在你一只手的肘弯处,使宝宝的脑袋略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另一只手负责宝宝的脚和臀部,起辅助作用。

放在背带里

将宝宝放在背带里,也是可以的。只要支撑好宝宝的头和颈,宝宝在背带里面会很舒适,不会滑向一侧。好的背带应该是柔软、呈袋状,适合放置宝宝弯曲的身体。

使用襁褓

使用襁褓把宝宝包得紧紧的,会使宝宝感到舒适,因为这样做会使宝宝产生一种安全的感觉。大多数宝宝包在襁褓中很易入睡,所以当宝宝受惊时,把宝宝包在襁褓里也是一种使其安静下来的方法。

轻松给宝宝穿衣服、换尿布

衣服应该这样穿

给宝宝穿衣服和脱衣服要快一些,避免使宝宝受凉。穿衣服前要剪下新衣服的商标;新衣服用清水漂洗;室温升高后再脱衣服。给宝宝穿衣服时,要托住其屁股和脖子,让宝宝觉得舒服。

穿衣服的要领

1 宝宝的头比身体大,最好选择领子宽的,或可从前面或肩膀方向打开的上衣。

2 给宝宝穿开胸衣服时要提前把衣服翻过来。将宝宝的手通过翻过来的袖子,从妈妈的胳膊移动到宝宝的胳膊上,即翻成正面了。

3 内衣和外衣分着穿会比较辛苦,重叠内衣和外衣一次性穿上更容易。

尿布应该这样换

尿布透气性能好,吸水能力强,经济实惠,依然是很多有新宝宝家庭的优先选择。下面就为新爸爸新妈妈介绍一下如何给孩子换尿布。

正方形尿布折叠方法

1对折尿布后呈现长方形;再次对折尿布,让其呈现为正方形(如图1)。

2掀开已经重叠好的四个角(如图2),将最上面的角拉开,让整个尿布呈现梯形(如图3)。

3将整个尿布翻转,依然保持梯形,让三角形的无折痕的一面位于上面(如图4)。

4将左手边正方形(有三处重叠)向右边折叠(如图5),分两次折叠(如图6)即可。

尿布的使用要领

将尿布套平摊,放上尿布。抬起宝宝的臀部,塞进尿布。尿布的带子要达到宝宝的腰部。尿布应系到肚脐稍下部位。粘上尿布套的带子,带子的松紧以能放进2个手指为准。

新生宝宝的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与年长儿有着极大的区别。新生儿皮肤薄、娇嫩,当遇到轻微外力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损伤和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弱,一旦皮肤感染,便极易扩散。因此,做好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的面部护理

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其面部极其娇嫩,对其五官的护理动作要轻、护理用品要十分干净。

眼部护理

新生儿的眼睛十分脆弱。对眼部的护理,要使用纱布(棉签)、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把纱布(棉签)蘸湿,从眼内角向眼外角轻轻擦拭。如果新生儿的眼睛流泪,或有较多的黄色黏液使眼皮粘连,须请医生诊治。

鼻部护理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鼻孔会进行“自我清洁”。如果空气很干燥,鼻孔里可能结有鼻屎,会造成新生儿不舒服—因为他出生后头几个星期还不会用嘴呼吸。这时,妈妈可以将一小块棉球蘸湿,轻轻放入鼻孔,把鼻屎取出。这应该在哺乳前进行。

耳部护理

宝宝的耳道很小,洗澡时若不慎进水,应用棉花棒稍微拭干,捻成一小条,将新生儿的头转向一侧,对耳郭进行清洁。清洁只到耳孔为止,不宜深入,以免把耳垢推向深处而引起耳道堵塞。

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柔嫩,容易受损伤,所以不能随意擦洗,以免感染。

面部和颈部护理

新生儿的面颊,用棉花蘸水来清洗即可。要注意颈部皱褶和耳朵后面,这些部位容易忽视,常会有些小病变,要经常清洗并且擦干。

新生儿的“胎垢”与胎脂

可以清除“胎垢”

有些宝宝,特别是较胖的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头顶前囟门的部位有黑色或褐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皮痂,且不易洗掉,俗称“胎垢”。这是由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以及灰尘等组成的,一般不痒,对宝宝健康无明显影响,无须清除。若是显得很脏,也可以洗掉。

“胎垢”不易洗掉,有些爸爸妈妈用香皂、沐浴液清洗都无济于事,而且还会刺激宝宝的娇嫩皮肤。可以在宝宝洗澡前用脱脂棉蘸宝宝按摩油轻轻涂抹在头垢处,等洗澡结束时,用脱脂棉蘸水轻抹,两三次后头垢基本都可清除,注意清除手法要轻柔。

不要清除胎脂

新生儿皮肤细嫩,须在逐渐生长发育中达到成熟,因其不成熟,角质层薄嫩,容易损伤,可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新生儿出生后,皮肤上会覆盖着一层灰白色胎脂,胎脂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与脱落的表皮形成的,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于出生后数小时内渐渐被吸收,因此不必洗掉。

新生儿的脐带护理

1 脐带护理最重要的是保持干燥和通风,不宜用纱布覆盖或用尿布包住。

2 脐带弄湿后,一定要用酒精擦拭一次。

3 脐带护理每日3~4次,包括洗完澡的那一次。

4 在护理脐带前,妈妈要洗净双手,避免细菌感染。

5 将棉花棒蘸满消毒酒精,先由上而下擦拭脐带,再深入肚脐底部,最后消毒肚脐周围;也可涂上碘酒,以形成一层保护膜。

6 脐带脱落后,仍要继续护理2~3天,直到肚脐眼完全收口、干燥为止。

7 9~10天后脐带未脱落,或脐带脱落后渗血不止者,最好去医院就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通常宝宝的肚脐中央会长小肉芽,须就医将其处理掉,肚脐眼才会收口。

8 脐带脱落后,宝宝肚脐应定期以棉花棒蘸清水或宝宝油轻轻清理,以保持干净。

宝宝脐带护理最重要的是保持干燥和通风

洗屁屁事虽小,男女宝宝差别却很大

给宝宝洗屁屁确实是件小事,但由于男女宝宝在生理及解剖上各有其特点,因而稍不在意,就会弄巧成拙。

女宝宝应这样清洗屁屁

1 用纸巾擦去粪便,继之用温水浸湿软布,擦洗小肚子,直至脐部。

2 用另一块干净软布擦洗大腿根部所有皮肤皱褶处,要注意顺序是由上向下、由内向外。

3 将她的双腿举起,并把你的一只手指置于她双踝之间,继而清洁其外阴部。

4 用另一块干净软布清洁她的臀部,然后从大腿向里洗至肛门处。

5 用纸巾轻轻擦干她的尿布区,然后让她光着屁股玩2分钟,使她的臀部暴露于空气中。

男宝宝应这样清洗屁屁

1 男宝宝经常在你解开尿布的时候马上撒尿,故在解开尿布后应将尿布停留在阴茎处几秒钟,以免其尿到你身上。

2 用纸巾擦去粪便,在他屁股下面垫好尿布。用温水弄湿棉花来擦洗,先擦肚子直至脐部。

3 用软布彻底清洁大腿根部及阴茎部的皮肤皱褶,由里往外顺着擦拭。当清洁睾丸下面时,妈妈用手指轻轻地将睾丸往上托起。

4 用软布清洁婴儿睾丸各处,包括阴茎下面,因那些地方可能有尿渍或大便。

5 将婴儿双腿举起,妈妈一只手指放在他两踝中间,清洁他的肛门及屁股,接着清洗他大腿根部之侧面。清洗完毕,除去尿布。

6 用纸巾擦干他的尿布区。让他光着屁股玩2~3分钟。此时应备些纸巾,以防他再撒尿。

预防尿布疹

新生儿每次撒尿或大小便后,应立即换上干净的尿布。更换尿布时,先要用温水将婴儿臀部洗干净,并擦干,尤其是皮肤皱褶部位。洗尿布时,一定要将清洁剂冲洗干净,以防因皮肤感染而患尿布疹。

宝宝的四季护理

春季护理要点

1.春季气温不稳定,要随时调整室内温度。

2.春季北方风沙大,扬尘天气不要开窗,以免沙尘进入室内,刺激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引起过敏等病症。

3.春季空气湿度小,室内要开加湿器,保持适宜湿度。

4.春季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带宝宝去郊游,但要注意安全。

5.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宝宝来说,春季可能会出现咳嗽、喘息、湿疹的现象,湿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夏季护理要点

1.夏季阳光中紫外线指数大,应注意避光防晒。尤其要注意对宝宝眼睛的保护。

2.保持适宜的温度,补充充足的水分,预防新生儿脱水。

3.宝宝出汗后要用温水洗澡;皮肤褶皱处可用鞣酸软膏涂抹;注意喂养卫生,宝宝腹部不要着凉,防止腹泻。

4.夏季蚊蝇较多,细菌容易繁殖,食用熟食一定要倍加小心。

秋季护理要点

1.秋季要注意预防腹泻。

2.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外界的急剧变化,很容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妈妈不要过早给宝宝加衣服。

3.宝宝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先给宝宝擦干汗水再脱。

4.选用宝宝专用的护肤品。选购时应选择不含香料、酒精,无刺激的润肤霜。

冬季护理要点

1.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但室内空气质量差、湿度小,有取暖设备的地区室温过高,容易造成宝宝喂养局部环境不良。

2.南方冬季气候温和,但阳光少,室内缺乏阳光照射,有阴冷的感觉。每当太阳出来,爸爸妈妈就抱宝宝晒晒太阳。

3.秋末冬初季节,宝宝容易患病毒性肠炎,要注意预防。

4.新鲜的空气对宝宝是很重要的,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

特殊情况的照护

黄疸不退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全身皮肤、眼睛等发黄的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别。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在出生14天后自然消退。

1 很多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乳的原因,黄疸消退得会慢些,可以暂停母乳3~5天。

2 若黄疸程度较严重,可根据医生诊断采用光照疗法。

病理性黄疸

如果是严重黄疸的新生儿,父母应警惕核黄疸(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伤)的发生。下面介绍一些护理病理性黄疸的方法。

1 使新生儿尽早排出胎便,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排不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变重。

2 注意给新生儿补充水分,促使其排尿,这样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3 白天让新生儿在窗户旁接受自然阳光照射,抱新生儿到阳台上晒太阳,但要避免强光直射其眼睛。

当黄疸过高或者持续不退时,就需要就医以判断宝宝是否是病理性黄疸了。即使不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黄疸过高也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有可能对新生儿智力产生影响。

吐奶

多数宝宝在出生两周后,会经常吐奶。在宝宝刚吃完奶,或者刚被放到床上时,奶就会从宝宝嘴角溢出。吐完奶后,宝宝并没有任何异常或者痛苦的表情。这种吐奶是正常现象,也称“溢乳”。

宝宝吐奶溢奶的原因和处理

1 宝宝的胃呈水平状,入口的贲门括约肌弹性差,容易导致胃内食物反流,从而出现溢乳。

2 宝宝的胃容量小,如果吃太多,多余的奶就容易吐出。

3 食管与胃连接处的括约肌没有完全发育好,阻碍胃中食物向食管反流的阀门功能差,尤其多见于早产儿。

吐奶和溢奶是新生宝宝常见的一种现象,可以这样处理:宝宝吃完奶后,让其趴在妈妈的肩头,轻轻用手拍打宝宝的后背,直到宝宝打嗝为止。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的气体,减轻溢乳。

新生儿便秘

正常新生儿最初每天的大便次数为3~6次,过几周后,可能会减少到每天1~2次。但有时候宝宝两天才有一次大便,这就要引起爸爸妈妈们的注意了。

病因解析

1 妈妈的不良饮食。妈妈所吃的食物会对宝宝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妈妈经常吃辛辣的食物,就会引起宝宝便秘。

2 疾病影响。肛门狭窄、肠管功能不正常、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也会造成宝宝便秘。

3 排便习惯。如果该排便时宝宝正在玩耍,就会抑制自己的便意。久而久之,宝宝的肠道会失去对大便刺激的敏感性,使大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变得又干又硬。

4 哺乳量不足。宝宝的消化道肌层发育尚不完全,如果宝宝吃奶太少,或呕吐较多,可引起暂时性的无大便,同时还可能伴有吐奶现象。

5 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宝宝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如惊吓或生活环境改变等),也会出现暂时的便秘现象。

应对措施

出现便秘后,干硬的大便刺激肛门会使宝宝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大便如果长时间存留在宝宝体内,会形成毒素淤积,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还会使宝宝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可以加快宝宝的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有助于消化。

开塞露法

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管口处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先挤出少许药液滑润管口,以免刺伤宝宝肛门;接着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门,轻轻挤压塑料囊,使药液注入肛门内;拔出开塞露空壳,在宝宝肛门处夹一块干净的纸巾,以免液体溢出。

脐疝

有的宝宝快满月时会发生脐疝。发生脐疝的宝宝大都经常过多用力,或因脾气暴躁及母乳不足而经常哭。按压患儿的腹部,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肠管中的消化物和气体混合发出的声音。

脐疝在早产儿中更为多见,这是因为早产儿腹壁的窗户更容易关闭不严。脐疝一般在宝宝两三个月时就会痊愈,时间长的可能要等到上学之前痊愈。

只要控制好腹压,脐疝便会自然痊愈。对于性格急躁的宝宝,要多抱抱,多抚慰。母乳不足的宝宝可喂些配方奶,宝宝就不会因饥饿而哭闹了。

家有早产宝宝

胎龄未满37周出生者,不论其出生时体重多少,均称为早产儿。早产儿的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常伴颅骨软化;头发稀、短、软、乱如绒线头,皮肤松弛,面额部皱纹多,似“小老头”,毳毛多,皮下脂肪少。

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

体温调节功能差

早产儿因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肌肉活动差,故产热能力低,且代谢低,在环境温度低时如保暖不当,很容易出现低体温(体温低于35℃)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又由于汗腺发育不良,出汗不畅,在周围环境温度高时,热量散发不出而发生高热。

消化功能弱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特别容易发生呛奶。其胃容量小,胃肠功能弱,消化吸收能力差,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高,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故对脂肪的吸收能力较差,若喂养不当很容易发生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

神经系统不成熟

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与否跟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如觅食、吸吮、吞咽及对光、眨眼反射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下。

肝肾功能低下

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对胆红素代谢不完全,故生理性黄疸重且持续时间长,常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因肝脏功能不全,肝贮存维生素K较少,易发生出血症。

抵抗力低

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够成熟,免疫球蛋白IgG可通过胎盘,但与胎龄增长有关,故从母体来的IgG量较少。由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免疫力低,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较轻微感染,也可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尤其须精心护理。

早产儿日常保健护理

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天吸入量;室温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天增加10~30克,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即可出院回家。但宝宝出院后,身体仍然非常虚弱,需要父母更加细心护理。

保暖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困难,所以日常护理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显得很重要。室温应保持在26~28℃,湿度维持在55%~65%。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采取用空调等方法提高温度,但是千万注意安全。如果体温过低可以通过给宝宝穿适当的衣服进行保暖,尽量保持宝宝体温的稳定。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较差,应尽量减少探视。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前应认真洗手;奶瓶等用具要天天消毒;注意室内通风;宝宝衣服要勤洗勤晒等。

精心喂养

尽量母乳喂养,如发现宝宝有呛奶、气促、面色难看或唇周发青甚至拒奶的情况,妈妈就要提高警惕,是不是宝宝生病了。早产儿吸吮能力比较差,应少食多餐。

居室卫生

由于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会导致细菌繁殖迅速,所以要保持室内卫生干净,空气新鲜。但要注意,室内通风时,禁止宝宝和新妈妈吹过堂风。

早产宝宝出生后就要做常规检查

双胞胎宝宝怎么护理

双胞胎宝宝可以带来双份惊喜

双胞胎的照料在开始时确实很麻烦。但在两个孩子能互相认识之后,他们就会成为玩友而形影不离,比其他家庭的独生子更加快乐,且能更早学会协作。对父母来说,虽然照顾孩子很费工夫,但却能得到来自孩子的双份欢乐,所以辛苦是值得的。

双胞胎宝宝的喂养

双胞胎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者较多,所以在产院一般把双胞胎作为早产儿来处理。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母亲提早挤出更多的母乳备用。最理想的是两个孩子都能采用母乳喂养,要相信双胞胎的母乳分泌也绝对是双份的,这是大自然的特别安排。双胞胎很多是早产儿,他们也就非常容易疲倦,一两周内很难好好吃奶。因此对于双胞胎妈妈来说,正确的喂奶姿势尤为重要。给双胞胎宝宝喂奶的方式有以下3种可以借鉴:

1 双人橄榄球式 这种姿势可以让你在喂奶过程中控制宝宝头部的移动,不让他们往后仰。若采用这种姿势,一定要用很多枕头支撑你和宝宝。

2 交叉摇篮式 你要先用摇篮式抱姿抱住一个,然后在另一边抱住另一个,他们会把头分开,双腿交叉。这种姿势同样需要很多枕头来支撑。

3 平行姿势 一个宝宝用摇篮式抱姿,另一个用橄榄球式抱姿,让两个人的身体在同一个方向上。采用摇篮式抱姿的宝宝放在你的手臂上,而用橄榄球式抱姿的宝宝则放在一个枕头上,用手托住其颈背。

新生宝宝惊人的能力

表面上,新生儿总是以被动的姿态应付自己的生存问题,整天闭着双眼,循环着吃、睡、哭的活动,难怪有些老人总是说新生儿“眼不会看物,耳不会听声”。

其实,新生儿的感官并不真是这样百无一用的。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新生儿的感受智慧远不止于此,只是现代实验手段、技术的限制使人们还不能真正认清其“真面目”。但即使这样,新生儿惊人的能力也足以让我们吃惊了。

能辨别男女声

胎儿在母腹中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孕妇诉说汽车喇叭声会加速胎儿的蠕动;她们怀孕时常听的一支曲子会使新生儿倍感亲切。出生后,新生儿的听力日趋完善。

能辨别男女声

眼睛有看东西的能力

出生4天的新生儿就会转头或微闭双眼来看光线了,不久以后,他们还会用眼睛追踪移动的光线。

1个月时,在新生儿的视野里出示一个物体,他们的眼球就会出现探索反应,视线会追随这个物体的移动,尽管这种追随还不成熟,往往是跳跃式的(而不是紧紧跟随),物体的移动也不能过快、过远,追随的时间也不长,但它实实在在告诉人们:新生儿能用眼视物。

可以嗅到妈妈的味道

当新生儿闻到某种气味,例如酒精、醋酸等,他们的呼吸会加快,动作也会增多。宝宝一出生就有用嗅觉确定物体空间方向的能力。在宝宝的头部左侧放一瓶风油精,出生16个小时的宝宝就会把头转向右边;溶液放在右边,头就转向左边,用头的转向来回避刺鼻的气味。因此,对宝宝来说,灵敏的嗅觉具有主要的生物学意义。出生7天的新生儿会在几个女人的胸罩中嗅出属于自己妈妈的那种独特气味。

更喜欢甜味

新生儿的舌头能够品尝出几种不同的味道,如:糖水、盐水、奎宁水和柠檬酸溶液(这是通常用来代表甜、咸、苦、酸4种基本味觉的典型物质)。研究发现,新生儿更喜欢甜味,这在日常经验中也能看到,新生儿吸吮白开水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吸吮糖水的速度。以后,他们还会比较精准地品出不同浓度的糖水呢。这时,他们的味觉几乎与成人接近。

皮肤敏感度已经接近成人

新生儿的皮肤,尤其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对刺激的敏感性已经接近成人。例如:当物体接触嘴唇时,会立即发生吸吮动作;当物体接触手掌时,会立即发生抓握动作;当物体接触眼睑时,会立即发生眨眼和闭眼动作;当脚掌受到刺激时,会立即产生脚趾张开的动作。

感知觉的发育是从婴幼儿降生就开始的,并在降生的头几年内发展迅速,绝大部分的基本感知觉能力在婴幼儿期即已完成。在婴幼儿早期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着主导的地位,是婴幼儿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以后各种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大人放松孩子玩疯的亲子游戏

小手小手握握

大动作能力、听觉能力

益智点

训练宝宝手的握持能力,提高宝宝右脑的自然能力,同时培养母子亲情,提高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进行时

妈妈把食指塞到宝宝的手中,使宝宝紧握,并停留片刻。

育儿中最棘手的平常事

宝宝一吃就拉

由于宝宝肠道发育不完善,肠道极易被激惹,宝宝的吸吮动作和吸进的奶液都可能成为刺激源,刺激肠道蠕动加强、加快,产生一吃就拉的现象。有效避免一吃就拉的方法:

妈妈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如果宝宝同时伴有湿疹,妈妈还要少吃鱼虾等过敏食物。

不用总给宝宝把便,这会造成宝宝排便次数更多。

宝宝拉了,妈妈也不要急着给宝宝更换尿布,因为打开尿布,宝宝腹部受凉,肠蠕动可能会更强。

越治越重的腹泻

新生儿腹泻越治越严重,多数情况下不是宝宝病况严重,而是新手爸妈护理不当造成的。

腹泻病情不清,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是使用抗生素。新生儿肠道内生态平衡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数目少,使用抗生素后,使生态平衡进一步受到干扰,加重腹泻。

药物服用方法不正确,如微生态制剂不能与抗生素一起服用,必须隔两小时以上。

没有注意饮食,有的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敢给宝宝喂奶,减少了喂奶量次。宝宝腹泻头一两天,可以适当拉长喂奶间隔,但不能长时间减少喂奶量次。腹泻已经使宝宝丢失了营养和水电解质,消化功能降低,食欲降低,营养吸收也差,如果再控制奶量,宝宝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肠蠕动加快,会使腹泻越来越严重。

乳糖不耐受,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出现。按照一般的肠炎治疗,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越治越严重。

新生宝宝腹胀

新生儿肠神经节发育不完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腹胀,例如母乳喂养的妈妈吃得过于油腻,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或宝宝腹部受凉等。一旦出现腹胀,妈妈可以用小暖水袋为宝宝焐一下,但要注意不要烫着宝宝。

越哄越哭

新生儿吃喝拉撒睡样样正常,生长发育也正常,只要一哭就哄,结果越哄越哭,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这是新手爸爸妈妈不了解新生儿哭的含义造成的。当宝宝做了梦,或想通过哭来运动一下,或想通过哭发泄一下自己的寂寞时,如果爸爸妈妈千方百计地哄,实际上会打扰他的运动,宝宝就会抗议,越哄越哭。这时只要让宝宝尽情哭一会儿,一切都会好的。

宝宝不吃橡皮奶头

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完全能感受到橡皮奶头和妈妈乳头不同的质感、气味,更喜欢吮吸妈妈柔软、舒服的乳头,拒绝吮吸橡皮奶头。如果用奶瓶给新生儿喂过药、白开水等,也会造成新生儿拒吃橡皮奶头。妈妈可以尝试用小勺或小奶杯给宝宝喂奶,或许过一段时间宝宝就会很喜欢奶瓶了。

顽固的耳后湿疹

新生儿一般都是仰卧位睡眠,耳后透气不好。如果室温又比较高,新生儿头部出汗,耳后潮湿,再加上溢乳流到耳后,这些情况都会引起宝宝发生耳后湿疹,而且比较顽固。但只要消除睡眠姿势、室温、溢乳等诱因,新生儿耳后湿疹还是很容易根治的。 AnyvZh2cZYH7zDhs2/PonNkZ3KAeFR4CB99Eq8pSk5947RKdpFCKywal4Cg5JPW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