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礼仪教育

我们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父母、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宏大命题。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新闻常常觉得触目惊心,一位母亲节衣缩食让孩子过着体面的生活,然而在一波波的炫目科技产品出现时,孩子的欲望越来越膨胀,和同学攀比着,当这些要求超越了母亲的支付能力时,孩子拳脚相向,甚至要求母亲割肾给她买电子产品,多年含辛茹苦换来的是一朝不能得到满足便无母子情分……

这个孩子究竟学习如何,成绩怎样,已不重要,论语有说“君子务本”。

修身远胜于某项技能的学习,因为这是立命之本。《弟子规》中即有“父母教,需敬听”,孩子对父母的教导要保持尊重感的倾听,但现在有多少孩子,父母尚未讲完,他已掉头而走。要知道倾听是一种礼貌,听并不意味着全盘认同,你仍旧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太多的孩子,以观点不一致为由,对父母的讲话无半点尊敬。长此以往,我们几乎不敢确信,“孝”还能否在他身上延续,很多父母摇摇头说,等我老了,就自己去敬老院……

多元的世界需要兼容并蓄,经济全球化也有导致传统文化萎缩之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越来越被忽视,那种东方的拙朴、中式的端庄、君子的儒雅,淑女的谦和……让我们觉得越来越模糊。

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救国的途径和真理。但文化其实并未被殖民,目前的窘境,确切说,是自我的放弃。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但在汪洋的历史长河中被流逝。

什么是我们的文化,礼义廉耻、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纸墨飘香、长袍马褂、丝竹乱耳、忠孝礼义……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我们是融入还是保留,看看我们流失的那些民俗、礼仪,居然有人称我们为文化荒芜之国,我们特别愤慨。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了我们的品格。

似乎我们一直以国际化为追求的目标,无论育儿理念还是教学观点,冠以国际头衔似乎就可长驱直入。当我们提倡国学时,寻找传统文化精髓时,又有人说这是倒退,很多传统是封建迷信已经过时。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万贯一世,总是在发展中被更广泛地接受,这种发展不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既融入现代生活,又有所甄选地摈弃不合时宜的内容。

信力建曾说,要想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歌舞和建筑,就连日本天皇的登基都是按照唐代的礼仪;要想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留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连中国的曲阜孔庙现在都会派人去韩国学习在中国失传了的“文庙祭礼乐”;要想看民国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留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因此,我们不能唯国际化为潮流,盲目追随,而应重建自己的礼仪文化,比如我所开发的版权课程《儿童礼仪》也教孩子学习西餐,但那只是六十多节儿童礼仪课程中的一节,我们在更多的课程里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让孩子内外兼修,因为“礼由心生,而后成仪”。

我们有一个宏大的中国梦,也有一个执着的强国梦。但我们必须知道衡量一个国家的指标不仅仅是看“GDP”,还包括这个国家人民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软实力。

能够滋养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是它的文化之根。

当我们将圣诞节、情人节过得热烈兴奋的时候,我们传统的热闹非凡、仪式感强烈的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却趋向于平淡,甚至连商家都开始背弃这些节日。

无意责怪,但颇为叹息。有时,我们甚至需要儿时的想象来充沛自己关于“春节”所有美好的画面。

与对传统节日的挽救相比,更为迫切的是礼仪,孩子们已全然不知对尊长如何称呼更准确,甚至不知道打招呼有哪些礼节可以使用,随意拿起相机对着任何人拍照,他们觉得司空见惯,攀爬在雕像上去拍照也觉得合情合理,随随便便就在珍贵文物上书写“某某某,到此一游。”

这让我们深深恐惧。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三千多年前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礼治纲领,与今天的提倡幼学礼仪思想一致。

礼仪并不是因循守旧,正如“弟子规”在儿童礼仪教学中也是选择性进行,甄选符合现代生活及儿童心理的内容进行教学。摈弃掉一些过时,或者是不太具有操作性的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万世一贯,而需要与时俱进,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今天的儿童礼仪教育,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我们也会教孩子如何穿着得体,但我们更强劲的发力点是培养孩子的内在。

我曾经给北京的三所小学教过“弟子规”功夫操,孩子们清澈响亮的诵读,铿锵有力的动作,端正大气的表情,整齐有序的场面让很多人震撼。有人潸然泪下,说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孩子们打拳那么整齐,诵读那么响亮,场面壮观。

而在整个过程中让我们真正触动的不是最后节目呈现的精彩,而是在排练“弟子规”功夫操过程中,孩子们的改变。

带孩子们参加节目彩排,对我而言如同洗礼,43个孩子平时嬉笑打闹,最后一次排演我说了三个“秘密约定”,关于站姿、关于安静、关于保持不动。进入多功能厅时这些6到7岁的孩子鱼贯而入不发出一点声音,5秒迅速散开,5秒迅速集合,如同军人,我心里的感动就盛放如花,因为我知道他们已有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自驱力、自制力和荣誉感。

而其他参加节目彩排的孩子,上场前和下场后嬉笑、打闹、玩耍,老师们要一直维持秩序,唯有我们,孩子们自律且专注。而我们是参加彩排人数最多的节目。

在练习“弟子规”功夫操中,这种极富正能量、开放、积极的动作,滋养了孩子内心的正气,我们有时会就部分内容,进行古为今用的“角色扮演”,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会了正确的做法。很多人说,打过这套操的孩子都特别有礼貌。是啊,我们有角色扮演过现代版的“路遇长、疾趋揖”,我们的孩子自然也就知道礼貌问候,当然不是拱手作揖,而是点头微笑。我们不会因循守旧,而是始终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环境进行具有强烈实践意义的教学。

儿童礼仪最好的教育时期在八岁之前,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最适合的年龄给予他最好的教育滋养,是童年送给他最好的礼物,让礼貌修养根植于内心,这是肥沃的土壤,教孩子优雅从容过一生。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中华传统礼仪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

优秀文化的因子,往往历久弥新。

纪亚飞礼仪心语:

①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了我们的品格。

②让孩子内外兼修,因为“礼由心生,而后成仪”。

③礼仪并不是因循守旧,正如“弟子规”在儿童礼仪教学中也是选择性进行,甄选符合现代生活及儿童心理的内容进行教学。摈弃掉一些过时或者是不太具有操作性的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万世一贯,而需要与时俱进,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儿童礼仪最好的教育时期在八岁之前,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最适合的年龄给予他最好的教育滋养,是童年送给他最好的礼物,让礼貌修养根植于内心,这是肥沃的土壤,教孩子优雅从容过一生。 aKrmdmAxFH/rTkMUg1dpmzyjMcllUhQjO6TZUkf3ijlsqLr/5MMN7D4VFJajT8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