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仪是弥足珍贵的品质,曾经的“礼仪之邦”,经历礼仪文化的兴衰,今天被再度重视。

经济越发达,国家越强大,民众的人文素养需求就越强烈,礼貌的缺失也就成为亟待弥补的短板。

意大利外交官德拉卡萨1558年出版的《礼貌行为准则》里写道:“礼貌是美德,或者接近于美德。虽然开明、忠诚、大方比潇洒、礼貌更重要、更值得赞美,但令人愉快的习惯、端庄得体的礼貌和语言与勇气和自信一样有用。”

根植于内心的教养和外化于形的礼仪

我在机场准备安检。

看到安检的队伍很长,我走过来有片刻犹疑,离我最近的队伍后面并排了三个人,一人在队伍笔直的线条中,另外两人正在看安检通告,仔细阅读需要单独过检的物品种类。我于是排在队伍线中,但略留余地给看安检通告的两人,因为看上去他们三人是同行者。

片刻,他们阅读完毕转头,但径直走到我的身后,安静排好。

我在那一刻以为他们原非同行者。因为司空见惯的场景是一个人排队而所有认识他的人就都会站在那个位置,并且是随时过来。

我随队伍缓慢前行,他们隔着我偶尔小声交流,是一种我听不懂的语言。

内心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尊重之情升腾而起。

终于抵达过检传送带,他们按照安检通告的提示,取出包中的洗漱用品、电脑、雨伞……快速过检。

每个城市的安检规格其实并不相同,比如在北京出港,可以携带小于100毫升的化妆品,但需要取出单独过检;在上海出港,小于100毫升的化妆品无须取出单独过检。所以阅读安检通告可以加快过检速度,避免箱包需要重复开启和过检。

真正的礼仪是对他人、环境、规则的尊重。礼仪是社会生活的准则,虽比不上法律的制裁力度,但会影响别人怎样看待你,这一点,是不是更加重要呢?

礼由心生,所谓尊重,无处不在。相比较礼节(Etiquette)而言,我想对于儿童,可能采用礼貌(Manner)这种表达更准确有效,我们希望孩子有教养,蕴含平等、尊重。

优雅礼仪 家族传承

8岁之前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有些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如同“乡音”一样如影随形。

如果可以,请放慢脚步,在孩子童年时代耐心培育,正如改掉“赖毛病”很难一样,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也会伴随终生,如同儿时养成的饮食习惯。

无论事业多么成功,其实都没有办法替代对孩子的教育。

教育始于家庭。

以下事例说明家庭环境与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

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对政治始终有着强烈的兴趣。等到他娶了波士顿市长的女儿,便开始进入当地政治的核心圈子。

老约瑟夫·肯尼迪和露丝共生有4男5女,其中当空军飞行员的老大在29岁时因飞机失事而不幸殉职,其余的三个儿子都步入政坛,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老二约翰逊·肯尼迪在1946~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登上了美国政治的顶峰,时年43岁。老七罗伯特担任过参议员、司法部长,最年轻的爱德华也是一名参议员。肯尼迪家族有26人活跃在美国政界。约瑟夫·肯尼迪的9个孩子中的老五尤妮斯·肯尼迪·史里弗如是说。

同样,这种政治血液的流传也是从童年的培养开始。

这个家里规定了严格的纪律条令:吃饭时,孩子们必须在饭前5分钟全部就座,等待父亲。母亲露丝把报纸上报道当天大事的新闻贴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上,以便孩子们经过时读上几条,好在餐桌上参加辩论。

从小在政治敏感度极高的环境下长大,难怪这个家族那么多人从政。

儿童时期的孩子就如同向日葵追逐阳光一般,有着天然的可塑性,他们被影响、被吸引,如果能够给予“礼仪”的滋养,对于孩子道德、人格、品质、习惯的形成都至为关键。

你是优雅的,你的孩子也会是从容的。

常常会看到穿着睡衣的父母抱着孩子出来晒太阳,甚至有时会走到小区外面的街心公园。有时七八个月的宝宝就要求下地站立或尝试着迈步,他的母亲俯下身去时,开阔的领口、宽松的睡衣令胸膛里面一览无余,而他们母子仍是旁若无人,唯有身边的同行者及路人,不知该将目光投向何处,无比尴尬。

我们都知道宝宝出门都要穿外出服,更何况他的父母呢。

其实很多人都说,这么小的宝宝就被“礼仪”束缚住了,以后还有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童年吗?答案是肯定,礼仪是获得自信、尊重、良好人际关系的最有效途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美的审阅和欣赏能力,并且把许多礼貌修养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他的人生并不因此而变得拘束,反而会从中受益匪浅。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环境,对自己有所约束,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不知不觉被熏陶出来,而无须专门地、造作地培养。

所以,希望孩子有优雅礼仪,父母先要培育一个优雅的土壤,做行为示范的家长。

与金钱无关的品质

冈察尔说,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我的很多学生学习了“儿童礼仪”之后成为讲师,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给福利院的孩子上礼仪课,我可不可以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上礼仪课,可不可以给农村的孩子上礼仪课,他们需要吗?”

我的回答十分肯定,礼仪与金钱无关,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品质。相比较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如果出生卑微、贫寒,则更需要学习礼仪,为自己书写一个大大的“人”字来赢得尊重。

不管出身怎样,我们都可以选择做更好一点的人。

在北京有一个餐厅非常火爆,经营台湾菜,价格较高但味道很好,由于台湾菜比较适合小朋友的口味,所以,我也经常带着孩子光顾。最近,突然在这家餐厅的洗手间发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提示——请不要让孩子在洗手池便溺。想想这得是多少人让孩子在洗手池小便,才能引得餐厅如此强烈地表达。略略叹息。这样的场景,我一点也不陌生,就是在这家洗手间,我就见过有人让三四岁的孩子蹲在洗手台上小便。我曾提醒,母亲的回应是“小孩子的尿,不脏”。

有一种礼仪文化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这家昂贵的餐厅,无关金钱,有关素养。

此刻,我很感恩您在阅读这本书。无论您是谁,都如同暗夜里明亮的星辰,让我们相信未来的光芒如此强烈。

在拥挤的水泥森林,在兴趣班层出不穷,在竞争激烈的学历教育体系,在纷繁复杂的教学理念养育规则的环抱之下,而你,选择了“礼仪”这样一条绿荫小道,道路两侧有高大的树木,一路清凉一路光阴。我深知这需要勇气。

在最适合的年纪,给予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比如“礼仪”,这其实是选择了人生的捷径,因为未来,你将享受礼仪的绿荫所带来的美好。

8岁之前,孩子如果能够有良好的礼仪素养,他便拥有了自信、自律的品质,便具有了得体、自重的生活习惯。

相比较他一生的所谓成功,或许成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更能够带来内心的愉悦和幸福。

用一段诸葛亮的教子书来作结尾以共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短短86字,道出“君子”之修炼真谛。尊重每一个生命,陪伴他的成长,让其得以绽放。我相信,这也是对现代父母的一种生活智慧启迪。

纪亚飞 BRkquJCb9HKMpQUdvoerarQVO/uO06ZQD0Vj60TtB4UN2nqiY8TXXf+WsfjLvj2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