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建立礼仪规则五部曲

在孩子童年时,究竟应该给他“自由”,还是教他“规矩”。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命题,却其实是个伪命题。两者从来不矛盾,如果你真正理解自由,如果你真的了解礼仪。

无度地释放自由,孩子便如野马没有规矩可言。那么,不懂规矩、不守规则,就会在集体活动中显得格格不入,就会在公共场合放肆无忌,惹人厌烦。

其实最可怕的就是结果。他们究竟收获了什么?“自由”的快感,还是……

这些过度自由的孩子在童年收获怎样的目光,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自信。自信何来?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这个孩子能够得到周围人的喜欢和认同,比较容易拥有自信。

想想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因为彬彬有礼会收获多少喜欢和欣赏的目光啊,在这样的视觉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多么容易形成良性的自我激励,越发彬彬有礼、大方自信啊。

很多人曲解了自由,把放肆当作自由;很多人曲解了自由,把无忌当作自由。

当然,也曲解了规矩,知进退会思考是礼仪学习的前提,具有同理心是学会规矩的前提。儿童礼仪培养孩子自尊和尊重他人,而且在最好的阶段给予最有效、积极的培养和引导。

童蒙养正,幼学礼仪。

在儿童礼仪的课堂上,有时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学习规则,建立规则,因为礼仪的很多内容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规矩。

建立规矩简单,但实践规矩则会比较困难。很多规矩我们都懂,只是我们做不到,比如在公共场合应该安静,可是我们还是控制不住地想要聊天,并且声音很难自控。孩子也是这样,对于规则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要”,既而行动开始抗拒。那么有没有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定规矩,让孩子愿意参与其中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行之有效的建立礼仪规则的五部曲。

第一:情绪启动,如果这样做会有多美好

孩子们会对美好的具有画面感的行为有内在驱动力。孩子从来都不拒绝美好的事物。没有哪个孩子的人生初始乐趣就是:“我想让人讨厌”。他们都是愿意做受欢迎的孩子,但有时不知道如何才能受欢迎,如何做才是最得体恰当的。

有时,他们采取过激行动、鲁莽行动,恰恰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只有自己随性发挥。

决定和孩子建立规矩时,情绪启动的第一要素就是彼此目光接触,能够看到彼此的脸,信息的接收度会大大提高。先给他们分享目标,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比如,很多孩子在学习时不能自律,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如果生硬地制止,可能换来的是抵触,不如先这样,坐在孩子旁边看着他,不带任何成见,只是分享,如果我们能够在15分钟内做完作业,我们就有时间下去荡秋千,可是如果拖拖拉拉,却感觉一个小时都在写作业,也许一会天黑就没办法再下楼去玩了。不如我们让15分钟高效完成作业,留下时间快乐游戏。

孩子有时拖拉,是没有准确评估快速完成作业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如果速度加快,减少中途离开、走神、拿东西、磨蹭的时间,就会结余时间来游戏呢。

给孩子描述一个美好的画面十分重要,这将成为他的动力。

第二:欢迎孩子对规则发表看法

这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步骤,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订之中,就会对规则的理解和可行性有一定的思考和评估。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大多会对自己提出的规则比较愿意遵守。

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想法,但不满足不正确的要求,欢迎是指开放的态度来欢迎孩子的想法,并不急于打击或否定,如果总是被否定,那么这一步形同虚设,而任何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只需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并不需要认同或仓促制止。

第三:规矩要简单、直接、清晰、易懂

每次开儿童礼仪家长沙龙课程,我都会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懂礼貌的人。”

答案永远是肯定的,我想你也是这样。但是什么样的孩子算是有礼貌的孩子呢?我也问过许多家长,大多语塞。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你经常对孩子说,要懂礼貌,却没有给他清晰的指导“怎么做”就叫懂礼貌。

因此,定规矩时要简单清晰,不要笼统泛泛。比如,让孩子有礼貌,就不如告诉他,长辈提问要应答。回家爷爷奶奶问:“今天上了什么课?”不能不搭理就回房间,要回应长辈:“今天上了数学课。”

第四:行动示范,你也可以这样做

身为教师和父母率先垂范,无比重要,因为“行大于言”。8岁之前的孩子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他看到什么对他行动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比如,我们看到爷爷奶奶问孩子“今天上了什么课”,他像没听见一样转身去了自己的房间,我们感觉很没礼貌,那么首先要回顾一下自己的行为,父母看到自己脸色不好,关切询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脸色怎么那么难看?”我们是不是敷衍地说:“没事,您甭管了。”

孩子总是在模仿中成长。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问我:“老师,我的女儿才7岁,可是她所有的精力似乎都放在穿衣打扮上,极其热衷,每天梳头发照镜子,半天出不了门,光是别小发夹就得十几分钟。”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家中有人非常热衷打扮吗?或是她看过有这样情节的电视吗?比如过于成人化的电视剧?”

回答说:“是的。”

我几乎十分肯定这些行为,孩子是模仿而来的,她不可能凭空爱上了这些,一定是耳濡目染。

因此,你希望孩子做到的,务必自己先做到。有时,甚至无需太多言语,你的行为就会使他学习到正确的标准。

第五:坚持统一标准、率先垂范

规则一旦确立,就要坚持执行,不能有太大的弹性,比如和孩子通过讨论,决定每天九点前上床,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那么就不要在遇到自己喜欢的综艺节目时忽略和孩子的约定。比如规定孩子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那么遇到闯关的电子游戏,父母也不能兴头上来就硬要胜利了再结束游戏。我们需要成为彼此的镜子,才能让孩子更有规矩地成长。家长也要率先垂范,不能天天捧着手机刷朋友圈,抱着平板玩游戏,这些都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我们和孩子们去建立一些礼仪的规则,并不是为了束缚孩子的天性,事实上,在参与规则建立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对行为边界的理解,是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情,鼓励他们学会对自我进行管理,有所约束,增强自控力。

在多年的儿童礼仪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规则感比较弱的孩子,通常自控力也会差一些。更多的观察和追踪发现,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大多比较任性,受自我感知和情绪影响,有时甚至为所欲为。比如,随时插话,边吃边玩,注意力不集中……

那么为什么要通过规则建立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这里首先要分清自控力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拥有主动自控力的孩子,是对事情有一个更明确的期待,为了完成一个更强大的愿望,而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写作业,专注和用心,不经常起立去喝水、拿东西,能够快速完成作业,就会留给自己充裕的户外娱乐时间。这就是主动控制,为了达到去户外骑自行车的愿望,快速高效写完作业。相反的被动自控力,是源于外界的压力,比如家长严厉的斥责,迫于压力,他在专心写作业。

之所以推荐规则建立五部曲,是通过这样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个主动自控力的培养过程。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做正确的事情,约束自己不做不正确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曾经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些四岁的孩子单独待在小房间里,给他们每人发了一颗糖果,如果能够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可以奖励另一颗糖果,如果趁此时机就吃掉了,就没有。

研究人员离开后,发现有些孩子立即吃掉糖果,有些孩子则能忍住冲动,抵御得了糖果的诱惑,一直坚持到研究人员回来才吃。

14年后的追踪研究发现,立即吃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显得缺乏自信,同学的相处不是十分融洽。而等到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大多富有主见,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这项实验说明,能够延迟满足、有高自制力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具有较强的主动自控力,也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可以适当忍耐,有所自制,克制欲望,抵御诱惑。相反,如果孩子缺乏主动自控力,则有可能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在青春期的懵懂阶段,对扑面而来的诱惑不能很好地克制,容易有早恋、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不良表现。

我一直说,礼仪是为孩子在空旷原野展示一条道路的存在,孩子可以更加具有安全感地选择跳跃、奔跑或行走通过。

过分的空旷有时会让孩子陷入强大的不安全感中,无所适从,无从入手。礼仪就像远处的一棵葱翠的树,展示一种方向,至于如何抵达,孩子可以自由选择。

别把放肆当作自由,那样会在最适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阶段错失了最适合的教育。

别把盲目当作自由,那会让孩子置身于盲从和发泄的洪荒之中,找不到出路。

别把无忌当作自由,那会让孩子从小受到嫌弃、鄙视、冷漠的目光,他将如何顽强地生长出自信?

礼仪的核心是“尊重”。

“礼”是由心而生的自重和尊重他人,而“仪”是体现尊重的形式。也就是说,“礼”由心生,而后成“仪”。

礼仪从来都不是生硬的枷锁,而是让人更受欢迎、更加自信的基础。

在儿童礼仪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玩中学,乐中学。

广州南方教育集团经过两周的审慎评估后,引进了我的版权课程《儿童礼仪在校园》,负责承担课程组织和教学的广东儿童礼仪教育协会会长徐燕玲老师说:“广东儿童礼仪师资团队进入广州南方中英文学校第二周,第一周还很淘气的孩子们,这周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善,才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孩子们齐刷刷地问老师好,还有孩子跑过来说,徐老师怎么礼仪课一周只有一节呀,听到孩子们的话,儿童礼仪师资团队的老师们热泪盈眶。”

我想,这是最好的答案。孩子们是热爱礼仪课程的。

真正的自由是成为一个强大自信的人,拥有人生更多的选择,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从严谨的自律中获得成长。

纪亚飞礼仪心语:

①很多人曲解了自由,把放肆当作自由;很多人曲解了自由,把无忌当作自由。

当然,也曲解了规矩,知进退会思考是礼仪学习的前提,具有同理心是学会规矩的前提。儿童礼仪培养孩子自尊和尊重他人,而且在最好的阶段给予最有效积极的培养和引导。童蒙养正,幼学礼仪。

②我们和孩子们去建立一些礼仪的规则,并不是为了束缚孩子的天性,事实上,在参与规则建立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对行为边界的理解,是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情,鼓励他们学会对自我进行管理,有所约束,增强自控力。

③礼仪是为孩子在空旷原野展示一条道路的存在,孩子可以更加具有安全感地选择跳跃、奔跑或行走通过。过分的空旷有时会让孩子陷入强大的不安全感中,无所适从,无从入手。礼仪就像远处的一棵葱翠的树,展示一种方向,至于如何抵达,孩子可以自由选择。

④真正的自由是成为一个强大自信的人,拥有人生更多的选择,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从严谨的自律中获得成长。 Va+b5Fy1KthKROFxtbgeA7yCpdbTjfolcXbVWcHDlXz4MPfMo+YyqbjhWyy6H9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