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书房

尺寸 50cm×96cm

解说

24.虚静

这是从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中提炼出的两个字。这一章十分深刻而美妙。原文是这样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一起蓬勃生长,我考察其往复的道理。万物纷纭各自返回本根。返回本根就叫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做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招致凶灾。认识了自然规律就会无所不容,无所不容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生不会遭到危险。这章的核心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再浓缩至“虚静”二字可谓内涵深远,大有学问。整部《老子》都在教给人们一种生存的智慧。而虚静二字可谓获取这种智慧的极则,值得现代人永远研读。虚和静只是一种修炼心性的手段。它要求人的心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处在一种空明和宁静的状态。以此排除喧嚣世界的各种诱惑和干扰。任何人的生命过程其实都是能量获取和释放不断相互转换的过程。这种能量的获得除了物质的食物,就是精神的动念了。欢喜、慈悲、包容、善愿等正心念会给人带来的是健康、快乐与安宁,怨恨、谎言、烦恼、妄念、恐惧等负心念则会使人丧失能量而加速衰老和死亡。“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通过这种手段用充满祥和的善念时刻收集获取能量驱灾避祸。“致虚极”就要对一切燥乱人心的邪念和欲望加以控制、调试、消解,澄清。“守静笃”就要在金钱、美色、权利,名声面前禁得住诱惑,在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红尘中,要想洁身自好,不畏浮云遮望眼,独醒独清真的很难很难,千字文有一句“墨悲丝染”,两千多年过去,有谁能真正过得了贪欲这一关。所以不能虚静的人,算不得有大智慧,能用虚静洗涤心灵蒙受的喧嚣和尘埃,保持心灵的清脱和空明,才能积蓄生命的能量,拓展生命的空间,这就是老子给我们的智慧。

这幅作品为三尺横幅楷书。

尺寸 50cm×100cm

解说

25.博学

人要博学。一是读书,二是交友。人生要读的书太多,而时间又太有限,所以读书必须是经典。交友要慎重选择,最好是那些博学多闻,可以为师的人。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相处,以广闻博见、志趣高雅的人为友,彼此志同道合,就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有智慧的群体之中。自己才能成为有为可用的优秀人才。

本作品为三尺横幅,匾额式,楷书。宜置于书房中,作励志之语。

解说

26.致远

“致远”出于《易经》。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句子。这就是说,一个人在一生的发展中,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追求卓越,见狭识浅的人则难以“致远”。

这是一幅行楷书,镜心。

尺寸 50cm×100cm

解说

27.文徵明诗:雨晴山远近,秋高树参差,小桥独钓处,斜阳总是诗。

尺寸 100cm×50cm

这首五言绝句的境味极佳,是被称作吴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写的。文徵明是明代的书画家。他是江苏苏州人,曾受翰林院待诏,后辞官乡里,以书画诗文为生。他的学生众多,形成吴门派。

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出山,为苏州著名的园林拙政园设计造园蓝图,并作《王氏拙政园记》。这首诗就是他留下的一首咏园诗。这首诗把我们一下子引入了江南如诗如画梦幻般的田园生活中。山色空濛、水光潋滟、层林叠峰、烟雨斜阳,能与友人小憩亭台,或与家人荡舟水面,尘世的喧嚣,凡俗的搅扰,置于九霄,但觉眼前一片澄明,神清气爽。能如此不正是无数人所寻觅的世外桃源和我们向往的诗意栖居吗?

这幅作品是三尺小中堂,草书,于书房中悬挂是不错的选择。

尺寸 70cm×138cm

解说

28.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就是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这句话出就出自四书之首《大学》。《大学》是我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当然也是文人必修的科目。《大学》原来是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礼记》中的一篇,后被南宋的朱熹分出来独立成篇,作为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这一篇的主旨在于教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格,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通过修养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分“经”和“传”两部分,格物致知就出于经计一章。让我们读读这最为重要的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说一个成大事者,必须懂得从格物致知开始通过认识和研究万事万物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心思才端正,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品行,品行修养后才能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才能天下太平。这一部分环环相扣、字字珠玑、逻辑关系缜密、思想深刻博大。对帮助我们理解个人修养与社会政治关系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这种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就是在今天“格物致知”在人的品性修养方面依然有着积极地意义。欲有所知,必即物穷理,天下事莫不有理,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要彻底认识万事万物,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本作为四尺横幅,隶书。

尺寸 50cm×100cm

解说

29.必获

必获是我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体悟和信念。世上没有不盼望收获的耕耘者,结果是永远的希望。但要想收获,必须通过勤奋的工作和不断地求索。东汉时期我国有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叫张衡,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也就是说,只要勤奋,有索必获。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毕生探索浩瀚星空的奥秘,就是这八个字最好的证明。张衡不仅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道德修养,堪为世范。他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充分显示了他轻身外之物,重内心修养和智慧的优秀品质。我写必获就是为了时时激励自己不要忘记这样一个刻苦向学、态度谦虚、淡泊名利、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人。

此作是三尺横幅行书。

尺寸 50cm×100cm

解说

30.百川异源,皆归大海

此作语出西汉文学家思想家刘安所编的《淮南子》。其原意当指天下之万事万物虽各有其源,但最终都遵循着大势所趋,众望所归的规律。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应该有心中的那片海,以何“德”何“术”抵达那片海是十分重要的。

本作为三尺横幅楷书。

解说

31.作品名称:夫惟其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语出《老子》,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以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这幅作品是四尺半裁,横幅,隶书。

尺寸 35cm×138cm

尺寸 100cm×50cm

解说

32.对联:坐有清言犹听古乐,人能和气可得永年。

这副对 联写在一张三尺纸上,可视为小中堂。书体以王羲之《兰亭序》笔意写成。上联是教人怎样与人交谈,即谈吐文雅、清言如“乐”,必是悦耳之雅言。下联是教人怎样与人相处,即待人和气,这样对自己也自得养怡之福。

尺寸 100cm×50cm

解说

33.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语出北宋,苏洵的名篇《辨奸论》。其意为,凡事都有必然要到达的地步。任何道理都有它本有如此的缘故。只有天下冷静客观的人,才能通过微小的征兆而知道后来发展的结果。观微知著是人们生活中很有用的思维方法。运动是宇宙的本质,任何事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人们要趋利避害,就要做一个静者,善于观察、发现、思考、预测。不因象“微”而忽视怠慢。从某种程度上说,能见微知著的人,往往是有预见能力的人,也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也往往是容易成功的人。

本作品为赵体楷书,三尺,中堂。适宜在书房悬挂。

尺寸 35cm×138cm

解说

34.善学深思

现代人不学习的人恐怕极少,但是真正能够善于学习的人也不多。善于学习的人,首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抛弃无用的东西,选择最先进最有用的知识武装自己。关于学与思的关系,最当牢记的是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学了要思不难,要深思就很难。人们往往习惯于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与思的习惯培养中,善和深是尤为重要的。

本作品为四尺半裁,横披,楷书。

就汉字的书体而言,楷书形成得最晚。它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至今。楷书也称作“正书”,“真书”,它的总体特点是工稳、精到、庄严、方正。唐代的楷书达到完全成熟,唐代的碑刻又往往体现出唐代楷书的最高水平。所以唐楷被后人视为楷书的经典。我们常说的“顔、柳、欧、赵”四大楷书家,除了“赵”,其他三人都是唐代人。就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来说,一般认为“欧里赵面”“颜筋柳骨”,即欧体瘦峭、险劲、结构严谨,如深山至人有仙风道骨,赵孟頫的字秀美婉媚。而颜真卿的字雄强气壮,体壮筋丰;柳公权的字则以骨骼健美为优。这幅作品是刚健含婀娜的赵体风格。

尺寸 35cm×138cm

解说

35.行成于思

语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要取得成功,都要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思考。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思想的产物。思考力往往决定一个人是出色或平庸。毋庸讳言思考力与生理上的智力条件有关,但更与后天的学习有关,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西方现代哲学家的奠基人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而我们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则可以说,我在我必思。思考是一种可以培育的习惯,但这个习惯的养成,却是非常艰苦备受煎熬的。因此,很多人便吃不了这种苦。美国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思考的启示,把人从奴隶解放成自由人。”他还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考,他将一无所获。”

本作品为四尺半裁,横披,楷书。楷书结构明晰,体贵庄严,长在整齐,短在板滞。为克服其短,我用赵体楷书写成,以求在雄浑中不失秀劲灵动。此作品放在书房,可为学者之座右铭。

解说

36.淡泊明志

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于今天的人,似乎“淡泊明志”是十分遥远的古训了。其实在今天,在物质极大丰富,人的物欲空前膨胀的时候,“淡泊”倒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品质。事实上对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来说,“淡泊”必定是其众多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

这幅作品是四尺三裁,横披,隶书。

尺寸 35cm×138cm

尺寸 35cm×138cm

解说

37.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一篇千古名文,尤为历代文人喜爱。作者刘禹锡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哲学家。他是热心政治改革的,也因此屡遭贬谪。这篇铭文,短小精悍、仅有八十一个字,但格调高雅,含蓄丰富,文字洁丽,志趣高远,意趣潇洒。室陋德馨的主旨,不但体现了作者以美德为立身之本的立场,也反映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在今天物质生活异常丰富的时代,人是否还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当受到命运的捉弄时,能否以“惟吾德馨”的道德风范坦然、乐观地面对,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

本作品为四尺半裁,横披,以活泼、有趣的隶书写成。

尺寸 138cm×70cm

解说

38.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作品。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南昌在汉代叫豫章郡,到了唐代就改为洪州府了。洪州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李元婴后来调任的地方。这个人在历史上口碑不好,骄奢淫逸,到哪儿都大兴土木,广建楼阁行宫。滕王阁就是他建的。到唐高宗上元三年,也就是公元676年时,这都督已然换成了闫伯屿,他重修了此阁,并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一天,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名流荟萃,盛况空前。这其中就有王勃。他并不是专为盛筵而来,而是去海南探望父亲经过这里,人走时运,要出名真的挡不住。据说前一日王勃还在千里之外,鬼使神差,待得一觉醒来就到了南昌。真是“时来风送滕王阁”。这宴会好不热闹,但也绝不光是吃吃喝喝,那么多文人还少得了生花妙笔嘛,可面对都督备好的纸笔,才俊们却你推我让,原来大家都明白闫都督的心思,这显露才华的风头是留给他的爱婿的。谁想到让到王勃这里,他便毫不推辞地拿起笔来。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篇传诵千年的美文《滕王阁序》。据说被扫了兴的闫都督开始是很不以为然的,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共天一色”一出,便为之叹服。可他女婿也非等闲之辈,说王勃所作为剽窃,并且把刚刚写好的序文滔滔不绝地背下来。惹得观者也心中生疑,王勃什么人哪,一听这话,就说,还有诗呢,你也背背看,这一下可难住了闫的女婿。只见这大才子一挥手,一首七言律诗便跃然纸上: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想当年,当这颗耀眼的新星瞬间照亮滕王阁时,何其潇洒、何其风流倜傥、不知倾倒了多少仰慕者。直到这位桀骜不驯,平交王侯,笑傲公卿的大才子走了,还有人追着问,为什么诗的最后一句少个字,王勃笑着说,空个格,就是空字嘛。这故事编的满有趣,的确给这篇名文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序文洋洋洒洒,律诗酣畅淋漓,令人叹为观止。无论取其全部或节取其片段书之,布置在书斋都是享受,都值得细细品味。这幅作品是中堂,行楷书,追求端庄酣畅与秀雅。从内容看日月悠悠、物换星移和一个空字已然让人明白诗人的情怀。世事难料,盛筵难再,美景如烟。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匆匆的过客,我们应该在无数古人的感叹中觉醒,时不我待,更好地把握今。

本作为六尺中堂行楷书。

尺寸 35cm×138cm

解说

39.天道酬勤

“天道”是自然界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酬”是报答。“勤”的含义则深而广。晚清重臣曾国藩,就为官之道,提出要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相互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心所积,鬼神亦通。这五勤虽是为官之道,又何尝不是凡人处事之道?身不勤,既不能身体力行,又不能以身作则,就很难服人。对事物也很难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眼不勤,就不能从细微之处看人,看事,忽略了细节可能毁了全局。手不勤,对平时的功过得失懒得反思总结,德业都难于长进,日久必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口不勤,自己不了解别人,别人也很难了解你,这样很难与别人和谐共事。五勤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勤,“心之官则思,”心懒惰凡事难成,精察、细作、沟通、总结、思索,一勤天下无难事。

这幅作品为四尺半裁横幅,隶书。宜挂在书房,以时时自励。

尺寸 35cm×138cm

解说

40.宁静致远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是人人喜爱和崇拜的人。在国人心中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他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远见卓识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一个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我们在读了他的《诫子书》后也不得不叹服他在儿女的教育上的超人智慧。在中国古代留下的家训宝典中,不乏圣贤、君王的家训,但唯有诸葛亮的《诫子书》特别受人喜爱。这篇文章很短,仅有八十七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从《诫子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诸葛亮虽身为蜀相,整日忙于军国大事,却没有忘记在儿女成长中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在充满深情的谆谆教诲中说明,一个人要立身处世有所作为,就得有学识,有才干,有优良的品德。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志,要学、要俭、要淡泊、要静得下心来。而不要怠惰、懒散、轻慢、冒险和急躁。他特别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孩子,时不我待,转瞬即逝。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把握不住自己,待到“悲守穷庐”时再后悔就晚了。中国素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上世纪鲁迅先生曾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其中有一句很难忘且刺痛人心的话。说我们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为儿孙做牛马,孩子大了只好任儿孙做牛马。所以他认为为父母者的责任是: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育人其实是世间最难的事。看看孔子的《庭训》,孟轲母的《母训》、曹操的《诸儿令》、刘邦的《手敕太子》,事实上,中国古代从圣贤君王到平民百姓,一切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读读《傅雷家书》你就可以知道傅聪何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家。在青少年的成长求学期,清末位高权重的两广总督张之洞从留学的儿子的花费上发现了浪费的苗头,马上去信规劝,教育他要知俭,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七十二岁时,针对儿子懒于学习,荒废岁月的情况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我把他的劝诫,整理成如下的四言短句:天下之难,为收放心。放心一萌,眼起愚云。一日抛荒,便植怠根。待明失今,来日苦短,安心之法,惟一静字,由静生明,立志发奋。你看这两个名人,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这一俭一静,不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吗?遗憾的是凡事如是,知易行难。古代的不说,今天糊涂的父母有多少,他们很可能在人们的心里是个了不起的人,但往往在下一代教育上的失误,造成“坑爹”的悲剧,喟叹之余,板子不应该打在儿女身上。“蒙以养正”,从小培养俭和静的习惯太重要了。王阳明说:“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之基在于此”。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好父亲。同时也让我们记住美国的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话“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这幅作品是四尺半裁横披,隶书。

解说

41.毛泽东词《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的这首词,作于1964年,最早发表于1978年《红旗》杂志第九期。全词仅116字。但却从人类的起源写到人民当家做主,取得了政权的今天。这首词可以说是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伟人对历史发展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那就是历史不是帝王将相创造的,而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博大的胸怀、穿越千古的洞察力、鲜明的立场。每一次读毛主席的诗词,都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幅作品是六尺,大中堂,行楷书。

尺寸 174cm×91cm

尺寸 138cm×70cm

解说

42.作品名称:《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幅作品由二篇名作合成。一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另一个是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是一静一动,一收一放,一合一开;从做人的角度,一是教人洁身自好,玉洁冰清,另一是教人洒脱不羁,倜傥风流。可以说是千载以来,最为怡情爽神的名篇佳作。

此作品为四尺竖幅,行书。

尺寸 70cm×138cm

解说

43.邓石如文节句:内存精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一言能伤天地之和,一事能折终身之福,请取此语,为终身韦弦。

这是从邓石如的一篇关于如何处世的短文中节选出来的。主要是告诫人们谨言慎行的重要性。真正聪明的人并不显露在外表,人们往往感到他们的质朴和厚道。表面上处处显得精明,绝不是有大局量的豪杰之士。人的言行一定要检点,不能没有顾忌,随心所欲。有时一句话不慎重,就可能就会招灾惹祸,造成永远无法挽救的后果。做事情更得慎重,一件事做不好,很可能毁掉一生的幸福。这种话听起来似乎危言耸听,其实仔细想想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这种令人借鉴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所以说,要以此为终生之韦弦,也就是一以贯之的“谨言慎行”,切勿忘乎所以。自毁前程。

邓石如尤善篆书。他的篆书雅致精美,浓墨酣畅,神完气足。他在篆书上的成就被称为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所以,我这幅作品也是追摹其笔意而成。作品为四尺横幅,适宜挂在书房时时给自己以警示。

解说

44.朱熹诗《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它清新、生动又极具美感,语言浅显却富含哲理。每当诵读此诗,我都会看见那如镜的方塘,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白云轻渡,舒卷相逐。朱子的极高明之处就在于当我们陶醉在赏心悦目的心象中时,开始发问:这塘水何以如此澄净明澈。然后笔锋一转,他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那看不见的源头活水。回过头去再看看,“观书有感”的诗题,我们不得不叹服,不得不拍案叫绝。在寻常人眼中,这么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竟然被他与学习巧妙地联系起来。多少人无动于衷的美景被深化了、升华了。在这塘清水中,诗人悟出了人的思想永葆清新活力的秘诀,读书学习,只有如此,才是人们防止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法宝。

在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生于南宋,是江西婺源人。十九岁中进士,为官治绩显赫,治学卓著,创办了多所著名的书院,门生逾千。他集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于一身,广注经史子集、著述浩如烟云,融汇儒释道,建构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因而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真正做到了致广大尽精微。

这幅作品,是为朋友写的扇面,以隶书写成,追求形式的新颖和笔致的活力。

尺寸 138cm×35cm

解说

45.作品名称: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这是陈毅元帅在《七古.手莫伸》一诗中的最后两句。原诗为“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首诗告诫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功劳和资本,都应该头脑清醒,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清廉自律的革命情操和优秀品质。

这幅作品是四尺半裁,条幅,行书。

尺寸 35cm×138cm×2

解说

46.对联: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

我们常常感到活得很累,很辛苦。在待人接物中,又总是不得不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你看启功先生书写的这副对联,多深刻传神啊!想活得轻松自在吗?那就不要再被徒有其表的虚名奴役了。想把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昭示于人吗?就让我们像季羡林先生那样为人。记得他曾经说过“我不敢保证说出了所有的真话,但可以保证所说的没有假话。”

尺寸 35cm×138cm×2

解说

47.邓石如长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很有名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游”,下联是“读”。我们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路,是为了拓展视野,开阔胸怀,感受大千世界的壮美与神奇。读书,是为了对自我的改造与完善,有所作为,追求有价值的人生。邓石如的对联,具体地告诉我们,“游”要看宇宙之奇观,“读”要看古今之绝艺。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游”与“读”的选择是非常有讲究的。“生有涯,知无涯”在人生有限而短暂的旅途中,我们必须学会用最经典的材料雕塑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无悔无憾,无负生命。认识到这一点,没有选择地随波逐流,到头来难免会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恨恨而死”。

邓石如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有开创性的书法家,与历史上其他的书法巨擘不同。他既非出于名门,又非达官显宦,而是生于寒门,只是在九岁时,在私塾读了一年书。然而,他对书画的挚爱成为后来取得非凡成就的不竭动力。从二十岁左右,他便开始了一生的游历。他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把全部身心都倾注于书法艺术中。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可谓我行我素、自由自在、逍遥人生。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既享受了历阅祖国名山大川之乐,又饱尝了人间世态炎凉之艰辛。然而,他每到一处,必与朋友切磋书艺,寻碑访碣。但凡名人碑帖,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全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以布衣为本色的伟大的艺术家。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特别是篆隶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我的这幅作品,以龙门对的形式,书写在一张四尺整纸上,形似楷书中堂,挂在书房,既是对自己的学习与旅游的指导,又时时以其顽强进取的精神自励。

之一

尺寸 138cm×70cm

解说

48.唐王勃《滕王阁序》选: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②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这是以十六条屏写成的《滕王阁序》的前两幅,隶书。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nXMsff7liqdfq2QdwLXRrt6ENsIeRnEBgriKnCtlDfDOhfDDWNuEtxrRCc/PrV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