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

天下怀才之人不在少数,可惜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所幸,怀才不遇与纳兰性德不沾边,他有才华,亦有赏识他的人。

徐元文是国子监祭酒,放在如今,便是校长的角色。他十分注重教学质量,致力于国子监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废止纳捐贡生制度。可以说,在他的努力下,国子监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朝气,与以往大不相同。

他自国子监卸任后,康熙帝还在众臣面前提及他的好,赞许道:“夕朕用徐元文做祭酒时,他事事谨慎严肃,我八旗子弟无不认真刻苦,且督学严格,责骂鞭挞,时至今日,监生们提到他仍心存畏惧,如此人才,日后难再得啊。”

徐元文是文雅之人,满腹经纶,曾当众对纳兰性德赞不绝口:“司马大人之贤公子,绝非常人!”他口中的“司马大人”便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时任兵部尚书。徐元文的赞许绝非客套话,他真心认为纳兰性德是可塑之英才,平日里也是器重有加。

国子监的学习生活充实轻快,几个月后,顺天府的乡试如期而至,纳兰性德原本还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参加,最终,在徐元文与父亲的鼓励下,他决心一试。他自幼习文练字,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科举的考场上,凭自己的实力收获功名,如今机会来了,自然要奋力一搏。

乡试的第一阶段是武试,顺利通过后,才有资格参加文试。武试主要考察骑马、射箭等军事技能,纳兰性德自五岁起由专人教导,从未在训练上有所懈怠,到了考验的时刻,自然不会掉链子,轻松地通过了武试的全部科目。

能武只是开始,到了文试阶段,纳兰性德更是势在必得。十余年的苦心积累,四书五经早已倒背如流,八股文也自是胸有成竹,不论是经义、策论,还是诗赋,都不成问题。考场上,他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接连三场考试后,最终凭借出色的文笔,金榜题名,考中了举人。

纳兰性德考取功名的意义,不单单在于个人,对于重武轻文的大环境而言,他的出现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倾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朝初年,八旗贵族以战胜者的姿态对汉族文化不屑一顾,甚至不遗余力地试图以武力征服汉族文人。官场之上,亦是处处打压排挤汉族官员,任其有满腹才能,也没有可以施展的机会。历代统治者一再反复强调“满洲为国家之根本”,而满语和骑射又是“满洲的根本”,要求满洲军民无论何时都要讲满语、用满文,而且弓马骑射一日不可荒废,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无关紧要。归根结底,还是崇武抑文。

纳兰性德是幸运的,他赶上了允许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年头,然而几年之后,原本可以前往顺天府学习的机会,再一次被统治者剥夺了,一晃十几载,才得以恢复,那时,纳兰性德已经不在人世了。

纳兰性德参加科举考试时,父亲纳兰明珠已位居兵部尚书,可谓是当朝高官。然而,纳兰性德之所以能够金榜题名,没有依靠父亲的权势,全凭多年来的刻苦勤奋,这是他的实力,而非父亲的势力。能够在众多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以文采取胜,无形之中激励着满洲贵族青年奋发向上,不单崇武,还要尚文。

在父亲眼中,纳兰性德便是家族的未来,承载着光耀门楣的重任。正是因为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从小到大,父亲竭尽心力地栽培他,一是不愿他成为只知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二是希望他能有一番作为。纳兰性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世人追求功名利禄,或是有一颗向往富贵之心,抑或是胸怀理想抱负,纳兰性德无疑是后者,金银财富于他而言,已是唾手可得,他想要的则是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NNk3hW9z1j3enVNRAB79hgmpZQWa1NHHNiHd2EQLpy22ULUIOTYeFMoxn8iU8j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