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攻守相辅,进退自如

【原典】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1)

【注释】

(1)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意为使敌人不能胜我,在于我方防守得宜;而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我方进攻得当。

【译文】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

解读

不胜则守,可胜则攻

在作战中究竟是采取攻,还是守,这要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依据,在相对比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原则应该是当攻则攻,当守则守;否则,当攻而守,当守而攻,均为“败兵”之道。总的来看,孙武在攻与守的作用问题上,特别把防御看作“自保”的作战形式,把进攻看作取得胜利的作战形式。但孙武在这里所谋求的胜利不是一般的胜利,而是全胜。

防御战,是战略研究的起点。势劣力单时,不得不用守法。守与攻一样,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战斗形式。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把防御比喻成盾牌,他说:“防御这种作战形式绝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由此看来,这种作战形式的内涵比进攻形式还要丰富。

孙武描述防守的全胜战略时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是说我军的防御形式如藏于深深的地下,使敌人无法窥其形态。敌人无法探知我方信息,而我方尽知敌军信息,从而稳操胜券。

从战术上讲,进攻利大于弊。进攻战,在春秋时代已构成了体系性的战争形式,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古代军事家的著述多谈论到进攻战,这主要是因为从战争的利弊看,进攻几乎总是有利的。因为进攻可以把战祸带到敌国的领土上,消耗敌方资源,使本国免遭破坏,能提高我方士气并使敌方产生恐惧情绪。然而,主帅必须考虑到,主动的入侵性进攻必然会激起对方抵抗的力量,尤其是关系到对方国家命运的时候。进攻达到入侵程度时,战线虽然在敌国的领土上展开,却是相当危险的。因为那里的山川要塞必然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民众强烈的反抗入侵者的情绪也会使进攻者无法安身。

进攻战中所遵循的运动原则为出其不意。在本篇中,孙武形象地描绘了善攻者的形象,“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是说善于进攻的军队行动如在高不可测的云天之上,使敌方无法探知其动向,而它则可以伺机而动,出敌不意地取得成功。因此,奇袭式进攻手段令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的进攻者爱不释手,发展成为军事艺术中一门独特的学问。

近代西方有军事家把进攻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所进攻的是一个大国的全部领土或大部领土,即入侵战争;二是所进攻的只有一个省,一道防线,即是一次普通的进攻;三是进攻的只是敌人的一个阵地,即攻击战役或战斗。

进攻的基本条件是能抓住机会。如在敌人恐慌惊惧时,巧妙调集兵力,聚而歼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战果。趁敌退却和调换阵地时,加以进攻,是歼敌最难得的机会。在我军防守严谨时,也要随时注意寻求进攻的机会。可见进攻作为一种战争的指挥原则,并不是随意可为的决策,要在确保本军军力充实的基础上,把握战机,伺时而动,抓住机会,才能采取进攻行动。

在进攻战中,“主动”是将士行为的指南。主动常表现为先发制人,所以战争中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猛攻就是奋力相击的形式,在进攻中,投入的力量越大,进攻越猛烈,自己的损失就越小。进攻的猛烈性,决定了进攻战术的连续性。在我方实力雄厚时,在适当的形势和条件下,进攻者发动连续不断的进攻,使对方没有喘息的余地,必然能取得胜利。

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妥善处理攻和守的问题。孙武认为,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在作战中究竟是采取攻,还是守,这要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依据,在与敌军相对比后作出正确的决策。有余则攻,不足则守;先稳守势,再谋攻战;立足于攻,胜由攻来;攻中有守,有所防范。 WlDE5SjY4Wv8q2xEw7ggnw3ionypif9BuL8wbG9jo5z9+pJKKXzA4Sdds2WIUh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