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为不胜,待敌可胜

【原典】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1) ,以待敌之可胜 (2)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3)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4)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5)

【注释】

(1)先为不可胜:为,造成,创造;不可胜,使敌人不可能战胜自己。此句意为先创造条件,使敌人不能战胜自己。(2)以待敌之可胜:待,等待、寻找、捕捉的意思;敌之可胜,指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3)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指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在于自己主观的努力,而敌方是否能被战胜,取决于敌方自己的失误,而非我方主观所能决定。(4)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能够创造自己不为敌所胜的条件,而不能强令敌人一定具有可能被我战胜的时机。(5)胜可知而不可为:知,预知,预见;为,强求。意为胜利可以预测,却不能强求。

【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捕捉时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不可强求。

解读

首先保存自己,然后消灭敌人

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攻与守。攻与守的目的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但是,在战场上,许多情况下,敌人的兵力、物力或敌人所拥有的天时、地利往往要强于己方,己方不被消灭就不错了,奢谈战胜强敌,谈何容易!

孙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这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战机,以弱制强。这样,战争的主动权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取得胜利才更有把握。

什么事都有其前提条件,而条件是否充分、有利,将直接关系到事情的结果。所以,当准备做某件事时,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做好准备,充分有利的条件,会让所做的事情得以顺利完成。

俗语云:“打铁还得自身硬。”为人处世与用兵作战一样,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出人头地,有真才实学才行。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并非一句空话。只有创造必胜的条件,才能化弱为强。同时,懂得创造有利条件逆转当前的劣势,不但让自身实力陡增,同时也让对手变弱,这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技巧之一。

战国末期,赵孝成王派李牧为将,镇守北边,帅府驻在代雁门郡(今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为便于抗击匈奴,赵王特别赋予李牧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设置官吏的权力,而且一郡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

李牧到任后,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卒,加紧训练骑马射箭技术;同时派精兵严守烽火台,以备随时报警;又派出大量侦查敌情的情报员,以便有军情及时报告。全军战士得到李牧的厚遇,人人争先,个个奋勇,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效劳。

平时,李牧总是明令部下:“如果匈奴侵入边境掠夺物资,赶快把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城堡内防守,如有人擅自出战捕杀匈奴者,斩首示众。”

于是,每当匈奴入侵边境时,烽火台一报警。李牧立即下令收拾物资退入城堡,从不出战,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连赵国的士兵们也在下面偷偷议论,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还有愤愤不平者。

后来,有人把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报告给了赵孝成王,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求李牧出击匈奴。李牧却仍然和原来一样,只要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希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

赵王听说李牧仍然一味防守,灭了自己的威风,非常生气,也认为他胆怯无能。于是,立即免去了李牧的职务,派另外一员将领代替了他。

新将领到任后,废弃了李牧的全部规定,只是每天加紧训练,准备抗击入侵的匈奴。一年多以来,每当匈奴入侵,边将都下令出战,每次出战都不利,人员伤亡很大,物资损失也很多,而且边境上的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和放牧,都纷纷逃亡。

实在没有办法,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重新担任代雁门郡郡守,李牧借口有病,坚决不肯就任。不得已,赵王只得下令强迫李牧出来。

李牧对赵王说:“大王,如果一定要让臣重新任北边守将,那就必须答应还照我从前的办法,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这样,李牧又来到代雁门郡,命令将士还照以前的办法坚守。几年内匈奴几次入侵,都一无所获,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边疆将士因为天天得到犒赏,却没有出力的机会,都希望能在战场上为国家效力。李牧看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准备了经过严格挑选和修理好的战车1300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3000匹,勇敢善战的士兵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战斗训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没过多久,探子来报,发现小股匈奴到了离边境不远的地方。李牧派了一支小部队出战,刚一跟匈奴兵接触,就佯败拼命逃窜,丢下几十名百姓和牛羊让匈奴俘虏去。

听到前方战报,匈奴单于十分高兴,真的以为李牧怯懦可欺,于是,马上调动大部队侵入赵的边境,准备大肆掳掠。

由于从烽火台报警和情报员报告中熟悉了敌情,所以,李牧早在匈奴来的路上埋伏了奇兵,当匈奴大部队一到,还没等单于布阵,李牧一声令下,左右两翼生力军早冲杀过去。将士们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个个生龙活虎,勇猛无比。

匈奴兵将一直不把李牧放在眼里,一心想着俘获女子和玉帛等回去享受,猛然受到赵军凶猛的进攻,阵脚很快被打乱,纷纷后退;李牧看到匈奴队列已乱,立即命令军中击鼓,中军主力也冲杀过去。李牧左右翼出击获胜,单于本来已经惊恐不安,眼看中军又冲杀过来,鼓声、人群喊杀声、战马嘶鸣声滚滚而来,单于吓得顾不得部下,自己掉转马头就跑。主帅一乱,匈奴兵更是一个个只顾逃命,哪里还有力量抵抗。李牧指挥部队,一路追杀。匈奴逃兵中途遇到李牧埋伏下的军队拦击,前后夹击,匈奴兵被杀得落花流水。这一仗,杀死匈奴十几万骑兵,缴获了无数马匹。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势灭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檐褴、东胡、林胡等王国,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这次战役以后,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

攻与守是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积蓄作战实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然后,寻找战机,以弱制强。这样,战争的主动权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取得胜利才更有把握。 T2D4G0w3NTKPx8i0G7qNdST/IG+Oi4q1HudxfOMsHAi9TbKxRsSQMA/EBGHJy3l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