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见大卷一

【原文】

一操一纵,度越①意表。寻常所惊②,豪杰所了③,集“见大”。

【注释】

①度越:超出。

②惊:害怕。

③了:了解。

【译文】

一操一纵,往往在预料之外,这是平凡的人最害怕碰上,豪杰之士却最能拿捏分寸的地方。集此为“见大”卷,即以小见大。

太公 孔子

【原文】

太公望①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②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原评】

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注释】

①太公望:即吕尚,名望,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故称太公。

②弃民:不可教训应该抛弃的人。

【译文】

太公受封于齐,齐地有个名叫华士的人,他以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为立身处世的准则,人人都称赞他的贤明。太公三次派人去请,他都不肯来,于是就命人杀了他。周公说:“这个人是齐国品行高尚的隐士,为何杀他?”太公说:“不臣服天子,不与诸侯友好,我姜望还能使他臣服,与他结交吗?既不臣服,也不肯合作的人,是背叛之民;三次请他都不到,是谋反之人。若表彰他为道德楷模,使全国上下都来效仿他,我还做谁的君主啊?”

【译评】

齐国因为没有懒惰的人,所以最终齐国也没有沦落为弱小的诸侯国。韩非子《五蠹》的学说也正是以此为根据。

诸葛亮

【原文】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①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②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③。

【原评】

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注释】

①惜赦:不轻易发布赦免令。

②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割据荆州,死后其子刘琮继任,不久投降曹操。

③削:削弱。

【译文】

有人说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诸葛亮回答道:“治理国家应施行德政,不该随意施舍小恩小惠,所以匡衡、吴汉治国就不愿意随便发布赦令。先帝也曾说过:我与陈元方、郑康成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洞察治理天下的道理,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表、刘琮父子年年都大赦犯人,但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帮助呢?”后来费祎主政,采用姑息宽赦的政策,蜀汉的国势因此日渐削弱。

【译评】

子产对太叔说:“只有有德之人,才能以宽厚使人民顺服;否则就应严刑峻法。熊熊的大火,人看了就畏惧远避,因此很少有人被烧死;平静的溪流,人们亲近嬉戏,却往往被淹死。因此用宽厚治理国家比较困难。”后来太叔掌权,不忍用严厉而采用宽厚的政策;于是郑国盗匪猖獗,太叔十分后悔。孔子说:“政策过于宽厚,百姓就容易轻慢,这时就要用严厉的举措来矫正;过于苛刻,百姓又可能会变得凶恶,这就要用宽大的政令来感化他们。宽容需要严厉来调剂,凶残则需宽厚来弥补,如此才能政通人和。”商鞅制定的苛政,对弃灰于道的人也处以刑罚。梁武帝则过于宽容,看见即将被处以死刑的人,往往伤心流泪将犯人释放。《论语》主张宽赦小过错,《春秋》指责大过失,二者只有相互协调,才能达到政事和谐。

汉光武帝

【原文】

刘秀①为大司马②时,舍中儿③犯法,军市令祭遵④格杀之。秀怒,命取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奈何罪之?”秀悦,乃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避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将也!”

【原评】

罚必则令行,令行则主尊,世袓所以能定四方之难也。

【注释】

①刘秀:汉宗室,新朝末年起兵反王莽,为更始帝封为大司马,后自立称帝,建立东汉,谥光武,庙号世祖。

②大司马:汉时掌全国军政的官。

③舍中儿:府中的家奴。

④祭遵:随刘秀起兵诸将之一,后以功封侯,为东汉开国勋臣。

【译文】

汉光武帝刘秀做大司马的时候,有一次府中僮仆犯法,军市令祭遵下令杀了他。刘秀非常生气,命人收押祭遵。主簿陈副直言规劝说:“大人一向希望军中纪律严明,现在祭遵依法办事而不回避,正是在执行军令,为何要惩罚他呢?”刘秀听了很高兴,不但赦免了祭遵,而且让他担任刺奸将军,并对将士们说:“你们要小心祭遵,我府中的僮仆犯法尚且被他所杀,如果你们犯法,他也一定不会包庇诸位。”

【译评】

赏罚分明,军令才能够推行;军令畅行无阻,主上的威严方能体现。刘秀正因如此才能平定四方的战乱。

孔子

【原文】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①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大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②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原评】

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仿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注释】

①野人:郊外务农的人。

②马圉(yǔ):养马的奴仆。

【译文】

孔子出游,途中马儿挣脱缰绳,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很生气,把马逮住拘禁了起来。子贡前去,说了很多谦恭的话语,也没能把马儿要回来。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话去劝说他,就好比以牛、羊、猪三牲来请野兽享用,以动听悦耳的《九韶》来请飞鸟聆听。”于是派马奴前往。马奴对农夫说:“你不在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是在西海出游,但两个地方的庄稼却长得一样,马儿又怎么能够分得清这是你的庄稼地而不该去偷吃呢?”农夫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他。

【译评】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庄稼人面前谈论《诗》《书》,这是迂腐的读书人之所以误国的原因。马奴的话固然有道理,但若这番话出自子贡之口,恐怕农夫仍然不会听从。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修养相差甚远,彼此本就心存戒备。那么孔子为什么不首先派马奴前去,而看子贡前往不阻止呢?如果一开始就让马奴前去,那么子贡心中一定会不服。如今不但使子贡屈服,也让马奴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圣人通达人的本性,所以能使人尽其才。后世常以法令条文来约束人,以资历来限制他人,以兼有所长来期望他人,如此做事怎会有成就呢!

郭进

【原文】

进任山西巡检,有军校诣阙①讼进②者。上召,讯知其诬,即遣送进,令杀之。会并寇入,进谓其人曰:“汝能讼我,信有胆气。今赦汝罪,能掩杀并寇者,即荐汝于朝;如败,即自役河,毋污我剑也。”其人踊跃赴斗,竟大捷。进即荐擢之。

【原评】

容小过者,以一长③酬;释大仇者,以死力报。唯酬报之情迫中④,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彼索过寻仇者,岂非大愚?

【注释】

①阙:皇宫为阙,代指皇帝。

②进:郭进,北宋将领,曾大破契丹,后受谗言而死。

③一长:一技之长。

④迫中:心情急迫。

【译文】

宋朝人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中校尉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审讯后,得知军校诬告,就将他遣送给郭进处决。恰遇敌寇入侵,郭进对军校说:“你敢控告我,相信你很有胆量。现在赦免你的死罪,如果你能消灭敌寇,我就向朝廷推荐你;如果战败,你就自己投河自杀,不要弄脏了我的宝剑。”这个校尉拼死作战,终于大获全胜。郭进随即向朝廷推荐提拔了他。

【译评】

宽容他人的小过错,他就会用一技之长来酬答;赦免自己的大仇人,他就会以死相报。只要对方想要报答自己的心意汇聚在心中,一有所触动他定会跃跃欲试,若情势危急他定会竭尽全力。那些总是对他人过错念念不忘的人,岂不是太愚蠢了吗?

魏元忠

【原文】

唐高宗幸东都①时,关中饥馑。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元忠受诏,即阅视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命释桎梏②,袭冠带乘驿以从,与人共食宿,托以诘盗。其人笑而许之,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原评】

因材任能,盗皆作使。俗儒以“鸡鸣狗盗之雄”笑田文③,不知尔时舍鸡鸣狗盗都用不着也。

【注释】

①东都:唐朝以洛阳为东都。

②桎梏:枷锁。

③田文:战国时齐人,封孟尝君,出任齐相,招致天下贤士,门下食客常数千人。

【译文】

唐高宗去洛阳时,正赶上关中地区闹饥荒。唐高宗担心路上会遇到强盗,派监察御史魏元忠前去勘察将要经过的路线。魏元忠受命后,巡查赤县监狱时,遇到一盗匪,见他言语怪异,和平常人不一样。魏元忠命人打开他的枷锁,并给他换上干净整齐的衣服,要求他跟着自己一起吃住,并协助自己防范盗匪。这个人笑了笑,答应了。等高宗的车马到了洛阳,随行的一万多人都没有丢失一文钱。

【译评】

量才而用,强盗都可以成为使者。那些迂腐的儒士用养了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来奚落田文,却不知在当时除了鸡鸣狗盗之徒,其他人都派不上用场。

范仲淹

【原文】

范文正公①用士,多取气节而略细故,如孙威敏、滕达道,皆所素重。其为帅日,辟置僚幕客,多取谪籍②未牵复③人。或疑之。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故公所举多得士。

【原评】

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废事,非大识见人不及此。

【注释】

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谪籍:被贬职的官员。

③牵复:平反复职。

【译文】

范仲淹任用人才时,看中的是个人气节而不在意琐碎小事。像孙威敏、滕达道等都是有气节、有才智的人,他们都受到过范仲淹的重用。当范仲淹担任将帅的时候,选用了很多被贬官而未被平反复职的人为府中幕僚。人们对这件事感到奇怪。范仲淹说:“那些有才能又没有犯过错的人自然会受到朝廷重用。而那些因为一些小事被贬官的人,如果我不起用他们,他们可真的要成为无用之人了。”因此范仲淹得到了很多有才智的人。

【译评】

如果天下没有被废弃的人,朝廷就不会有荒废的事情。不是非常有见识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狄青

【原文】

狄青①起行伍十余年,既贵显,面涅②犹存,曰:“留以劝军中!”

【原评】

既不去面涅,便知不肯遥附梁公③。

【注释】

①狄青:北宋名将,他出身行伍,后为范仲淹赏识提拔,范仲淹亲自教他兵法。狄青勇而善谋,以功擢升至枢密使,卒谥武襄。

②面涅:面上刺字。宋时士兵面上都要刺字。

③梁公:唐代名相狄仁杰,封梁国公。此处指狄青保持自己原本的身份,不攀附豪门。

【译文】

宋朝名将狄青是军士出身,在军中待了十余年才有机会得以显达,然而脸上还留着做兵卒时的刺字,他说:“留着这刺字可以鼓励军中将士奋发图强。”

【译评】

从不肯除去脸上受墨刑染黑的痕迹来看,便知狄青绝不肯冒认唐朝名臣狄仁杰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邵雍

【原文】

熙宁中,新法方行,州县骚然,邵康节闲居林下,门生故旧仕宦者皆欲投劾而归,以书问康节①。答曰:“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投劾而去何益?”

【原评】

李燔常言:“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

莲池大师劝人作善事,或辞以无力,大师指凳曰:“假如此凳,欹斜碍路,吾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觉临难投劾者是宝山空回。

鲜于侁为利州路转运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②,王安石遣吏诘之,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东坡称侁“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以为“三难”,仕途当以为法。

【注释】

①邵康节:邵雍,字尧夫,谥康节。

②青苗钱:宋时王安石立法,当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于民,纳息二分。

【译文】

宋代熙宁年间,新法刚实行,州县骚动起来。邵雍当时闲居在家,他的一些在朝中当官的门生故旧都打算弹劾新法后辞官,纷纷写信征求邵雍的意见。邵雍回答:“现在正是贤明的人尽力为国的时候。新法固然严酷,但你们在执行中能放宽一分,老百姓就能得到一分利益呀!弹劾一下就辞官走了,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译评】

李燔常说:“人并非等到做官任职才能建功立业,只要力所能及,有所行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建功立业。”

莲池大师劝人做善事,有人以没有能力推脱。大师随手指着旁边的凳子说:“比如这张凳子歪斜在这里妨碍人们走路,我把它放好,就是做了一件善事。”照这种境界看来,便明白在艰难的时候仅仅做到弹劾和辞职,也不过是入宝山而空回,未得真谛。

鲜于侁担任利州路转运副使时,下面的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人来质问,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要的青苗钱就发给他,现在百姓自己不愿要,难道能强迫他要吗?”苏东坡称赞鲜于侁上不违反朝廷的法令,中不对亲朋有私心,下不伤害百姓,认为是“三难”。做官的人当以此为榜样。

萧何 任氏

【原文】

沛公至咸阳①,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②、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宣曲任氏,其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③,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

【原评】

二人之智无大小,易地皆然也。又蜀卓氏,其先赵人,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之蜀,夫妻推辇行。诸迁虏少用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④。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⑤,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⑥,即铁山鼓铸,运筹贸易,富至敌国⑦。其识亦有过人者。

【注释】

①沛公至咸阳:汉高祖刘邦在秦末起兵于沛县,自立为沛公。咸阳为秦都城,刘邦攻入咸阳,秦遂灭。

②塞:关塞。

③米石至万:米价涨到一石万钱。

④葭萌:在今四川剑阁东北,为关中入川的必经之路。

⑤蹲鸱(chī):大芋头,形状像鸱鸟蹲立,因而得名。

⑥临邛:今成都邛崃。

⑦敌国:比得上一个国家。

【译文】

刘邦攻进咸阳后,他手下的将领都争着跑到秦朝的大库里抢着分金帛财物,唯独萧何先去搜集秦朝丞相、御史的法律、文件和图书。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关塞的险隘、人口的多少、地区的贫富以及人民的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书资料。

宣曲人任氏,他起先担任过督道仓吏。秦军被打败后,豪杰们争着拿金银玉器,唯独任氏窖藏了大量粮食。后来楚、汉在荥阳相持,百姓无法种地,一石米高达一万钱,豪杰们的金银玉器都成了任氏的嚢中物。

【译评】

这两人的智谋没有大小之分,换个地方使用,效果都一样。又有四川人卓氏,他祖先是赵国人,以经营采矿炼铁致富。秦国打败赵国后,将卓氏迁到四川,夫妻推着车子搬迁。移民中间稍有多余钱财的人,争着贿赂秦国官吏,要求迁移到离赵国临近的葭萌地区。唯独卓氏说:“葭萌这个地方狭小瘠薄,我听说岷山之下有肥沃的原野,长有如蹲鸱形的大芋头,一辈子也不会发生饥荒,老百姓还可以做工织布、经商。”于是要求迁往远处。他被迁到临邛后,便开矿炼铁,运用智慧,贸易经商,最终富可敌国。卓氏的见识确实有超过常人之处。

张飞

【原文】

先主①一见马超②,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③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

【原评】

释严颜④,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目飞为粗人,大枉。

【注释】

①先主:刘备为蜀汉先主。

②马超:东汉末割据诸侯,为曹操所败,投奔刘备。

③阔略:粗疏不谨慎。

④释严颜:张飞俘获严颜后劝降,严颜道:“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投降将军。”张飞以为壮士,释放了严颜。

【译文】

刘备见到马超很高兴,并立刻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待自己如此优厚,便不免有些傲慢,甚至疏忽了对主上的礼节,和刘备讲话时,常常直呼刘备的字。关羽非常生气,请求杀掉马超,刘备不肯。张飞说:“像这种情形,应当用礼节来引导警示他。”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手执兵器侍立刘备两边。马超一到,径直入座,但却没看到关羽和张飞的座位,只见二将侍立一旁,不由大吃一惊,极为惶恐。从此以后,马超才恭敬地侍奉刘备。

【译评】

释放严颜,警示马超,都是细心之人才能做得到的。后世把张飞比作粗人,实在是大大冤枉了他。

曹彬 窦仪

【原文】

宋太袓始事周世宗①于澶州,曹彬为世宗亲吏,掌茶酒,太袓尝从求酒。彬曰:“此官酒,不可相与。”自沽②酒以饮之。及太袓即位,语群臣曰:“世宗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由是委以腹心。

太袓下滁州,世宗命窦仪籍其帑③藏。至数日,太袓命亲吏取藏绢,仪曰:“公初下城,虽倾藏取之,谁敢言者?今既有籍,即为官物,非诏旨不可得。”后太袓屡称仪有守④,欲以为相。

【注释】

①宋太祖始事周世宗: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部将。

②沽:买。

③帑(tǎng):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④有守:有操守,有原则。

【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世宗柴荣的部将,曹彬是世宗身边的一个掌管茶酒的小侍吏。太祖曾向曹彬要酒喝,曹彬说:“公家的酒怎么能给你喝。”但曹彬却自己买来酒请太祖喝。等到了太祖即位,对满朝群臣说:“不欺主瞒上的侍吏,只有世宗身边的曹彬一人。”从此把曹彬当作心腹。

太祖攻下滁州,世宗命窦仪抄录滁州的所有钱财收藏。过了几天,太祖命自己的侍吏取公库的绢,窦仪拒绝说:“主公已经攻下这座城,想取走这里的收藏,不是不行,但是这里所有的财物已经造册记录,就是公物,没有皇上的命令是不能擅自取走的。”后来太祖多次称赞窦仪有操守,想任命他为宰相。

唐高祖

【原文】

李渊①克霍邑。行赏时,军吏拟奴应募,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引见霍邑吏民,劳赏于西河,选其壮丁,使从军。关中军士欲归者,并授五品散官,遣归。或谏以官太滥,渊曰:“隋氏②吝惜勋赏,致失人心,奈何效之?且收众以官,不胜于用兵乎?”

【注释】

①李渊:唐高祖。

②隋氏:指隋朝。

【译文】

李渊带领众将士攻克霍邑,准备对部下好好赏赐一番,军吏认为招募的奴仆受到的待遇不应该和从军的百姓一样。李渊说:“战场上打仗,弓箭和飞石不分贵贱,论功行赏之时,就不应该有什么等级之分,按照个人的实际贡献来赏赐才不失公平。”

李渊见到霍邑的官吏百姓,不分什么等级犒赏他们,就跟犒赏西河的官员百姓一样,并选出青壮年,劝他们从军。关中来的士兵想回去的,也都封了他们五品官衔,让他们回家了。有人劝谏李渊,你这样赐官位会显得过于泛滥。李渊说:“隋氏就是因为舍不得论功行赏,才失了民心。我们不能和隋氏一样吝啬,况且用官位来收揽民心,不是比用兵征服更好吗?”

卫青

【原文】

大将军青①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长史安②曰:“不然,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遂囚建诣行在,天子果赦不诛。

【原评】

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不然,虽以狄枢使之功名,犹不克令终,可不戒欤?

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③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袓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潞公之谋也。

【注释】

①青:卫青,汉武帝名将,曾七次出击匈奴,威名显赫,官拜大将军。元朔六年,复率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文中即指此事。下文的苏建、赵信俱为六将军之一。

②长史安:即任安,司马迁之友,此时任卫青长史。

③怙惜:放纵、爱惜。

【译文】

汉武帝时,为匈奴进犯,大将军卫青领兵出定襄迎战。将领苏建、赵信率领三千多骑兵行军,不幸遇到单于的大军。汉军和匈奴军苦战一天,兵力耗尽,赵信投降,苏建一人逃回卫青军队。议郎周霸说:“自从您出兵以来,从来没有处死过副将。现在苏建弃大军而逃,何不杀了他来显示大将军的威严。”长史任安说:“绝对不可以这样做。苏建以一人之力率数千骑兵抵抗万人之敌,奋力抗战一天,士兵没有异心。现在他有幸逃回来,将军若是因为这个杀了他,这不是要告诉后人,以后碰见这种情况回来还不如向敌人投降吗?我认为绝不可以杀苏建。”卫青说:“我承蒙天子信任带兵出征,并不怕没有威严。周霸说杀副将以显我军威,这并不符合我的心意。虽然我有权处置我手下将官,但是我受天子的宠信,实在不该滥用职权,而应将其带回京,由天子裁决,并可借此训示为人臣的不应擅自专权,这样做不是更好吗?”于是卫青命人把苏建带到天子面前,汉武帝果然没有治苏建的罪。

【译评】

大将军卫青手握兵权多年,天子对他宠信有加,他的部下对他也无嫉妒之心,正是因为他懂得避权远嫌啊。若非如此,就算是有北宋狄青般的显赫功勋,最终还是得不到善终,这实在值得后人引以为戒啊。

北宋狄青担任枢密使时,仗着自己功勋高,很是骄傲,袒护部下更是不加节制。士卒每次得到衣物粮食,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朝廷上下都以此为心头大患。当时文潞公在朝执政,建议仁宗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以调他离京。狄青却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很是委屈。仁宗无法反驳,并说给潞公听,还说狄青是忠臣。潞公说:“本朝太祖也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因为得到军心,所以才黄袍加身成了太祖。”仁宗听了,无话可说。狄青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到中书门下去为自己辩白。潞公就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罢了。”狄青吓得退后了好几步。狄青到藩镇以后,仁宗每个月都派使者去看望他两次。每次听到使者来,狄青都会整日担惊受怕,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这些都是文潞公的计谋啊。

李愬

【原文】

节度使李愬①既平蔡,械吴元济送京师。屯兵鞠场,以待招讨使裴度。度入城,愬具橐鞬②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

【注释】

①李愬:唐名将,有谋略,善骑射,元和年间为邓州节度使,率师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淮西,以功封凉国公。

②具橐鞬(tuó jiān):带上箭袋,指全副武装。

【译文】

元和年间,李愬被任命为邓州节度使,赴蔡州平定叛乱,叛乱被平定后,叛臣吴元济被押解进京。李愬在蹴鞠场临时驻扎军队,等待招讨使裴度入城。裴度入城时,李愬出城迎接,并在路左行拜见之礼。裴度觉得李愬平叛功大,不敢受此大礼,想回避。李愬说:“蔡地的大多数人性情顽固叛逆,不知尊卑数十年,希望您摆出威严的样子给他们看,让他们懂得朝廷的法度尊严。”裴度这才接受了李愬的拜见之礼。 YmpJhwMPYpw99ybqExmxZvP+ckjuLn8rkmDc0D1G5pZcraqI7Iqb5qg/3HohFP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