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订前言

关于这本修订版的艾略特译诗选,首先要说,这只是相当有限度的修订重译。英国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弗尔曾在《致羞羞答答的情人》一诗中写过,“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世界和时间——”,但这恰恰是说,我们其实没有足够的世界和时间。这些年,我一直忙着在写自己的陈探长系列,因为这系列翻成了二十多种文字,还得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宣传、营销。这中间,艾略特却始终像是《荒原》中走在“另一边的那个人”。时不时,这位上海探长会引上那位英国诗人的几行诗,甚至在一件异国的案子结束后,他还记着要戏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写了首自嘲的情诗。说到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艾略特诗选《四个四重奏》的翻译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非个人化”写作的可能性。

《四个四重奏》在漓江出版社出版后,重印过多次。在随后那些年里,自己也曾考虑过是否要出修订本。拿不定主意的一个因素自然是时间。还有一个因素:20世纪80年代后,自己一直居住国外,更多时候其实是用另一种语言在写作。要对艾略特译文修订,自己的中文是否胜任似乎也成了一个问题。毕竟,诗歌是尤其注重语言感性的文学门类。如果修订版未能有多少进步,为什么要勉强呢?

但也巧,2015年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的艾略特诗集,这是由克里斯托弗·里克斯和吉姆·麦丘编辑的新集注版。为了写书评,我把旧译文找出来看了一遍,发现其中还真有些让人惶恐的错译,更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年轻时译得太快、太粗,不管当时有什么样的借口与原因,现在既然发现了问题,却不努力去修正,是对诗人、也是对读者的太不负责任。我又想到,这些年自己在英文写作中,对中文独特的语言感性,其实也从一种不同的、双语写作的角度获得了不少新的经验与认识,这或许又反映到自己的中文写作中。在这全球化时代,各种语言文化独特的感性怎样在一种文字中得以融合、发展,也是个值得探讨的新可能性。而且,自己的英文多少是要比三十年前有所提高。因此修订、重译这本诗选,哪怕有可能会事倍功半,也还是要做的。就像艾略特所说的,“对我们来说,只有努力尝试,其余的不是我们的事。”

这里再具体说一下,在漓江版基础上,我这次在哪几个方面做了较大修订。

漓江版初版“前言”大部分保留了下来。倒不是因为陆建德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他(裘小龙)为漓江艾略特卷撰写的前言《开一代诗风》不仅仅是当时中国读者所能看到的最佳入门指南,而且还是一篇学问与文采兼胜的论文”,而更是因为,对艾略特这样一位复杂、难解的现代主义诗人来说,一篇较全面的介绍在今天还是有必要的。自然,我也勉力对此做了修正,尤其删去了那个年代政治正确的八股文字。

在漓江版中,原有放在“《荒原》中删去的部分”小标题下的一组诗(更确切说,小标题应该是“《荒原》写作过程中删去的部分”),这次修订版没有收入这一部分。有关《荒原》的写作过程,这些年一直有新的材料陆续被发现,也有不少新的研究专著问世,需要做系统的研究后才能较有把握地修订、翻译。为对读者负责起见,只能先放一下,等以后有机会再试。

修订版增收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2015年两卷本的几首诗。这些诗是在艾略特妻子法莱丽去世后三年第一次得以问世的,更从一个新的侧面体现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与个人化创作间的关系。这对全面理解他的作品也是很重要的。

还增补了漓江版中未收入或未译全的个别几首诗。

在修订过程中,原先译错的地方自然要改,但艾略特的诗是以难解出名的,再怎样修订,也不能说就一定没有错。译文的文字也做了些修正,尤其在怎样处理诗的感性这一方面。艾略特的诗扬弃了现代主义诗歌兴起前的传统格律形式,同时又在诗(自由诗)中成功呈现了具有现代感性的节奏和音乐感。(这恰恰是中国现代诗依然面临、更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译者来说,这几乎又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是像诗人所说的那样,纵然“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结/将来到我们出发的地点”。 VG6H6B3cFUDs+0Ga4KoXgoQZVmg1Pev4wUXJJWidlNn3lsnH5z1wZKJ+13AQv9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