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近几年,心理学似乎火了。

当我们走进一家书店里,一般都会看到门口位置上摆着一大堆名为“××心理学”的书籍,但是打开一本一看,却总会发现又在挂着心理学的名头贩卖“心灵鸡汤”;打开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满坑满谷以“每天学点心理学”名义卖弄星座玄学的公众号;再打开微博,每天也都能看到很多人在谈论和抑郁症有关的话题,但是能够说清楚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治疗的却百中无一。

前段时间,笔者还曾读到一本在网络上名气很大的悬疑小说。书里一位据说专业能力很“厉害”的女心理学专家侃侃而谈地分析道:“我明白你们俩为什么明明相爱却斗来斗去,因为你们都是天蝎座!”看到这里,笔者在笑到喷饭之余也不禁想问:在大家的心里,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科学可以大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关于各种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网上有一段很精辟也很有争议的论述:“生物学的终点是化学,化学的终点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终点是数学。”其实何止是生物学和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电学、光学乃至全部的其他自然科学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可以用数学来表述的物理学问题,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社会科学中有没有类似物理学这样的“终极科学”呢?有,就是哲学,古往今来都把研究这种“终极社会科学”的人称为“哲学家”。但是在笔者看来,相比之下,还是我们这本书要聊的心理学更适合。或者说,心理学实际上就是把哲学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了出来。

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社会科学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时,无论如何也无法忽略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心灵”起到的作用。社会科学有两大根基,一曰政治学,一曰经济学。就政治学而言,无论是国家的活动和其组成形式,还是各种政治实体和人民之间的博弈关系,都离不开对人们心理的掌控与把握;就经济学而言,无论是对价值规律如何优化配置的探索还是对人类经济活动的追踪研究,在进行之初都必须预设一种特定的心理学框架。

甚至就连远远看去只是在故纸堆中寻章摘句的历史学,本质上也是对已经成为对过去人类社会的重新发现,以及对他们当时心理过程的挖掘与探寻。在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传世之作《基地》系列中,他提出了一门贯穿始终的新学科:“心理史学”。其核心理论就是从人类的心理研究中探寻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整合成数学模型,进而预测整个人类的命运。也就是说,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过去那些人类心理过程的重构。透露一个小秘密,其实笔者对心理学产生兴趣,最初就是受到了阿西莫夫那本著作的影响。

美国伟大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用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继续审视教育学、法学、语言学、管理学、新闻学、广告学……,凡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系的学科,无一不基于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把握。

这样看来,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囊括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科学,理应在全社会拥有极高的普及度,心理学家们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顶礼膜拜,被高高地供起来“吃冷猪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以笔者接触的人群来说,除了弗洛伊德因为某些学术之外的原因还有一些知名度之外,那些曾经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心理学大师无论是斯金纳、皮亚杰还是约翰·华生、荣格、马斯洛,在大众眼里也只是一个个活在冷门书中的极为陌生的名字。至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构造主义这些佶屈聱牙的名词,更是活在远离大众视野的异次元世界里。

似乎人人都喜欢心理学、人人都能谈上几句心理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

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基于社会观察和实验验证,并经历了好几代心理学家理论总结的科学;是一门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不能仅凭生活常识观其全貌的科学;是一门既有着科学理论的严谨性又可以用来指导实际心理咨询操作的科学。

与其说心理学是什么,不如来说说心理学不是什么。

心理学不是相面术和颅骨学,学了心理学之后并不能让你仅仅看一眼就可以判断出你的上司是什么性格、容易不容易相处;心理学也不是成功学,它没办法让你学过之后就永远保持一个健康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心理学更不是玄学,无论是血型、属相还是星座,都无法用来推测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学不是催眠术,没办法让你用来撩到喜欢的妹子或者汉子……

和很多读者想象中不同,学习心理学甚至很可能对你的抑郁症、强迫症、拖延症没什么作用,更无法用来治疗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因为那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心理学实际上只是我们人类真正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个工具,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它既不优雅也不高贵,更缺少让人沉迷的神秘感。

然而心理学在科学大家族中又是独一无二的。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人就已经开始试图探寻关于心理学的奥秘;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孟子和荀子也曾经探讨过人性的善与恶。然而心理学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却是19世纪末的事。从1879年,德国人W.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距今不过100多年。如果只从诞生出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革命”算起,甚至才刚刚到60年历史。

就如同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所说:“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很多,讲起来能再写一本书。不过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这些自然科学不同。人类的心理活动是隐藏在大脑中的,直到现在也无法直接观测到心理活动如何产生和变化。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最主要的研究方式就是观察与实验,面对无法直接观测的对象,研究者们只能想出一些迂回的办法来解决。

构造心理学家假装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活动不存在,只选取那些最正常最无辜的被试者来研究,被戏称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在最开始的时候干脆放弃研究人的心理而只注意人的行为;精神分析学派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个别案例,推断出了一些人类大脑的作用机理,并直接用于临床治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用积极的办法唤醒人头脑中的“正能量”;而认知心理学则干脆把人脑当成一部电子计算机……

1909年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者弗洛伊德访问美国时和美国心理学界的合影

心理学家们如同八仙过海,仿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艺。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对“如何直接观测人类的心理活动”这个心理学上最重要的问题依然一筹莫展。于是心理学中的派系争端也直到现在仍然无法调和——尽管其中一些理论在现实中早已不再使用或者被证伪了,但我们依然要了解它,万一它们才是对的呢?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最重要区别也在这里:心理学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居于统治地位、被认为完全正确的核心理论成果。现在的心理学学术体系,更像是各个学派拼凑起来的百衲衣。

所以我们读那些心理学的历史书时,很难获得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是像登山一样总是遇到岔路口。经常会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我们无法判断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只能暗暗记在心里,留待以后分辨。心理学的历史更像是小孩子们玩的拼图游戏,每一种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心理学理论都是拼图中的一块,把它们全部拼在一起才能看到隐藏在迷雾中的真相,才能获得心理学的全貌。

接下来,笔者就要带着大家去见识一下这个拼图游戏,沿着上溯时间的顺序把心理学史上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一一讲给大家听。你准备好了吗? 3hJCUh2guS54fnSYXY7b0nL3RzYFiyA801Ol8OX2+6ATLg1SBnFpHLg/jzHgwJ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