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想到的,就是以利害得失作为判断的基准。所谓利害得失,有个人层面上的利害关系,有科层面上的利害关系,有局层面上的利害关系,有省层面上的利害关系,再到国层面上的利害关系等。虽然所思考的利害关系者的格局越来越大,但是不管哪个层次,都是依据利害得失进行判断的。这是一种方法。
就我们一般的企业而言,也有这样的情况。最坏的例子是,比如把某个议案拿到某位要员面前,他会责问:“这样的议案同我有什么关系?怎能拿到我这样的要员面前?你认为我是谁?”
各位的周围有时会有这样的上司,他们开口闭口我呀我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以自己的利害得失作为基准的,是以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地位,对自己是否有利作为基准进行判断的。即使超越了个人的利害,也只不过是以科的利害作为判断的基准。
不管怎么说,追究这一判断基准的本源,结果就会追到人的本能。众所周知,人在出生的瞬间就具备本能。人脑的机能非常复杂,人们很迟才弄明白。据说,在脊髓顶端小脑附近的脑干网状结构中,有支配本能的细胞组织,其在人出生时已发育完成。正因为有它的存在,人一出生就会吸奶,感觉不舒服就会哭叫,就会按本能行动。
稍稍有点儿离题,我们有时会运用理性来判断事物。这里的所谓理性,就是使用大脑前头叶到侧头叶之间的脑细胞。这个组织从0岁到4岁发育完成。在这期间,脑细胞的生长迅猛,很快就完成脑的发育,因此人们一般都强调幼儿期的教育十分重要。
所谓本能,就是这么形成的。那么,人为什么具备本能呢?因为我们人具备肉体,为了维护这个肉体,神灵或者说宇宙赐予了我们本能。无论食欲、性欲,或者面对外敌激起的斗争心,所有这些都是本能所导致的。这是为了自我防卫,为了守护自己的肉体,在脑组织中植入了这样的基因。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本能这个东西,从源头上讲就是主观的、利己的。这无关好坏善恶的问题。这个主观的、利己的本能,一开始就是由神灵塑造的。如果本能也是客观的东西,那么肉体就无法生存。为了吃东西要有食欲,这是生存的绝对条件。面对外敌,升起斗争心,保护自己,也是本能。这类本能是为了维护具备肉体的人类,神灵或者宇宙赐予人类的功能。
这类本能是人具备的功能。尽管是最原始的东西,但用本能判断的情况实际上非常之多,有自己个人层面上的、科层面上的、各省厅内的局层面上的,以至省、国层面上的。我们常讲的所谓“国益”,也是国家层面上的利害得失,是一种本能。
所以,在行革审这个部会里,我提出讨论问题要离开所谓的“国家利益”,就是说要从“地球利益”“人类利益”这样的视角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日本一国的国家利益,同整个世界、全人类的利益之间或许会产生矛盾。如果是这样,我们不是应该在更高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吗?只顾一个国家的利益,解决不了国际纷争。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和判断。
话虽这么说,这种本能也是判断事物的一个基准。
说到把本能作为判断基准,曾有过这么一件事。华歌尔公司是京都一家生产妇女内衣的企业,它的经营很有特色。其社长名叫冢本幸一,这位先生比我大12岁,我们俩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以前,冢本先生对我说过这么一段话:
“华歌尔的事业发展得非常顺利。但是,凡是有朋友推荐,说某个事业很赚钱,快去投资吧,于是我就去投资了。结果这样的投资每次都失败,有时还得帮朋友“擦屁股”,支付借款。比起自己原有的事业,似乎新投资项目的前景要宽阔得多,可以大有作为。然而,失败来得又快又彻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有的人创办风险企业获得成功,一时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大肆报道,热闹得很。然而,犹如昙花一现,这些人瞬间就消失了。还有,不久前因泡沫经济破裂而品尝失败之苦的经营者不计其数。
我虽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但刚创业时因为没有什么钱,只是一个很小的企业,所以对于靠投机赚大钱之类的话,我是一概不听的,采取不关心主义态度。我经常对自己说,只有拼命流汗,努力工作挣来的钱才算赚钱。不劳而获靠不住,那是不对的,不该关注。我抱着这样的人生观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