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认为,最重要、最早诞生的人类媒介是口语,这是人类媒介演化的第一场革命,所以他们要把语言作为人与环境交流的最重要的中介。为此,该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沃尔特·翁写了专著《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来研究口语、拼音文字和印刷术。
克里斯琴·L.尼斯特洛姆把该学派的思想追溯到20世纪初的相对论思想及其在人类语言学里的表现———语言相对论。她探讨本杰明·李·沃尔夫和苏珊·朗格如何把相对论思想转化为媒介环境学的基石。
她说:“我们认识的环境是我们的感官、符号和工具提供的现实。” 这个观点认为,人们接触的现实并非外在于人的存在,而是我们的感知、探索、表征和传播工具提供的外在现实的版本。她把这个思想当作20世纪具有界定性的思想,而且是媒介环境学赖以建立的思想。
她把相对论思想追溯到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说明了现实的相对性、现实的社会构建的相对性以及感官偏向的相对性。”
她把语言作为最重要的媒介来研究:“语言及一切表征经验的符号系统扮演重要的作用,影响我们如何构建现实,进而影响我们在现实里如何做事……最系统、最有力地表达这个观念的并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人类语言学家本杰明·李·沃尔夫和爱德华·萨丕尔。”
媒介环境学的另一思想源头是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生态学。芒福德(1895-1990)是一位通过自学而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的奇才,这位社会哲学家、大学教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评论家留下了数十部传世之作,其中媒介环境学界最为称道的代表作有《技艺与文明》《城市文化》《历史名城》《人类的境遇》《城市的发展》《公路与城市》《机器的神话之一:技术与人类发展》《机器的神话之二:权力的五边形》《都市的前景》等。芒福德还是北美最杰出的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会批评家之一,在生态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城市发展和更新、地区规划、艺术批评和文学批评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和媒介环境学相关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历史分期的思想;有关技术和人类发展的技术有机理论(Techno-organicism);对“王权机器”(Meta-machine)即非人性的技术垄断和国家机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