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教学方法研究

◎刘 卓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相时而动,瞬即而生,风格多样,形态各异,但其本质依然是思维的呈现,并且离不开语言的功力。它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既反映了人的语言才能,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流露。在教学中,要完成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将教学要点归纳如下:

一、真情实感,步步为营

播音员、主持人要坚持“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情感、真切的语气”,杜绝一切虚假和造作。如果我们只是训练“能说会道”,内心缺少文化底蕴,那样的即兴口语是不能够在广播电视中发挥作用的。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投入真情实感,须臾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简单应付,从最初的学习阶段开始就要脚踏实地、认真务实地做好每一次准备工作。

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课程初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同学们明确主持人即兴口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的差异,避免将广播电视语言和日常生活用语混为一谈。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必须通俗易懂,要坚持口语化、通俗化,要有贴近现实生活的亲切感和朴实感。人们在日常生活交谈中,声音和语调都处于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主持人在即兴口语表达时可以借鉴这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但是在话筒前,不可以完全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的基本差异。

在镜头前进行即兴口语表达时,有的同学会在表达中刻意避免与生活用语语气一致,装腔作势,为了主持而主持的语言样态难免让人觉得做作、不自然。这种情况属于矫枉过正,需要通过训练进行调整。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要注意态度亲和,富有感染力,虽是即兴口语表达,却离不开事先的准备,话要说到点子上,要以深刻、精辟的内容和无懈可击的逻辑令受众信服。

二、确立主题,明确目的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要经过“捕捉主题”⇒“知而能言”⇒“言之能顺”⇒“即兴成篇”⇒“挥洒自如”的过程。

“捕捉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善于用富有温度的双眼捕捉到鲜明的主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表达中目的明确,态度明朗,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争角度新颖。明确目的,是做好一切节目的前提。主持人只有在节目播出前明确节目播出的目的,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快速组织材料,确定报道要点,通过细节的描述,将节目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给受众。同时,在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态度必须明朗,要在舆论导向方面树立鲜明的旗帜,准确无误地传达节目的精神实质。

在初期训练中,训练的有效途径是首先让学生从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词开始,运用练习提纲帮助自己找准评述的主题思想,明确评述的目的。针对一个新闻事件,可选的评述角度很多,在有限的评述时间内,可以选择一个最有感触、最有话说、素材最丰富的角度展开论述。

有些同学觉得同时说好几个方面可以显得思维缜密,而且准备起来也相对容易,不需要深挖更多的资料素材,这种偷懒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评述只能是流于普通聊天的深度,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广播电视节目是以分秒计算的,主持人在节目中针对新闻事件展开分析问题的时间有限,因此,主持人先要抓住一个切入点,然后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论述,把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清楚、说透彻。

三、周详准备,整体驾驭

“知而能言”是在“捕捉主题”后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搜集整理,理清思路,以合理的逻辑链条组织素材,为表达观点做好准备。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完全没有准备的表达无异于信口开河。播音员、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无论是在可预见性的直播节目中,还是在突发事件的紧急报道中,都同样要求主持人在可支配的有限时间内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便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也不可忽视。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虽重在“即兴”二字,却是以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基础。这种“前期准备”类似于“备稿”,一方面是广义的准备,即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是对一期节目的具体准备,包括对新闻事件和相关素材的组织构建以及从逻辑思维到语言表达的转化准备。

在教学中,学生在表达前需要通过撰写提纲帮助自己组织结构,理清逻辑思路。内容的呈现必须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需要事先想好,避免在表达时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逻辑关系混乱。逻辑关系清楚了,在评述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一点说完,下一点按照逻辑顺理成章地就出来了,而不至于说了前面想不起来后面,从而导致语流不畅。

另外,在教学中,即兴口语表达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是即兴的,在评述背后要做大量的案头功课。对于每一个话题,学生应该拿出至少两三个小时去图书馆或者在网上认真查找可信的信息。对于找到的素材,要认认真真地分析哪些素材放在什么地方会更有说服力,更能有力地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是一个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是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和论证论点能力的练习。

四、表达流畅,即兴成篇

在教学中,同学们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是面对镜头,脑子里要说的内容已经有了,在表达的时候却结结巴巴、语流不畅,虽已“知而能言”,却在“言之能顺”⇒“即兴成篇”的环节出现短板,时常“卡壳儿”。这是因为,从“想”到“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想”只为“说”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口语表达是依靠流动不息的有声语言链条来表情达意的,缺乏训练的人在广播电视语境下进行表达很难形成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链条,在语出于口的瞬间,很容易吞吞吐吐、语流不畅。这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以经过训练矫正。同学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决表达心理状态的问题

坦率、真诚是即兴口语应有的心理定位,朴实、真诚的心态是语流顺畅的前提。真诚不仅有助于流畅,还可以赢得观众。要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以洪亮的声音表达出来,而这也有助于帮助稳定心理状态,促进思路前行。

(二)不要过度依赖提纲,更不要背诵事先准备好的内容

提纲是在“知而能言”环节整理思路用的,思路清楚了,记在心里,提纲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如果死记硬背,反而会在背的过程中影响语言自然流畅的表达。为了避免语流不畅,可以制作手卡辅助表达,不过手卡上只允许有关键词(除非有原文引用)。这样,一方面心里有了提纲,构建好了逻辑结构,另一方面手里有了手卡的关键词提示,再进行即兴口语表达的时候就更加心中有数,不容易出现语流不畅的现象了。

(三)反复练习是重要途径

不要觉得提纲写好了,手卡做完了,就可以录像了。事实上,在录像前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进行,那就是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只有练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表达才能流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某些地方在表达时逻辑还不够清楚,这就需要修改提纲和手卡,并在表达上加以改进。只有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再去录像才能够表达流畅、即兴成篇。

(四)专注于内容是表达流畅、即兴成篇的前提

在语言表达方面,人们经常感慨“说”比“写”难。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其即兴口语之难,在于一次成型,不便更改。在即兴口语表达时口误的原因有很多,有语音、词汇、语法的不慎失误,还有由于高度紧张或惯性运行导致的漫不经心、言语知觉麻木等。要想在即兴口语表达中避免口误,关键要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克服惯性运行的感知麻木。在摄像机红灯开启的那一刻起,主持人就要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讲述评论的内容中,围绕主题展开评述,有效控制符合逻辑链条的核心内容,不要再想所谓的表达效果、个人形象等内容以外的问题,这样才可能表达流畅、即兴成篇。

(五)预感到思路不顺时借助超前缓冲避免语流不畅

如果在表达过程中发现自己出现了口误,一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出现一点点错误未必满盘皆输,迅速加以更正即可,切忌为了追求完美而绕回去将很长的一段话重说一遍,更不需要在节目里不停地道歉。如果预感到思路不顺,可以预先降低语速,插入几句相关的内容进行缓冲,一边缓冲一边按照逻辑链条迅速整理思路,重新组织表达,也可以跨过忘记的部分,想起来以后再做补充。

五、挥洒自如,彰显力度

广播电视节目是线性传播,播音员、主持人要力求在短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特别是在即兴口语表达中,要以挥洒自如、简明扼要彰显力度。因此,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精于语言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培养自己的快速评论能力,在节目中调整好语气、节奏,善于将恰切的思想感情与语言表达技巧相统一,从而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如果语量颇丰却语质低下,常以官话、套话示人,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将自己的初始思维语言一股脑儿地抛出来,实际上是对受众的不尊重,也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肩负着重大的引导和教化的责任,必须自如运用通俗易懂、明确深刻、准确优美的词语,达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目的。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规范、鲜活、生动的即兴口语表达必须经过从严的刻苦训练方能获得。希望通过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训练,学生可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语言功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远见卓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毕一鸣:《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2.柴璠:《播音语言表达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5.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刘卓,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c6KReph4yvb6yAMOk6JJz+V/9pY77jS+H5c2AqBFhAdEt6GDs79ZJmVTI2DhxC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