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音域拓展与声音变化

播读不同感情色彩和内容的稿件时,声音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声音要有弹性,能发生各种状态的变化。有弹性的声音是指在我们自然的声音基础上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富于色彩、有感染力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更能与作品融合,适应作品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样的声音使听众听起来舒服、悦耳,生动感人。

下面我们简单地讲一讲声音的弹性。

声音的弹性是指声音对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人的思想感情总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播音创作的内在动力,它要求气息、声音随之而运动变化,以体现出它所感受到的一切,这实际就是播音表达的过程。播音表达要求有富于弹性的声音,而我们对播音发声进行训练,就是为了塑造声音的弹性。声音弹性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离开了声音各方面的变化,那就谈不上声音的弹性,这里面最主要的是气息状态和声音色彩的变化。

其次是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也就是说声音的弹性是在对比当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的,比如气息的深浅以及急缓,声音的高低、强弱、虚实、明暗、刚柔以及薄厚等等都是如此。

再次是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在每一个对比项目中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间有着细致的差别,控制水平越高,层次间的差别越细。

最后,声音的弹性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这就产生了多样化的声音色彩和性格。

怎样才能使声音富有弹性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的思想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声音的可变需要依靠气息的自如运动,喉部放松以及口齿灵活,而运动着的思想感情是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托,这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先决条件。要根据节目的内容,体会情感的细微变化而形之于声。声音弹性的变化不只是物理学上声音音高、音长、音强等的变化。声音弹性的训练不能脱离语言表达而独立进行。发声是在大脑的指挥下各发声器官统一协调的动作,只有把握好情、声、气的关系,各个环节都能协调、灵活、控制自如,声音才能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里我们提出了情、声、气的关系,这一点我们下面还要详细地讲述。

要使声音富有弹性一定要注意气息随着感情而运动,因为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由情及声的桥梁。此外发声能力的拓展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我们在发声的各个环节上的控制都需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利于声音弹性的产生。像口腔的开度过大或过小,口腔控制过松或过紧,字音的着力点靠前或是靠后,进气量的过多或过少等等,这些都是发声控制达到极限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实现具有弹性的声音。

在前面讲声音弹性的时候,提到了情、声、气的问题。播音发声对情、声、气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情”就是要具备丰富的,并且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艺术素质,使自己具备宽广的胸怀、纯真的情操、美好的憧憬、深邃的境界、蓬勃的志趣、灵动的活力等等。另一方面调动起来的运动着的思想感情,一定要服从于稿件或者是话题的界定,服务于播讲目的。

对“声”的要求,是要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的信息,并且具有各自声音形象的特点。

对“气”的要求,是要能够符合播音员的播音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地配合发声需要,并且能够保护发声器官,美化声音。总之,“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以达到字正腔圆、清晰持久、刚柔自如、声情并茂的境地。

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这就是情、声、气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播音主持中要以情代声、以声传情,而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声造情。在这里,“情”又可以理解为感情、情义、情境,甚至为某种意境,这个“意境”指的是包含限定情感范围程度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

言为心声,我们进行播音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依据稿件、话题托物起兴、见景生情,把主观世界也当作艺术表现的对象,把主观世界对象化、客观化,把思想文字化为有声语言,把内在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使受众能够具体听得到、看得见、感受到。

在播音发声当中要做到情、声、气高度统一,确实不易,要获得情、声、气统一的播音作品,在发声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气息。运动的气息来源于不停变化的控制。

其次是声音的运用。要注意声音色彩的对比,一定要用足、用够、用活,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声音,抓住自己声音的特色,逐步确立自己的声音形象。

再次要注意实践性。在由备稿到播出的整个过程中,要根据稿件、话题提供的线索,不断挖掘新内容,找出新的感受以促进思想感情的运动,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动真情。

播音发声必须动之以情,但表面的强烈不等于真实情感,要看情感是否有内涵,是不是发自内心。离开内心真情而无病呻吟、忸怩作态,艺术的感染力就会一去无踪影。

感情是使播音作品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潜在推动力量。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张颂先生在《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时的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像冰封,气息像倒流。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气息如穿梭。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动态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就形成了不断起伏的语流。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是语流曲折性的内在力量,口腔、气息、声音的

丰富变化是语流曲折变化的关键。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

语流的曲折变化是丰富的,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如:“广州这个城市以花城闻名。”“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固定腔调。固定腔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符合语句内容的前提下,为避免单一语势的重复出现,形成固定腔调,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设为5度,那么,在你说的每句话的开头,起点高度不要一样。

第二,句腰波形不宜相同。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波形,如果不可避免,应根据语句的具体情况,形成它们的差别。

第三,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要在同一高度,而且停止时声音的轻重缓急也不宜相同。

语势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训练方法】>>>

1.高与低

根据本人音域范围内音调相对的高与低,有层次地爬高—降低朗读一句话,先用低调说,一级级地升高,然后再一级级地降下来。反复练习之后再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这个练习在发声上的难度大一些,因为气息、声带都要做跳跃式的调整。也可以一句话内音调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一字一变。

2.强与弱

运用气息技巧,有层次地由弱到强读出句子。第一遍用低弱声,一遍比一遍略强,高音基本不变(强弱度升高时,高音会略有上升),到最强最高时,不能有喊的感觉。之后再由强至弱到达自身音量的中间层次。也可以用较小的音量读一个小片段,字音保持一定清晰度,不压字、吃字。或者根据稿件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和情节起伏,在小音量的基础上,加以较强音量。

朗诵一般要用中等强度的声音。表现高强的呼喊声,一般采用气息压力较强的虚声;表现雄壮的声音多用下部共鸣,表现嘹亮的声音加用上部共鸣。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雄壮);由河对岸传来热情的呼喊:“张——老——师”(其中的“张老师”要求声音高亢,气息控制较强)。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强度做这个练习,还可以用不同距离的感觉练习。练习时我们会发现,呼喊的感觉距离越远,音调越高,音量越小,控制的难度越大。

3.实与虚

一般朗诵要求用声门不闭紧的虚实结合的声音,随内容要求而灵活转换虚实程度。其中,偏实声练习要求声门轻松闭合,声音响亮、扎实,清晰度较高。播报新闻、朗诵议论性文章基本用这种声音,知识性的作品也多用偏实的声音。我们可以采用短小的消息作练习材料。

偏虚声练习声门要有一定的开度,气息逸出较多,练习时要注意防止频繁吸气并带出吸气声,注意保证字音的清晰。虚声多用在说悄悄话、描述想象中的虚幻的事物以及惊叹等情况。

4.明与暗

一般朗诵多用较为明朗的声音,但也要根据作品内容需要进行调整,明暗适宜。提颧,口腔内音束冲击点较集中、靠前,声音明朗;气息深缓,两颊放松,音束冲击点较散、靠后,声音偏暗。切忌用捏挤嗓子或用上部共鸣的办法寻求声音的明朗。我们可以选择内容明快的小段子,作轻松、明朗的声音练习。这是朗诵者使用最多的音色,一定要掌握。

例如《天山景物记》的开始段: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常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朗诵作品时虽然多用明朗的声音,但暗声也是绝不可少的。比如朗读鲁迅先生的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如果用明朗的声音,必然导致情趣迥异,面目全非,只有较暗的声音才可能体现出作品的内涵。

可选用这篇杂文的第一段来练习: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我们还可以反复就一句话做对比练习。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用明朗的声音容易体现开朗、欢快、赞颂的情感;用较暗的声音则容易体现深沉的感慨。

5.刚与柔

声音要能刚能柔,刚柔相济,使声音柔韧而富于变化。一般反映较重大政治事件及感情激越的稿件多是偏刚的声音,气息和口腔控制比较有力,胸声成分较多;而抒情性的、生活气息较浓的以及服务性的作品用声则较为柔和,气息和口腔的控制都比较和缓。在一篇稿件中,刚柔也时有变化,那种不顾稿件需要,一味地刚或柔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试朗读下面两段文章,第一段要用偏刚的声音,第二段则要用柔和的声音。

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他想得一点不错。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他清楚地知道,这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写成的最后的报告,其中有着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直到一九三六年四月,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半年,才找到了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重要的文件迅速地转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6.厚与薄,粗与细

厚薄、粗细的含义有所区别,但在发声中,厚的声音往往与粗相连,薄的声音往往与细相连,可以放在一组进行练习。

气息深,胸声强,声音粗厚;气息浅,胸声小,声音细薄。厚实的声音给人以深沉庄重的感觉,因而播新闻性及感情深沉的节目常用这种声音;较细薄的声音能给人以轻快感,但如果气息欠控制,声音容易飘浮,男声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用降低舌根的办法可以取得粗厚的声音,但不符合嗓子卫生,除在人物语言造型中可以偶然一用外,通常朗诵时不宜如此使用,而且降低舌根,会使声音发闷。

可以采用感情深沉的诗词锻炼声音的厚度,用轻松活泼的小品等来锻炼声音的轻巧。

7.纵与收

一般情况下,当思想感情处于递进上升的状态时,气与声是放开的,气息流速较大,声音具有一定力度,整个语流给人以“一往无前”的感觉。而当思想感情处于沉静收束状态时,气与声是收拢的,气息较沉而缓,压力较小,声音也较沉稳。在气与声的纵或收的状态中,又包含若干小的纵收,这样就形成了声音的波澜起伏。气与声的纵收变化由对作品内容的具体感受而来。如果气息声总是平稳的,不能根据需要收放,言语必然平淡无味。因此可以说,只有掌握了纵收的技巧,声音才是具有活力的;否则,即使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等变化都是适宜的,也还可能是呆板、缺乏活力的。

白杨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朗读《白杨礼赞》中的这一段时,气与声必须持“纵”的状态,虽然在两个“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处略有小收,但总的状态是“纵”,这样读起来才能铿锵有力。如果用“收”的状态朗读,必然会疲沓、沉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鲁迅《社戏》中有这样一段,是必须用“收”的状态读的: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而同一文章的另一段,却是一种“小纵”的状态: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蒿,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训练气与声的纵收能力是取得声音弹性的重要一环。这种能力对朗诵感情起伏较大的作品尤其重要。另外,在句子及层次处理中,也有气与声的相对纵收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句子进行中,气与声相对地处于“纵”,也就是“连绵不断”的状态;而当一个完整的意思结束时,气与声相对处于“收”的状态。

【练习提示】>>>

由于声音弹性是以复合形式出现的,因而在单项对比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练习。

开始阶段,可以采用古典诗词作为练习材料。古典诗词以精练的文字抒发深邃的情感,变化多,旋律美,耐推敲,是锻炼声音弹性的好材料。可选择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诗词,每一首练习一段时间,以达到“情气声”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声音特点选择练习材料,扬己所长,补己之所短。 RwOeYZ9QCasdH2ycLDzvIV7y97MVvbUJMQFDfWaX2J6+v0Y8f57kxcYSAf/ir/n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