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三教合一的独特哲学

中国哲学历史悠久。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国哲学形成了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源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1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脉络

春秋时代,诸子百家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讨论的重点,成为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一页。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战乱纷繁,儒学败落,佛教传播,道教体系建立。至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互相批判吸收,又独立发展。

宋朝至元朝时,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哲学思想达到高峰,儒家吸收释、道两家精华蜕变出理学而重新崛起。

明朝时,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清朝时,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术思想。

2 中国古代哲学核心

古代中国的宇宙观以易经与老庄为代表,伦理社会观以孔孟之说为代表,佛家则以宣扬因果轮回、众缘唯心的道理与儒道互相辅助而成。“儒门道户释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心慈性善本同源。”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大部分都是凭依儒、释、道建立起来的。

儒学

儒学是孔子所创。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儒学经历代人不断补充整改,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化的主流。

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孔子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苛政。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西汉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到了宋朝时期,儒学发展成为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又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道家

先秦思想家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他的思想学说汇成了《道德经》一书,经庄子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流派——道家。道家是中国主要的三大哲学派别之一,以“道”的学说为宗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根基和来源,在中国两千余年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创始者老子,主张学者应以修身和治国为要。之后庄子综合各派精华,主张以气为本,并起心学之开端。秦汉时期,依循“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魏晋时期,人们将《老子》《庄子》《周易》并称“三玄”,探求世界本原,急剧解放思想。隋唐时期,道教融合佛、儒思想,进入鼎盛时期。宋朝至明朝时期,道学的哲学思辨水平提高,演变出了内丹生命哲学和内丹生命科学。

佛学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称为“佛学”。

小知识

中国佛教主要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宗。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基本教义有: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被看作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佛经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隋唐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佛教摄取儒、道思想,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宋元明清时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使之更加中国化。

3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第一是重人生。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因此特别注重人生的研究。

第二是重践履。中国古代哲学家偏重于践行尽性,履行实践,特别关注知行关系,即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

第三是重道德。中国古代哲学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哲学。

第四是重和谐。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贯传统。

第五是重直觉。中国古代哲学不重视形式上的精密论证,也没有形式上的条理系统,而只注重生活的实证或主体的直觉体验,体验久久,有所感悟。aJrMJ1B3dSS4WW0JQQ2q6XGHSE+L/vXCO+L5MV0Oy+HjPYhWU+Uv9U2aisoaJS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