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2 ——共生效应

我们知道,空气成分中,78%是氮气,21%是氧气,剩下的则是二氧化碳和其他稀有气体。氮气占了如此大的比例,如果从整个大气层的角度看,大约有4000万亿吨的氮气。然而,对于植物来说,它们生长所需的氮并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而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结合态氮,将氮分子转化为结合态氮的便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尤其是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比如和大豆共生的根瘤菌。

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它能将分子态的氮转化为氨和氨的化合物,但是这种能力是在它和大豆的根结合起来后才能发挥,单独的根瘤菌也能固氮,但能力比较微弱。与大豆合作后,根瘤菌一方面固氮,将结合态的氮提供给大豆;另一方面从大豆的根部吸收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于是,大豆和根瘤菌形成了共生的关系。

共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不同植物之间出于互惠互利的目的形成亲密合作的关系,便是共生现象。大豆和根瘤菌是一对亲密合作的伙伴,地衣、真菌和苔藓植物也是一个共生的组合。地衣靠真菌的菌丝吸收营养,靠苔藓植物制造有机物。白蚁和肠内鞭毛虫同样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无法消化纤维素,而肠内鞭毛虫则能分泌一种消化纤维素的酶,将纤维素分解。于是,白蚁负责摄入纤维素,肠内鞭毛虫负责消化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由双方共同利用。其他的共生关系还有牛羊等反刍动物和瘤胃微生物的共生、人类与肠道菌群的共生等。

后来,人们将这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象都称为共生效应。共生生物,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并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谐共处,平等互爱,大部分共生生物并没有有意识地帮助另外一种生物,只是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恰好,这种方式对对方也有利。在自然界中,共生只是一种本能的选择,是生物面对自然选择时找到的有利于自身存活的方法。在人类社会中,共生则更多来自有意识的选择。

事实证明,在人类群体中,同样存在共生效应,比如在职场上,公司里的一枝独秀往往寂寞而无趣,虽然众星捧月,时刻享受成功者的待遇,难免有些落寞。所谓独孤求败,就是寻找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有对手的存在,才能不断证明一个人的价值。

沈洋和罗宋在同一家评估师事务所工作。朋友?谈不上;敌人?貌似还没有搞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跟朋友介绍时,沈洋更喜欢说“这是我同事罗宋……”,罗宋也是如此。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沈洋和罗宋打交道的次数比较多,对他也比较了解,相比一般的同事,显得比较亲近,但终究不是意气相投,可以称兄道弟的朋友,简单点说,只是互惠互利、合作共生吧。

他们都是注册评估师,沈洋比罗宋晚两年进事务所,从一开始就跟在罗宋的身边,也算是罗宋带出来的徒弟了。罗宋性格沉稳,做事慢慢悠悠,有条不紊,沈洋则是个火爆性格,办事雷厉风行,但是很急躁,有时显得缺乏耐心。可以说,这两个从来都不是同路人,工作风格不一致——简直是两个极端。那么,他们要怎么一起面对工作呢?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沈洋和罗宋的合作一直磕磕绊绊。有一次,事务所接了一个倒闭工厂的项目,工厂宣布破产,厂房和设备准备作价抵给债主,事务所的工作就是评估定价,老板决定这个项目由沈洋和罗宋两人负责。

那是一家多年来入不敷出的工厂,固定资产已经所剩无几,往来旧账更是混乱不堪。粗略地看了一下现场,沈洋觉得,既然厂房已经破败不堪,没什么价值了,不如将评估重点放在账目上,将往来账款整理清楚就可以了,罗宋的计划则是两个方面都要做到。

“咱们是合作关系,每次都是按照你的想法做计划,让我怎么和你合作?”沈洋不满道。

“先按我的方案走,不行的话,再换你的方案,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不能先按我的方案走,不行的话,再换你的方案呢?”

“因为你的方案不够全面,很可能出错。这个项目很大,我认为应该谨慎一点,小心行事。”

沈洋说不过他,只好妥协,“好,按你的方案走,不过先声明,这期间的误工责任我可不负责”。

“我负责!”

沈洋的百炼钢永远拗不过罗宋的绕指柔,最终的评估方案是按照罗宋的意见定的。沈洋被迫点头同意,心里却存着一百个不满意。没想到,这次沈洋真的错了。评估过程中,沈洋跟着罗宋又跑了几次现场,结果发现一个废弃仓库里堆放着许多包装好的产品,价值大约在50万元,若不是罗宋的坚持,沈洋很可能犯下一个相当低级的专业错误。

从此以后,他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竞争是永远存在的,只要罗宋存在,提点收益就要分给他一半。不过,沈洋的风险同时也被罗宋分担,而且,他们在工作上还能互补,沈洋性子急,有罗宋在一边压阵,大大减少了出错的概率。罗宋接人待物方面比较温合,这个时候就需要沈洋冲锋陷阵,强势出击,在不断的合作中,他们的默契越来越好,甚至成为事务所里的黄金组合,为事务所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菜鸟和优秀的人交往,受到他们的影响,菜鸟也会变得优秀起来;如果是同样优秀的人,互相竞争的过程亦是互相促进,能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从职场中的个体放大到整个职业环境,共生也是职场人生存的法则之一。企业为人才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发挥空间,让有能力的人竭尽所能地付出,为企业创造利益,同时,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经济利益、社会经验和个人成就感,培养自己的人脉关系。如果员工离开岗位,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职位,甚至没有其他企业能够提供同等的支持和发挥空间,反过来,员工的离职也会使企业损失人才,再物色到一个称职的员工并不容易。于是,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发挥出1+1>2的共生效益。

金融风暴来袭,所有的企业都受到影响,精简人员是企业最常用的手段,留下来的人虽然幸免失业,却面临减薪和工作量加倍的状况。此时,员工要么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在金融危机期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要么有能力选择不工作,否则的话,就要和企业一起承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共生。

在一个家族中,往往也会出现这样的共生现象,比如曹操家族。曹操本人自小习武,喜爱诗书,好读兵法,也算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他的儿子们也个个出类拔萃,一个比一个优秀。长子曹昂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可惜丧生战场,英年早逝;曹丕在辞赋、文学理论方面颇有成就,善骑马、射箭,懂诸子百家之言;曹植是个天才,十岁时便能诵读诗篇,被刘勰评为“独冠群才”,最为人熟知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便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的诗,他和曹操、曹丕在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此外,曹冲自幼聪明,被誉为“神童”,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翕喜欢医学,著有针灸书籍《曹式灸法》。

家族共生有同辈之间的表现,也有纵向的、前辈与后辈之间的表现。东晋宰相谢安家便是如此。谢安系政治家、军事家,他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出门能捕鱼打猎,回屋能吟诗作文,自谢安后,谢家人才辈出,在此后的两三百年间,出了多位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如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一位女诗人,侄子谢玄则是一位军事家,而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则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

古代文化名人出自书香门第,军事人才出自将门,除了家族遗传、生活环境的影响外,家族共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后辈对前辈的继承和超越使命,常常使得家族中出现一人强于一人、一代强于一代的趋势。 FkV2gjagISdu1XS/jOMhwbUEIcKG1E1knSO1ktMsQMAOAEThxoryhu+NgLTB7w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