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凡勃伦效应

“……什么叫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是电影《大腕》中的一段经典台词。李成儒饰演的房地产商人不仅成功预测了未来10年的北京房价,还预测了10多年之后中国土豪们的消费心理: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从上海南京路的路易威登品牌店仅仅开业5分钟就顾客爆满,到2014年4月北京车展上售出的5辆科尼赛克One︰1超级跑车(售价约1亿元人民币),世界奢侈品品牌的老板们才发现:原来世界大户在中国。中国土豪们以“不买最好,只买最贵”的姿态行走世界,不过,土豪们的消费方式并不被人认可。

李莎在英国留学期间,曾经在英国的香奈儿店里工作过。当时的她只是一个出身工薪家庭、靠奖学金出国留学、需要打工贴补生活开支的穷学生,因此,她对中国游客那种土豪式的消费风格深感困惑。

因为是中国人的关系,从中国大陆过去的顾客都会觉得李莎非常亲切,咨询事宜都会找她。时间长了,李莎摸索出了一个规律,许多顾客进门不是先看商品,而是先问“哪个是这季的最新款”,不是先问“这个颜色适不适合我”,而是问“这是不是最贵的”。李莎非常清楚,他们购买最贵的产品并非自己有多喜欢,而是想要回国后在亲友面前炫耀,而普通的欧洲人是不会选择特别贵的奢侈品的。

其实,不光是土豪有这种心理,普通人也有这种心理,而且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畅销,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规律,也反映了人们挥霍性消费的心理。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首先发现这一现象,因此称之为“凡勃伦效应”。

差不多的皮鞋,普通鞋店几百块,大商场柜台标出上千块的售价;差不多的手表,小店标价680,商场标价68000。1.66万的眼镜架、6.88万的皮带、168万的顶级钢琴……这些商品的价钱听起来让人觉得“难道店家疯了吗”。奇怪的是,这些天价商品往往最走俏,卖得越贵,顾客光顾得越多。一定有人觉得,多花钱买差不多的东西,这不是冤大头吗?可是,当冤大头前仆后继、比比皆是时,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一家玉器商店,老板让营业员卫平将两只一样的玉镯标上不同的价格,一只380元,一只680元。卫平觉得非常奇怪,问老板说:“明明是一样的东西,却标出不一样的价钱,这样会有人买吗?尤其是标价680的那只,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做冤大头吧,一样的东西,却多花300元钱。”

老板笑笑说:“那咱们赌一下,一会儿进屋的客人,一定会选择680元的那只。”

“好啊,赌就赌,我不相信,真的有人愿意多花冤枉钱。”

几分钟过后,一群游客走入店中,四五个妇人开始挑选商品。从交谈中可以听出来,她们是同事关系,是公司组织的员工旅行。几个人看了一圈,一位女士让卫平把刚刚那两只玉镯拿出来,她放在手上比来比去,也看不出两只镯子有什么区别——很显然,她是对玉器一无所知的外行。看了一会儿,女士跟卫平说:“这只680的,麻烦帮我包起来。”

她的同伴凑过来看了一眼,说:“我看,这个和那只380的没啥区别呀!”

“有区别,你看,它们的质地不一样,这个680的更细腻些。”

听了她的话,身边的几个同伴也过来看了看,最终,几位妇人买走了3只680元的玉镯。一行人走后,老板笑着对卫平说:“看到了吧,不止买,还一口气买了3只。”

“真奇怪,她们到底怎么想的,这不明摆着当冤大头吗?”

老板说:“人都是这样的,客人对玉器完全不懂,只能凭价钱辨别好坏,只看价钱的话,当然认为越贵的越好。”

其实,人们购买这类高价商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贵得令人咂舌的商品能起到炫耀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收藏名画等,好像只有商品的高价,才能显示出人的财富和地位。尤其当各色商品由批量供应转为限量版时,价格更是瞬间跃升,逼近天价。

手表、皮包、手机、衣服等等,都因为“限量版”这三个字提高了身价,富豪、明星也紧密配合,纷纷为之疯狂。这些商品满足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物以稀为贵。于是,商家也摸到了一条销售的新路线,各种“纪念版”“限量版”“限时发售”充斥市场。商家发行的纪念版或者限量版,通常都比普通版贵,比如名牌包包、名牌汽车,通常要贵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不过,限量版不仅具有收藏的价值,还有升值的空间。

杭州西湖每年都会举办茶品拍卖会。有一年,一包二两的龙井卖出了15万元的天价。人们不禁要问,这二两龙井到底是什么做的,价钱比黄金、钻石都贵?原来,这不是普通的西湖龙井,而是有故事的西湖龙井。

话说,西湖龙井山上生长着18棵非常特别的茶树,是由宋朝茶王胡刚亲手种下的,历代皇帝指定从这18棵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为贡茶,乾隆皇帝更将其钦定为御茶。拍卖会上的龙井正是来自这18棵茶树,穿越历史,出自皇家,身价自然不能以普通茶叶论之。

可是反过来想想,就算是御茶又如何,不还是茶叶吗?和其他龙井有什么不同?可是,在冤大头的眼中,这就是茶叶中的“限量版”,好比“二战”之前的老爷车,在认可它价值的人眼中,二两茶叶就是比真金白银还要值钱。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病态,不是为了买东西而买东西,只是为了显气派,为了做秀,为了给别人看。新闻中有的富豪老爹动辄花费千万元为儿女举办超豪华婚礼,排场大,花钱多,吸引媒体的眼球,其实不过是极端的炫耀。

曾有西方评论说“亚洲人的财富都挂在身上”,戴劳力士,喝XO,开奔驰,住豪宅,喝个红酒只会点拉菲。这种炫耀的生活方式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脆弱不堪,一旦金融风暴来袭,奢侈品就是贬值最快的商品,之前投入大把金钱营造的表象,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垮塌。 MGdEnbPyh1G3Ip5ofb2NSTgNa0CLH/zcL0z8sgQv0Q9gDC5fmTRsBKuHLRL3HA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