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活是最牛的教材

学习的第一目的应该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许孩子们还会从各种体验中了解到,没有知识,许多生活问题便无法解决,从而变得勤奋好学。

女儿上初二时的那年五一,我们一家回山西老家过节,适逢离村子几里地的黄花岭有庙会。黄花岭是一座山的名字,山上有庙,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当地人称“娘娘”。据说每年“娘娘”生日的那几天,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会集资举办庙会,庙会必备的一个节目便是社戏。在鲁迅先生的《社戏》里,江南水乡的社戏被描绘得生动有趣,女儿早就拜读过了。这次正好赶上北方山里的社戏上演,女儿便要求爸爸陪她去看戏。

在农村长大的先生和我小时候没有别的娱乐活动,每年看社戏是很让我们期盼的一件大事。我们深知山村社戏条件的简陋,黄花岭因为只有一座小庙,并没有人居住,其实是没有戏院也没有戏台的,一切设施都要用钢管和篷布现搭,看台也是用砖头和木板垒起的台阶。为了让女儿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乡村文化,先生特意带着女儿在天黑前赶到了戏场。于是,女儿看到了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哗啦啦作响的戏台子,并怀疑“这么简陋的地方,行吗”。

怀着顾虑,女儿看了一场晋南地方戏蒲剧《王宝钏》。后来,她怀着感动,在日记中写道:

夜幕慢慢降临,村民们在演戏的棚前台阶上坐好,准备看戏。

……

村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纷纷拍手叫好。老人们啧啧称赞着,小孩子们也停止了打闹。一切都那么安宁祥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社戏落下了帷幕,已经到了深夜,村民们三三两两地散去了。我和爸爸打着手电筒,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往回赶。天上的星星很亮很亮,路边林子里各种鸣虫的叫声不时传来。在这静谧的山里,我感到心旷神怡……

这一场社戏等于把课文内容现实化了,我想鲁迅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真正看过社戏,才写出了那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女儿的这一段文字也一定是有感而发的。文学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孩子的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写出的文字便不会生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的文章才会内容翔实并且富有真情实感。

女儿小时候,我带她在北大的百年讲堂看过《西厢记》《贵妃醉酒》等戏曲,她对古装戏并不陌生,但这一次在山村看戏,她的感受截然不同,大概看戏在其次,对乡村文化生活和民风民情的了解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收获。而且,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女儿,就算我们每年都会带她回老家,但她对黑夜的体会,却从来没有这一次和爸爸在深山里打着手电筒行走那么深。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而且是深入骨髓的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随时随地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下课做练习,那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孩子更多的学习应该是生活中的体验。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体验自然和生活真谛的机会越来越少,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女儿上初一的时候,我们联合了几个家庭在郊区租了一亩地,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去种地和锄草。虽然都是初中生了,但孩子们到了地里压根儿叫不上来那些蔬菜的名字,就更别提菜籽了。翻土、撒籽、浇水、锄草、收获,“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已经不是文字,而是变成了活生生的教材。

种地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很懒散,不愿意干活;有的孩子去了一次,就不愿意再去第二次;也有的孩子很积极,每次都参与到活动中。但是无论怎样,我想孩子们都是有所体验的。懂得了种庄稼没有那么容易,孩子们也许就不会那么浪费粮食了;明白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他们也许就会对灰头土脸的劳动者变得尊重了。这些学习虽然跟学习成绩无关,却跟一个人的品格和德行有关,这是更加重要的一种学习。

陶行知先生更有“行是知之始”的说法,他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他觉得亲身体验才能对知识了解得更透彻,比如吃过了糖和黄连才知道甜和苦的味道与区别。

陶行知先生当时还说:“中国教育的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这句话用在当下也一点都不过时,当今的孩子每天都在无尽的习题堆里“用脑”,却很少在生活中“用手”。而朴素的“心灵手巧”被我们的家长忘掉了,可实际上各种感觉才是开发大脑的通道。就算孩子到了初中,在我们看来已经大了,但看、听、闻、触等各种知觉依然是激发孩子大脑活跃的按钮,丢掉了这些,孩子的学习只会越来越僵化,就算不厌学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性。

初一的时候,女儿为了养好一只仓鼠,便在网上查找饲养的方法,知道了只养一只的话,仓鼠会抑郁而死,养两只同性的话会打架,终有一只会被咬死,所以,家里便有了一对仓鼠夫妻。没多久,第一窝小仓鼠就出生了,女儿异常喜爱,每天更加悉心照顾仓鼠妈妈。没想到这一窝还没有送人,一个月以后,第二窝小仓鼠又出生了。女儿知道了仓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成年仓鼠一个月便会产一窝崽。于是家里的仓鼠变成了一大堆,女儿忙不迭地在网上发帖子送人。

初一的寒假,我和另外一个妈妈带着我们的两个女儿去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亚布力,住在当地农家的大炕上。农家大妈用黄豆制作大酱,一大缸一大缸地做,这样的情境也许只能在大豆产区才会看到。也只有在兴安岭,才能看到伐木工人把一棵棵大树伐倒,也才能看到一车车的木材被运往各地。

当地的农民用木材取暖而不用煤,起初女儿们看到还挺气愤的,觉得他们一点都不环保,当房东大妈告诉她们因为煤太贵他们买不起,只能就地取材烧木材的时候,孩子们就又开始忧国忧民了。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需要在学校和课本学习之余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只有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回到书本的学习上才能静下心来去攻克那些枯燥晦涩的难题。学习的第一目的应该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许孩子们还会从各种体验中了解到,没有知识,许多生活问题便无法解决,从而变得勤奋好学。 3Tx0hfT0oMwfZlYSGHvlGtxZMQaPkKnaZLTRv+cQIUg0ZvRb4uUlZxXuNHAh2s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