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升初,
我们来了

学习本该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到学校里汲取知识,可以满足好奇心,不断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阅读和写作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学校回来的孩子应该是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因为他每天都在成长。

2005年,北京小升初的形势是很严峻的。女儿有海淀区“三好学生”的荣誉,各方面发展得也不错,一开始我们总觉得她会被海淀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录取。所以,我们很早就把女儿小学期间的奖状、成绩单等资料准备好,还认真地帮女儿写了简历,并复印装订了多份,分别送到了海淀区的几所重点中学。为了保险起见,我们也往一两所差一点的学校递交了资料。甚至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还为女儿报名,让她参加了一个小升初面试的培训班。

资料分送到各个学校以后,女儿也参加了几个学校的笔试和面试。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没有等到任何一所重点中学的通知,只接到了上地实验学校的电话通知,告知女儿被录取了,要在某一天把“收生卡”交到学校。因为上地实验学校当时还是公办民助的一零一中学分校,所以交卡的当天需同时交三万元的赞助费。

我去给女儿交钱交卡的同时也收到了学校的通知,7月12日学校将组织分班考试,考试结束会根据孩子们的成绩分出两个实验班和十四个普通班。等于说,5月底,女儿虽然就知道有了中学可上,但还需要在假期里再努力复习参加分班考试。

女儿本来特别想上清华附中,因为她的小学同学作为清华子弟,大部分都升入了清华附中。结果我们把资料递交之后,清华附中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给女儿,我们猜测就是因为女儿从小没有学习奥数,在她资料里没有任何关于数学考试和竞赛的奖励。看着身边的好朋友都顺利地进入清华附中,女儿的情绪很低落。令人欣慰的是,班里还有另外两个同学也去了上地实验学校,其中一个小男孩平日在班里跟女儿的学习成绩差不多,甚至还要比女儿好一些,却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被清华附中录取。

那一段时间,我为了女儿可以考上上地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特意去书店选了些练习册,让女儿每天做练习。基本上保证每天语文、英语和数学各做一份卷子。为了她,她的几个好朋友推迟了相约的暑期游玩,一直等到她考试结束。

女儿于7月12日参加了上地实验学校的分班考试。考试的时候学校告知五天后公布分班结果,届时会把每个班的名单张贴在校园里。孩子们那一天看完布告以后,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报到,跟老师同学见面。

就在公布结果的头一天晚上,和女儿一起参加分班考试的一位同学的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电话接进来的时候,女儿正在卫生间洗澡。

那位妈妈在电话里问我:“你女儿考得怎么样?”

我说:“还不知道,不是明天才公布结果吗?”

我听那位妈妈这样问,立刻意识到她大概知道一些情况,便接着问了句:“你儿子考得怎么样?”

她说:“我通过关系问了学校一位老师,说是我儿子考了个No.1。”

我说:“真好啊!你没让那个老师问问我闺女考得怎么样?”

她说:“我倒是让人家问了,人家说没有找到你闺女的名字。”

话说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那个妈妈的意思,如果女儿考得不错的话,怎么会找不到名字呢?

跟那个妈妈聊了几句,我就挂了电话。一回头,发现女儿拿浴巾擦着头发站在我的身旁,问我是谁的电话,我告诉她是那位阿姨的电话。她说她听到了我最后说的几句话,并问她考得好不好。我支吾着跟女儿说,阿姨只知道她家的浩子考得不错,好像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并不知道她的成绩。没想到女儿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估计我当时的神态暴露了我的心情,女儿虽然没有听清楚我们的对话,但从我的神态中她一下子就看出了不妙。

靠在我的怀里,女儿哭着告诉我,没有上成清华附中她已经很伤心了,要是还进不了上地实验学校的实验班……说着说着,她竟然泣不成声。

女儿从小就大大咧咧的,我以为她从来不把考试成绩当回事。整个小学期间,每次考试结束,当有人问她考得咋样的时候,她总是用一句“还行”就回答了。没想到这次的考试她是如此看重,而且感觉不妙的时候,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孩子的天性都是向上的,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在考试成绩差的时候,内心最受挫最难受的那个人也是孩子。看到女儿伤心成那样,我真的是心疼极了。搂着女儿,我安慰她,考试的最终结果到底是啥,第二天才会知道。再说了,就算考不进实验班,也不能说明她就差,在普通班还是可以努力学好的。

那天,先生出差去了外地,女儿晚上睡在我的身边。和她聊了很长时间,女儿睡着了,我却久久不能入睡。

小升初几个月来,我们为女儿准备资料、递交资料,并带着女儿奔波在各个学校参加考试,各个学校也还有分班考试。层层的筛选,生生地把孩子们用一个个台阶分成了高低不等的多个等级。貌似进入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孩子就是优秀的,而那些进入普通中学的孩子就是低人一等的。女儿进入的上地实验学校虽然不是海淀名校,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初中学校。即便如此,女儿小小的心灵也变得比过去脆弱了。

第二天下午,我和女儿去学校看榜。

因为头天晚上的那个电话,女儿不敢从第一个班开始找她的名字。我便陪着她从最后一个班找起,找到8班的时候,有一个叫“李若晨”的名字,我俩都以为那就是她了。但就在我们看着那个名字的时候,旁边一个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在这里!”

我们便接着寻找“李若辰”三个字。7班没有,6班也没有……终于,女儿的名字在1班的那张纸上找到了,不前不后,她的名字大概排在20多的位置。女儿进入了上地实验学校的实验1班,那一瞬间,多种滋味涌上心头。我们娘儿俩激动地抱在一起,女儿的嘴里不住地叫着“妈妈”,我的眼泪则在眼眶里打转。

随即,我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在外地出差的先生,电话里听到了先生身边的朋友们也在为女儿欢呼。

至此,女儿的小升初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习本该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到学校里汲取知识,可以满足好奇心,不断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阅读和写作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学校回来的孩子应该是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因为他每天都在成长。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去读书,孩子应该是渴求和喜悦的,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从更加高深的知识里获得更多的满足。可我感觉,我们孩子的求学生涯却被痛苦和恐惧充斥着,他们承受了很多,小小年纪就被分数和师长们过高的期待压迫着,使得原本应该是自觉自愿就去做的轻松事情变成了艰巨的任务,从而需要吃力和枯燥地去完成。

我和先生一直认为孩子应该快乐成长,所以在孩子求学的各个阶段总想不给孩子压力,然而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还是感受到了压力。大环境不是我们家长能左右的,我们只能努力做一些事情,让我们的孩子相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 pno7ZijWEbljNUzGC0mJTqbUoFZns/2loImobF2GdqScw75b5nEOEPbpmre6Y+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