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不去上学,
是选择还是问题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想去上学,这到底是一个问题,还是一种选择?值得我们去思索。家长们可能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探索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然后再看看能用怎样的方式去支持孩子,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这两年我接到的个案和带领的工作坊中,初高中孩子的家长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有一部分家长遇到的问题是:孩子不愿意上学,经常逃学或者待在家里不去学校。经过疏导,有的孩子会回到学校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则不愿意再回到学校,宁愿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接待这些孩子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当年,我和村里同龄的小伙伴上初中,要跑到离家10里的学校去。因为路途遥远,早晨得早早起床,背着干粮往学校赶,下午放学回家又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冬天白昼短,常常是披星戴月地上下学,加上寒冷,求学变成了一件异常辛苦的事情。没多久,小伙伴们就纷纷不愿意去学校了,唯独我对上学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一早我都会背着书包,挨家挨户去祈求小伙伴一起上学。起初只有几个女生辍学,我还可以和男生做伴,到后来男生也都不愿意早起了。我一个人不敢走那么长的路,只好住到离学校近的姐姐家里,断断续续地读了一年初一。如今想起来,学了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内心留下的是当时深深的孤独和无奈。幸运的是,在姐夫的建议下,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初中,考进了县城的初中,才一步一步把学业完成。而我的那些小姐妹则在农村待了几年,20岁左右就嫁人生子了。

我知道,现在家乡的条件比我小时候好了很多,但很多女孩子还是一到初中就选择辍学,除了因为远距离就学,还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在城里打工,不愿意在家乡做留守儿童。唯一和以前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可以选择去城市生活,而不是在村里等待婚嫁。

对于孩子不上学这件事,农村的家长很坦然,他们会自然接受:不去就不去,回家还可以帮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但是对孩子来说,由于资源有限而不得不早早中断学业,甚是可惜。这可能也是导致高校里农村孩子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吧!我常常想,许多有天分的农村孩子就这样早早辍学,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这些孩子不去上学,不单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原本十几岁的孩子就应该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生活技能,现在却早早进入社会,在遭遇困难、诱惑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置,有的孩子或许受到了伤害,有的则走上了犯罪道路,给社会造成危害。

平日里,我所接触到的不愿意上学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城市,他们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孩子因为从小引导不足,对学业产生厌烦。比如,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一切都重要,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孩子几乎被学习绑架,痛苦不堪,如果成绩不好,还会被老师和家长责怪。这样的孩子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会感觉到极大的束缚,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感的内心需求又非常强烈,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他就会采取不上学的方式反抗。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的生活除了学习其实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并努力改变孩子的生活模式,这类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通常是可以回到学校完成学业的,有的孩子甚至会发展得很优秀。

第二类孩子是因为家庭的关系。比如,有些孩子的父母关系长期不和或者家里有诸多困难,孩子内心常常处于不安和焦虑的状态中,导致不能专心搞好学习。这类孩子也有可能以不上学的方式来对抗来自家庭的困扰。在这些孩子的头脑里,或许觉得应该去学校好好学习,但就是控制不住地无法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内心非常冲突,也很苦恼。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类孩子的表现其实是其潜意识里对现实生活的应对方式,他们内心会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家长。因为从小到大,家长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学业,只有当他放下学业的时候,家长才会在意。这类孩子,只要家庭环境得到改善,他就有可能放下这样的应对方式。如果还能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就可以厘清大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慢慢放下焦虑和不安,再次回到学业道路上来。

还有一类比较独特的孩子,像作家韩寒一样,因为并不适合在传统的学校里学习成长而选择不去上学。在我朋友的孩子当中,就有这样的情况,而家长的做法也令我十分敬佩。

一位朋友的儿子,现在20多岁了。他当年14岁,也就是正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告诉妈妈说不想上学了。这位妈妈非常震惊,甚至有些措手不及,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会这么说。因为这位妈妈是做心理学工作的,感觉自己和孩子的沟通交流非常好,况且她在工作中也疏导过辍学的孩子和家长,效果还不错。

等冷静下来,朋友问儿子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儿子的话再一次令她震惊。儿子说:“现在的教育模式,就像国家需要苹果了,大家赶紧种苹果;第二年又需要草莓了,再赶紧种草莓。这样培养出来的是果园,不是森林。”朋友很欣赏儿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思考,她和儿子讨论了不上学的后果以及将来需要承担的代价。在确认儿子对自己的选择笃定之后,便允许他不再去学校,用别的方式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朋友承受了很大压力,亲戚朋友都不理解她,甚至一些有孩子的朋友还跟她断绝了来往,唯恐自己的孩子被带坏。但她毅然站在儿子这一边,她说:“我的孩子需要一片天,我这个做妈妈的要给他支撑。”对于儿子交往的人、做的事情等,她帮忙把关,一直陪伴儿子。在儿子成年之前,她鼓励他做了很多公益活动,比如去教会做义工、到姥姥开办的学校里帮助小朋友等。儿子辍学4年后,当昔日的同学都忙着准备高考的时候,他说:“妈妈,和我一样大的人大多数正在纠结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而我现在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听到儿子这么说,朋友非常欣慰。如今,她的儿子已经长大,虽然没有读高中,也没有大学文凭,但他很阳光,也有一份非常喜欢的事情在做。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大学,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上大学。在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或者有行为表现的时候,家长要看看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如果是像上面讲到的朋友的儿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家长是否可以支持孩子,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切实帮助孩子?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朋友15岁的女儿也在初二的第一学期辍学在家。这个女孩虽然没有上学,但她花了很多时间读书、去野外做观察、写作,文思好的时候最多一天可以写出一万字的小说。为了不落下学业,爸爸妈妈为女儿请了老师在家补习,女儿也欣然接受。要中考了,爸爸妈妈征求女儿的意见,要不要参加中考。女儿选择了参加考试,并且非常努力地备考。女儿说,本来不去上高中也可以,但她想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这个女孩的妈妈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我清楚地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从当初的焦虑不堪到坦然接受,再到后来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当我问及她如何看待孩子不上学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家长可以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放下“一定要上学”的执念后,孩子反而会变得灵活,没有那么较劲了。

无论是缺乏教育资源的农村地区,还是教育资源优良的城镇,每年都会有不少孩子萌生不上学的念头,有些孩子甚至索性直接回家不再去学校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想去上学,这到底是一个问题,还是一种选择?值得我们去思索。家长们可能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探索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然后再看看能用怎样的方式去支持孩子,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我的孩子不见得就得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孩子是多样的,成长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OVwZ7z00C8NIADAItnMCU6sg5sfKU9I48Oyv8ulBJSsWElFzXtF24xtzb9PCc/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