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要解读铁人

1970年11月,47岁的铁人王进喜因患胃癌离开了人世,由此铁人的事迹和素材就成为遗迹尘封起来。不知为什么,人们不再愿意更多地翻动这些遗迹了。这些遗迹虽然有时候也偶尔出现于媒体,但更多的是尘封。它不仅仅尘封在大庆铁人展览馆,更多的是尘封在他生前亲朋好友、他的战友、他的领导的心中。其中有一个叫薛涛的人,他心中尘封的遗迹可能是最丰富的了。这不仅仅是由于他当年的种种身份和角色:

大庆油田生产部建设局副局长(军代表);

大庆油田政治部文化局副局长(军代表);

《创业》电影写作组组长等等。

最根本的是因为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在工作关系中与铁人的长期接触和交流,使他的灵魂能与铁人共鸣和沟通。

他是一个从孤儿院里长大的苦孩子,他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被共产党解救了,并有幸成为一名军人。他辛勤职守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在大庆与铁人的接触中,不仅被铁人事迹所感动,更为铁人的人格灵魂所震撼,还与铁人成了胜过亲兄弟的好朋友,也曾因为热衷宣传铁人而遭到打击和陷害。

铁人过世后,他仍然不断地搜集、整理铁人的遗迹,并把它珍藏在心里。这珍藏在心里的遗迹不断地积累、蕴化,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又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要把这座丰碑从心底捧出来,昭示于世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秦人吼》。

一个从孤儿院里长大的孩子究竟有多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他写这本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铁人一样是一个奋发向上的人,是一个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人。他不仅为大型彩色纪录电影《大庆红旗》和科教片《石油的生成与勘探》两部电影谱写过乐曲,为《创业》电影剧本组织过写作,他还独立完成了《石油人生》的著作,这些都为《秦人吼》作了积淀。

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却孜孜以求地为铁人树碑,这不仅仅是由于铁人灵魂的呼唤,更是由于中华魂、民族魂的呼唤。铁人不仅是属于大庆的,他更是属于中华的、世界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不仅具有与中国和解的胆识与远见,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他对中国铁人的理解也是超乎他人的。1971年他风尘仆仆地飞到北京来,指名道姓的要见王进喜,遗憾的是,铁人已于一年前去世了。在尼克松的潜意识里,他似乎已经意识到,王进喜就是中华魂!

王进喜就是中华魂!解读铁人就是解读中华魂。这就是解读铁人的理由!铁人的事迹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通过媒体的宣传和电影《创业》的演出,已经是很熟悉的了。人们头脑中最深刻的画面,大概就是:在钻井发生井喷时,铁人跳进正在井喷的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刺骨寒冷的水泥泥浆,人们为此震撼了,这是最经典的画面。然而更让我震撼的是铁人的哭泣。男儿有泪不轻弹,铁人哭泣为什么?因为他看见了,在北京的街头上,每个汽车上面都背着一个大大的煤气包。这个大气包让他感到极大的耻辱:一个采油英模,到北京来本来是领功受奖的,怎么竟然看到这样令人痛心的一幕呢?他流泪了,而且是偷偷地流,不敢让人看见。因为这是耻辱的泪水,正是这耻辱之泪,让我看见了真正的中华魂。

铁人是非凡的,他的落泪就是自醒的明证。从铁人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大智大勇,这些都源于他的自醒。人最恐惧的是什么?不是生与死,人最恐惧的是面对自己的灵魂。一旦敢于面对自己的灵魂,一切恐惧就会烟消云散。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叫“了生死”,铁人就是个“了生死”的人。他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以他47岁离世的事实,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地践行了诺言的人。

铁人是非凡的,但他并非是孤独的。如果说他是把尖刀,那么石油部长余秋里就是这把尖刀的依托。余秋里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里的英雄战将,还是建设年代里慧眼识金刚的“伯乐”。是他发现了铁人,拣选了铁人。在余秋里的背后,还有党中央、国务院,还有以李四光为首的科技队伍,还有铁人的采油工人战友们。这是英雄的群体,中华魂是通过这个群体而得以彰显。可以说铁人就是中华魂的聚集点,这又构成了解读铁人的理由。

薛涛老师的这本书,并无号召大家学习铁人的意思,但作为现代的中国人起码应该读懂铁人。因为无论在铁人的生前还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对铁人充满着误解和迷茫。

这本书在付印之前已修改过六七遍之多。当修改到第四稿时,薛涛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肠梗阻,不得已,做了肛肠改道造漏大手术,之后又多次抢救入院。

即便如此,为了促成此书的出版,这位73岁的老人坚持拖着虚弱的身体,腰间腹部左、右都挎着排溢、排便袋的情况下,仍多方奔走,当接待他的人为此感动得流泪时,他却若无其事。

我仿佛看见了铁人的魂灵在他躯体中复活了,我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作为鼓动他写此书的朋友,我一方面有一种负疚感,另一方面又“惨忍”地鼓励他继续走下去。

我深知,即便我不再鼓动,他也绝不会停下脚步。

我只有一面劝他保重身体,一面又默默地为他祝福。

现在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当我阅读《秦人吼》书稿时,我的心被铁人王进喜的事迹震撼了。他的思想品德,有许多地方超脱了一般人的思想,他的许多行动荡涤着我的心,使我控制不住地激动,泪流满面。纪实文学不同于小说,如果没有实地经验,再华美的状举都将是空洞甚至苍白……此书有以下特点:

一、此书自王进喜诞生之日,写到他四十七岁去世。历史长达五十余年,但又不是王进喜的个人传记。用大跨度、大跳动,用超越时代的笔法,写出了王进喜的坎坷人生,写出了他由钻井人成长到钻井队队长,直到钻井指挥部担任副指挥的全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写出了他超前的科技思想;高度的思想觉悟;永不停步,在工作中拼搏奋斗与惊心动魄的追求。

二、此书是依托王进喜为主线,写出了中国老一代石油科学工作者,老一代石油人,在中国石油工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全景,但又不是写石油发展史,而是通过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人,在中国最困难时期,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拼搏奋斗的史实。在党中央石油部正确领导下,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用超前的思想,在最困难、条件最差的地方,在最短时间里,建设成了一个世界特大油田。

三、在《秦人吼》中突出地描写了王进喜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本职工作的思想内涵,用最少、最简约的笔墨,用王进喜自己的言行,告诉了人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和事迹。

四、过去写英雄人物,特别是纪实文学,只写他的正面,很少敢写他的缺点和不足,更不敢写他的错误……而薛涛在这部书中,他是用王进喜的话,用采访王进喜时,他自己讲出来的,他的缺点、错误。而且是“世界级”的错误,例如:用钻机耕地……在这个错误中,他创造了“世界纪录”。

五、有不少篇章中的事迹,发人深省,触及灵魂,那看似无形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动着读者内心,在发挥着内在的力量,让读者控制不住思想情感,止不住泪水。如第十六章,“男子汉们的灵魂面对,难忘4·19”一文就很有代表性。

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地聆听薛涛老师用血汗为我们解读铁人。

宫延庆
2007年11月 jyciDtLAqfyFvYedGJhKJwYxqVf69k4JAYeQIRHILGM9zYD4Hr3nPUB+JFn8K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