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长洲本岛先后办了七期,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时期,毕业的有四期。第五、六期是大革命时期进校,至大革命失败后才毕业。第七期毕业已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了。当时,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有来任教和当学生的,真是精英云集,龙蛇混杂。
孙中山任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组成校本部。廖仲恺遇刺牺牲后,由汪精卫继任党代表。在校本部之下各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有: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戴季陶、邵元冲最初也曾当主任),后为邵力子与熊雄等;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正主任李济深,实际由邓演达负责),后为何应钦;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入伍生总队长为邓演达、张治中;管理部主任林振雄;军需部主任周骏彦;教育长初为胡谦,后为邓演达、方鼎英等。政治教官以共产党员为主,主要的有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兼政治部秘书)、高语罕、张秋人、于树德等。他们在校信誉最高,素为学生拥戴;军事教官主要的有何应钦、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胡树森、徐培根、张元祜、沈应时等,他们多为蒋介石的浙江同乡。邓演达、严重等主要担任学生队的统率工作,亦为学生所拥护;戴季陶、邵元冲、周佛海等也号称教官,偶尔到校上课。
黄埔军校学生来源有下列各个方面:在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东,公开进行招收,但由于黄埔军校以不怕牺牲,矢志革命为号召,不少人视为畏途。所以,考生不少是通过共产党及进步人士动员投考的。广东以外的各省则通过共产党及国民党的地方组织,用秘密或半秘密方式招收来的。学生籍贯,几遍及全国。但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为多,安徽、河南、陕西等省次之。其中广东和湖南的学生占最大比重,如第四期湖南学生达八百多人。蒋介石还派出陈果夫等回上海、浙江招生,故浙籍学生也不少。此外,驻广东各军附设的军事教育机构,包括军政部讲武堂、警卫军讲武堂、桂军军官学校和粤军、第五军军事学校等,后来都纷纷停办,学生拨归黄埔军校。由于黄埔军校招生具有上述特点,学生中多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如第四期学生中,工农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此外,越南、朝鲜、马来亚的革命青年,也有远道到黄埔军校参加学习的。
黄埔军校吸取列宁、斯大林创建红军的经验,一反过去学习日本、欧洲军事学校纯以军事技术为主的教练方法。除一般军事教育之外,并有内容丰富的政治课程。具体说来,在军事教育上,它与当时保定军校所教的课程,包括典、范、令及四大教程(由苏联顾问编订)等,并没有多大区别,但学习时间和内容都远不如保定。学习时间为六七个月至一年,属速成性质。政治课程设有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状况、中国政治问题、苏联研究、农民运动、劳工运动、青年运动、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政治讨论……军事各科则学其主要部分。所以,它虽然号称以军事、政治并重为教育方针,实际上又是以政治教育为主。即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使他们成为自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土。特别是这些政治课程,主要的都由优秀的共产党员担任讲授。记得周恩来主讲国内外形势,恽代英主讲社会进化史,萧楚女主讲经济学概论,高语罕主讲政治学概论,于树德主讲政治形势。此外,不少苏联顾问讲述红军战史、战例等等。由于对学生进行了政治教育,使之成为有觉悟的革命战士。所以黄埔军校学生虽然军事训练不多,而两次东征却战绩辉煌。
黄埔军校于一九二四年五月五日开始第一期新生入伍,并于六月十六日正式举行开学仪式。开学之日,孙中山亲临讲话,发表了著名的开学演说。自此,即进入具体的教育训练阶段,其中,各期学生及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期,一九二四年五月五日开始入学编队,总计正取生三百五十名,备取生一百二十名,合共四百七十名,合组学生总队,以邓演达为总队长(八月后由严重接任),下面分编第一、二、三、四队统为步兵科。至九月,四川省续送来学生二十名,军政部讲武堂拨来学生一百五十八名,合组为第六队(第五队是第二期学生队号)。至同年十一月八日,第一期宣布毕业,其中第六队则在第一次东征途中才宣布毕业。毕业生共六百四十五名。在校学习时间半年。毕业后除部分留下工作,部分派往海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任政治工作和教练工作外,全部派去黄埔教导团任基层干部,参加东征。
第二期,于一九二四年八月、十月,十一月分批入学,学生四百五十名。先后编为五个队:分步兵一、二队及工兵队、炮兵队,辎重队。步兵第一队队长陈复,第二队队长郜子举;工兵队队长最初是王俊,后以李卓元接充;炮兵队队长是蔡中笏;辎重队队长姓梁,名字忘记了。以严重为总队长,于一九二五年二月,随黄埔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以实战为学习。六月回师广州,平定滇、桂军叛乱,于同年九月六日宣布毕业。毕业学生合共四百四十九名。在学时间约一年,毕业后主要派往第一军工作。
第三期,一九二四年冬末开始入伍,学生一千二百多名,编为入伍生第一、二、三营。从第三期开始,设入伍生制,即新生入学先受三个月入伍生教育,期满考试及格,始编为正式学生。以张治中为总队长。六月平定刘、杨叛乱后,第三期入伍生经过考试转为正式学生,改编为三个大队,内分九个步兵队,一个骑兵队。在学期间,参加消灭滇、桂军叛乱及解决郑润琦等右派军队各役。至一九二六年一月宣布毕业,在学期间一年。另在第一次东征时,蒋介石在潮、梅收编部分陈炯明粤军下级干部,设立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平定滇、桂军时,俘获部分滇军下级干部,在广州设立训练班,均于同年六月毕业,列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待遇。故合共第三期毕业生一千二百三十三名。毕业后分派各军工作,不少在第一军担任军职。
第四期,新生于一九二五年七月至一九二六年一月,分七批入伍,设入伍生第一、二、三团。后陆续转入正式学生,改编为步兵军官团及步兵军官预备团两个团。另设炮兵、工兵、政治、经理四科。一九二六年五月,复改编为步兵军官团一、二两团,另炮兵、政治两个大队及工兵、经理两队。在学期间,参加惠州、虎门、黄埔等地警卫任务。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后,由入伍生第二团负责驻守惠州。一九二六年北伐开始前,选派一批学生分赴湘、鄂、豫、皖、苏、浙、闽等省组织工农群众,准备协助北伐军作战,一九二六年九月宣布毕业。另潮州分校第二期学生同时宣告毕业,统称黄埔四期学生,故毕业生合共二千六百五十四名。
黄埔军校从一九二六年一月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仍由蒋介石任校长,以李济深为副校长。以后第五期学生二千六百多名,第六期学生四千八百多名,第七期学生三千二百多名。随着大革命失败,学校名称和性质都发生变化。第六期以后,分别在南京、广州招生训练,已非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本来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