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姜椿芳同志生平

姜椿芳同志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贫苦店员家庭。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受到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1928年他小学毕业后随家迁居哈尔滨,积极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东北的进步社会活动。1931年夏他加入了反帝大同盟,随后加入了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同党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56个春秋。

1932年,姜椿芳同志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后调任共青团满洲省委宣传部长,主编《满洲青年》(后改为《东北青年报》)。1932年年底,姜椿芳同志又调到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工作,为省委起草宣言,编辑《满洲红旗》(后改为《东北人民报》)。他还按照党的安排,去英亚社(塔斯社的化名)任俄文翻译。他曾受党的委托,通过英亚社与第三国际进行过联系。他对党的事业忠诚,深受党组织的信赖,他的家先后是党团省委机关的所在地。省委的一些重要会议在他家召开,像杨靖宇等党的重要负责同志常在他家居住。姜椿芳同志为东北的抗日革命斗争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姜椿芳同志因他参与创办的《大北画刊》受到日本领事馆怀疑而被捕。他在狱中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后被营救出狱。

姜椿芳同志于1936年8月转移到上海,主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他先是在亚洲影片公司做苏联影片的发行和宣传工作,并发起成立中苏电影工作者协会。1938年,上海地下党文委派他领导“小剧场”支部。后来“小剧场”支部改为文化总支,他任书记。文化总支在他领导下团结了一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和左翼文艺工作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我们党通过姜椿芳同志同塔斯社商定由“苏商”出面创办中文《时代》周刊,他任主编。《时代》是当时整个沦陷区唯一能够公开出版的反映我党观点的中文刊物,是我党宣传工作突破封锁的一大成就。当时日伪势力横行,环境异常险恶,姜椿芳同志不顾日伪宪警的跟踪监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时代》周刊大量报道苏德战争情况,及时传播反法西斯阵营的正义声音。《时代》周刊对当时正在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起了鼓舞作用。这期间,姜椿芳同志还翻译了大量苏联文艺著作。这些译著促进了苏联革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姜椿芳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创办了《时代日报》,担任总编辑和时代出版社社长。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内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许多进步刊物遭到查禁。姜椿芳同志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苏联同志的帮助,凭着一颗赤诚的革命之心,运用他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聪明才智,勇敢机智地战斗在这块阵地上。《时代日报》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及时传播党的声音,报道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声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揭露国民党的腐败黑暗,团结和吸引各界人士去迎接新中国的黎明。时代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书刊,特别是苏联革命文学著作,对国统区青年发生了广泛影响。时代社还培养了一批苏联和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人才,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苏联文学研究、介绍、编辑出版的骨干力量。

1949年上海解放后,姜椿芳同志除继续负责时代社的领导工作外,还先后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剧艺室主任、市文化局对外文化联络处处长。同年姜椿芳同志根据华东局的指示,创办了上海俄文学校(后改为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校长和党委书记。他为创办这所新型的革命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一大批新中国急需的俄语人才。当年他亲手培育的许多学生今天已成了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1952年姜椿芳同志调任中宣部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主任。1953年年初,党中央决定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与中共中央俄文编译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任命姜椿芳同志为副局长。从此他把全部精力用于马列著作的编译事业。他为编译局的创建和发展,为完成党中央决定的《马恩全集》、《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的翻译任务,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他亲自拟定工作规划,制定翻译条例,物色编译人才,总结翻译经验,统一翻译思想。他不仅积极参与三大全集翻译工程的组织领导,而且还承担译文的校审工作。他十分关心编译局干部队伍的成长,亲自制定干部培养规划,落实提高干部素质的实际措施。他不但重视编译工作,也为理论研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他为编译局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排除了发展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姜椿芳同志还为《毛泽东选集》和中央重要文件外文版的翻译出版,为中译外翻译班子的建立费了不少心血。

马恩列斯三大全集的问世,毛泽东著作外文版的出版,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的翻译队伍的形成,一批理论研究人员的成长,都是同姜椿芳同志的辛劳分不开的。他对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姜椿芳同志横遭迫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捕,身陷囹圄近7年。“四人帮”的迫害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没有使他丧失对党的事业的信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立下宏愿,一旦重获自由,要倡议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来填补中国文化的这一空白。

1975年他一出狱,就提出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他心情异常激动,写下诗篇:“春回大地野草苏,青山处处不荒芜。霜严雪压戕翠锦,雨丝风片润黄枯。”在这大好形势下,他为实现他的夙愿到处奔走呼吁,并广泛收集和研究外国百科全书资料。1978年他为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起草的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向中央的建议,很快得到中央批准。姜椿芳同志被任命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66岁高龄的姜椿芳同志挑起了筹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重担。他以惊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紧迫的使命感,不顾一切困难,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从制定百科总体规划到确定分卷原则,从编辑工作到出版印刷工作,从选调编辑人员到组织撰稿队伍,从加强与国内各部门的联系到扩大国际交流,凡此种种无不凝聚着姜椿芳同志的心血和才智。他的辛勤劳动结出了丰硕果实。现在,已有40余卷发稿,20余卷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次屹立在世界百科之林。他还倡导编译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并被聘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委会顾问。姜椿芳同志把晚年的主要精力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直到弥留之际,仍在关心百科全书的工作。他不愧是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

姜椿芳同志是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委,先后任文化组副组长、组长。他和文化组全体成员一起,为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增进文化界人士的团结,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全国历史文物保护,为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做了大量工作,向党中央提出一些有益建议,受到党中央的重视。

姜椿芳同志作为翻译界老前辈,一贯关心我国翻译事业。1982年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他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译协开展了多种活动,成立了各地分会,出版了会刊,兴办举办了各种学术讨论会和报告会,为发展我国翻译事业,提高翻译水平、培养翻译人才做出了贡献。

姜椿芳同志还参加了大量社会活动,他是中国地名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梅兰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等。

半个多世纪来,姜椿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有宽阔的共产主义胸怀,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他不谋私利,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坚持党性原则,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有了成绩从不居功自傲,出现失误从不诿过于人,勇于自我批评。他谦虚质朴,宽厚待人。他密切联系群众,对同志体贴入微,帮助排忧解难。工作中善于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凡是同他接触过的人,无论是战友、同事还是学生,无不钦佩他的品德和为人,对他无不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姜椿芳同志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在患病期间,他喜闻十三大召开,决心在病愈后为贯彻十三大路线贡献自己的余力,但病魔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逝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姜椿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业绩,他的优秀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ddSpTayZfSDTVHB2cdOyv8q8cuv2NuWDkqZR0AX8bnsOrYyuiqjJkyttN731fN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