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为什么要拥抱小程序

1.2.1 微信红利

截至本书完稿时,小程序还没有官方推荐和排行榜,大部分还不支持模糊搜索,也无法分享至朋友圈,甚至不可以长按二维码跳转……微信用各种限制让所有原本指望利用微信流量红利捞到小程序第一桶金的人大失所望。但是,微信作为一个超级平台,即使没有提供给小程序流量红利,借助其先天优势,小程序所获得的“红利”依然不少。

1.去中心化给了所有人相对公平的起跑线

克里斯·安德森曾提出著名的“长尾理论”,即冷门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与热销产品所占据的相匹敌甚至更大(在产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的情况下)。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市场中App的格局却远未达到“长尾理论”所阐述的有效分发,与其截然相反的“二八定律”愈发明显。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二八定律”意味着处于80%部分的产品将会被埋没。国内知名第三方研究机构QuestMobile在2016年第三季度发布的《应用商店行业观察》报告显示,目前在整个国内的移动应用分发市场中,行业内排名前200的头部应用占据了整个行业各平台分发总量的55%,而微信、QQ、支付宝、UC浏览器、手机淘宝、手机百度等超级移动应用更是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的智能手机用户,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用户和流量都在向头部应用倾斜。

看似繁荣的App市场,实际留给中小玩家的空间已不多了。BAT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以其不可逆转的业内影响力,占据了应用市场的绝大多数流量,基本垄断了生活服务、消费领域中的大众级产品;人们手机中的常用App也已基本固定,接受新应用的可能性逐渐下降。很明显,流量的天平早已向各大巨头公司倾斜,小应用在流量大战中举步维艰,一切似乎已成定局。在流量成本日趋高涨、App开发成本日益高昂的今天,去中心化的小程序或许是中小商户一个新的机遇。

对移动应用开发者来说,其使命是通过有效平台分发其服务,以获取高质量的用户。然而,与当下主流的应用分发市场不同,微信小程序并不主张应用分发,其碎片化的用户结构让所有商户得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中小商户而言不失为一个出头的绝好机会。

张小龙多次强调小程序在微信中是“没有入口的”“不会有小程序商店的”,类似于微信中订阅号和服务号没有分类、排行、推荐的“公众号中心”,小程序也没有如同传统应用分发市场的各类排行榜或推荐榜。因此,小程序的推广需要商家各凭本事将二维码铺设至线下,各商户只需要把自己做得足够好,使得用户愿意搜索、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并通过聊天分享给好友即可,这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口碑效应下的优胜劣汰更显公平。

虽然在实际推广中,大企业依然可以凭借充裕的资金和更高的知名度占据用户的小程序列表,让中小企业或创业者面临着与App推广类似的渠道和资金难题。但至少在线上渠道,去中心化的微信为小程序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事实上,微信正在逐步开放其线上资源,例如,微信与摩拜单车合作,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扫一扫”直接进入摩拜单车小程序,开始骑车。这意味着用户常用的“扫一扫”功能,除了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微信支付外,还可以为小程序导流。随着这个功能对更多商户开放,小程序的引流能力将逐渐显现。

此外,微信在小程序中尚未开放的“附近门店”功能也让人充满遐想。商家可在小程序后台绑定线下门店,用户通过微信“附近门店”功能即可获取或了解线下门店所拥有的小程序。这是微信打算扶持线下商家小程序的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潜在的“流量红利”“入口红利”。

2.抢占用户时间

世界上所有的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在占有用户时间。然而,随着各种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的打开意愿在逐渐下降。移动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Jampp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人们在一款App上花的时间较2015年下降近88%。

尽管微信本身并不希望用户在微信上“浪费”太多时间,而是要“高效地帮助用户处理事情”,但微信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2016微信数据报告》,50%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长达1.5小时,微信成了不折不扣的“时间杀手”,大部分App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无论张小龙再怎么强调“微信不是平台”“小程序没有入口”,也无法改变微信已经是一个超级平台、超级入口的事实。从一开始的“语音聊天”、“摇一摇加好友”,到后来陆续加入的朋友圈、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等功能,微信已经几乎没有死角地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分享也好,吐槽也罢,总之,微信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社交、电商购物、浏览资讯、线下支付、影音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工具。

对此,知乎上有位网友剖析得非常形象:“一个聊天工具能让你在明知道没有消息的情况下主动打开,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

因此,借助微信,小程序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战中已抢得先机。用户愿意在微信上花费大量时间,也就更有可能在使用某种服务时,优先考虑微信内的小程序,例如,使用小程序叫外卖、阅读文章、购物等。微信小程序没有“流量红利”,却蕴藏着“时间红利”,至于如何把握这一红利,就得看每个人或组织的本事了。

1.2.2 App推广成本居高不下

互联网行业似乎有个误区:创业等于做App(以前是做网站)。尤其是近几年,资本的狂热涌入引发了各类App井喷式的涌现。一些传统行业,如餐饮、酒店等,为了搭上“互联网+”的便车,也纷纷开发了自己的App。

根据App Stor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上架的应用数量高达200余万个,下载次数超过1300亿次。然而,App的快速涌现以及各公司的补贴大战,带来的是日益高涨的推广和拉新成本。

有统计显示,移动互联网早期App的获客成本是2元,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到5~10元,也就是说,一款十万用户量的App单是在获取用户上就要投入50万~100万元。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这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使获取到了用户,低留存率和低打开率仍是大多数应用无法避免的尴尬。

目前,App的推广无外乎两种渠道:线上及线下。为了在茫茫的应用海洋中脱颖而出,不少厂商选择了“刷榜”这一简单粗暴又立竿见影的方式。据央视新闻披露,跻身App Store免费榜前十的应用日均花费为2万~3万元,App Store的竞价排名虽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仍反映出App开发者的生存门槛越来越高。

至于线下推广,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财大气粗如阿里、美团等巨头,有足够的资本自建地推铁军。以在北京组建一个20人的地推团队为例,光是人工支出每月就已高达10万元,这是任何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所难以承受的。至于第三方地推公司,数据造假、作弊等现象已是常态,企业通常是花钱得到漂亮的数据,用户质量和留存率却无法保证。

小程序可以让创业团队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早期用户积累。

腾讯2016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89亿人,依托于微信海量的用户和巨大的黏性,创业公司通过开发小程序,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早期用户积累。

张小龙说小程序“扫一扫即可打开应用”,这不仅意味着用户在使用时更方便,同时也降低了推广难度,由于微信已是人手必备的工具,因此小程序在推广时省去了引导用户下载、安装、注册这一系列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的环节。产品使用门槛的降低带来的是地推成本的降低,别的不说,起码地推人员不用再随身带一部Wi-Fi为用户提供下载App所需要的流量。

此外,微信天然的社交属性使得优秀产品能够快速在用户社交圈中传播开来,毕竟在微信对话框中点击一下,要比打开应用市场下载简单得多。目前,只要用户打开过某个小程序,微信便会将该小程序添加到用户的“小程序”列表,进一步降低小程序“进驻”用户手机的难度。

对于尝试互联网化的传统企业来说,终于可以不用为了所谓的“互联网+”而花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做出一个体验并不好,也没什么实际价值的App。传统企业可以先以小程序试探市场反应,验证模式,借助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通过小程序,企业可以逐步了解是否有推出App的必要。相信很多企业会发现,其实小程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例如,餐馆迫切需要的在线排队、在线下单等功能,完全可以利用小程序实现,不必再花钱请外包团队制作App。

小程序的出现也许能够改变近些年互联网创业必谈App,企业盲目开发App的怪象,成为创业者的一大幸事——虽然成功依旧很难,但至少起步变得更容易了。 iWUwLrlqUk40ZV6SLVX9IaYL1ge5bIg4jFCoEaBfleFkvVeNMyF4l3BiSeH+671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