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屈原

屈原 (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国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著有《离骚》等楚辞作品。

楚辞·渔父

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赏析

屈原可谓是先秦时代最伟大的一位诗人。他原是楚国宗族,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左徒任上,屈原深得楚怀王信任,实行政治改革,对内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因听信谗言,楚怀王最终疏远屈原。到了楚顷襄王时期,屈原更遭放逐。多年的悲愤交加,苦闷郁积,屈原最终自沉汨罗江,《渔父》记叙的就是诗人沉江前与渔父的对白。

千古以来,人们都会面临同样的选择:成为屈原还是渔父?

渔父是高蹈遁世的隐者,阅尽浮沉,洞悉世事,因而与世推移,以明哲保身为准则。世人皆浊、众人皆醉,何不和光同尘、随波逐流?坐看世间浮沉,也许会有政治清明的一天—— 妥协苟且,未尝不是顽强的生存智慧。

与之相比,屈原的处境糟透了,“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他高度自尊,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对自我价值的高贵坚持使他不惜以生命对抗整个世界,虽九死而无悔。

选择屈原还是渔父?选择九死不悔的坚持,还是明哲保身的妥协?这成为后人的两难选择。但无论多少人选择为生存而活,都无法否认,屈原身上的理想光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tbnVI81ysLMs0PvAZ4oFKfMHhh7qC3u9Z/0oR2wUY3c4W7WvHROQPLvjqD8Nbw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